现在两三岁的小孩就会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读到这首诗,勤劳节俭的老农形象就浮现在眼前,浪费可耻节约光荣这句话又默默地在心里读了一遍。
锄禾日当午的诗名(锄禾日当午的诗名作者)
我从小在农村出生,六岁开始下地干活,直到上大学,每年暑假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早上六点起床,不吃饭先去干到太阳出来有点晒了,再回家吃早饭,拔秧插秧,割稻子打谷子,放牛割猪草,一年还两季水稻,我是深有体会的。
从他的家世可以看出,他们家算是家道中落,不幸的是,他父亲在他六岁的时候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教他经义,屋漏偏逢连夜雨,悲惨的是,九岁时母亲去世,由他的长兄李继抚养成人。(还有一说是,他十五岁时母亲去世,之后就开始四处游荡。)十五六岁时在无锡惠山寺读书,据记载,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寺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柏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再写。后来,因为他在没有字的佛经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三、交游甚广、才华横溢的青年
28岁时,东游天台,认识僧人修真,写了几首诗《华顶》《题北峰黄道士草堂》《题龙宫寺净院四上人》。29岁,再一次到首都参加考试,虽然落榜了,但认识了一个大咖韩愈。30岁时,回到江浙,认识了一同参加考试的战友元稹、白居易。31岁,客居苏州。32岁,在长安,常与元稹一起吟诗。直到35岁左右,考中进士。青年时期,他游历四方,以诗会友,增添了自己的阅历,交了很多高大上的朋友,展现了自己过人的才华,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
四、政治敏锐、官运亨通的壮年
顺利通过公务员资格考试后,他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汴州刺史,都是一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宣武军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正二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宋亳汴颖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中书省的长官,副中书令即中书省副长官,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右仆射(尚书省的副职,);门下侍郎(门下省的副职);司空公(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是三公即司徒、司马、司空之一),册封赵国公。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古代的官职比较复杂,名称经常变化,唐朝的行政体制是三省六部制。
从一件事情可以看出李绅其实政治敏锐性比较强。
李绅中进士后,被选拔做国子监助教,不遂心愿,就继续游历四方,史书记载“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到了金陵,受到浙西观察使李锜赏识,做了他的幕僚。当时李锜已经有谋反的心思,拒不接受朝廷的回调令,杀了传旨的钦差和太监,然后让李绅起草造反檄文。李绅故作丑态,连续废了几张纸也写不成一个字,被李锜以死相威胁,李绅说“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后来换了别人很快写好檄文,李绅被关了起来。李锜很快兵败被杀,李绅得以逃过一劫。
这一招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啊,没错,后来唐伯虎也用了这一招。四十五岁时,他被宁王朱宸濠请去当幕僚。令他胆战心惊的是,发现宁王竟然要造反。为了能够逃出宁王府,他开始装疯卖傻,用了各种手段,甚至吃“狗屎”,裸奔等,见人就喊“我是宁王贵客”,宁王终于放走了他。
真有那么神吗?这可能只是一些愚民的小把戏,唐朝中后期经济中心南移,南方水利工程数量增加迅速,李绅、白居易等人注重民生,在任上都有过兴修水利的举动,白居易就曾疏浚西湖。李绅这一神来之笔,很有可能是疏通水道之时的配合动作,就像诸葛亮借东风时,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一定要仪式感满满。韩愈在潮州治理鳄鱼之患的时候,写下《祭鳄鱼文》。
还有一个件事让李绅上了唐朝的热搜
还因此创造出一个成语——司空见惯
李绅由于生活豪奢、为官酷暴、滥施淫威,被定性为酷吏。按照唐朝的规定,即使死后也要被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学史明智,知古鉴今
网上流传未经考证的野史故事:吃鸡舌舍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