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地方可以说让日军是又爱又恨,这个地方就是陕西。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当年的日军炮火强大,如果真的要打,怎么可能会拿不下这块地方呢?
阎老西(阎老西儿是谁)
桂系的“小诸葛”白崇禧曾经这样评价日军:“他们火力强大,如果真的要攻打一个地方,没有拿不下来的。”
然而,事实上,抗战时期,对于陕西这块地方,日军一直对他非常觊觎。的确,从经济角度来说,当时的陕西可以说是中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除西安等少数城池之外,大部分城市的经济都极度落后,还处于最原始的农业状态。
可是要从他的军事价值来看的话,我们会发现,陕西这块地方还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所以,对于这块地方,日军不是不想打,可惜的是,当年侵华日军始终没有进攻过陕西,那么这是为何呢?其实很简单,前期日军不想打,后期是打不了
当年日本凭借“明治维新”的成功,在“甲午海战”之中击败了大清国,由此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列强,在“日俄战争”之中更是击败了当时世界顶尖的沙俄,奠定了其东亚霸主的地位。
然而,日本虽然步入了列强,可是他有一个先天性的缺陷:国土太过狭小,本土资源有限,因此想要进一步发展智能走对外扩张的道路。
因此在这之后,曾经帮助过日本的中国反而被这群“狼崽子”反咬一口,要问近代中国哪个国家对中国伤害最深,那么这个“小日本”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
当然,日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当时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可是由于近代没有跟上世界的潮流,很多地方的经济后很落后,甚至还处于最原始的农业社会之中,而这个“狼崽子”又不想投入太多精力在这块土地上。
因此,在侵华战争前期,日本凭借着对朝鲜的渗透先是侵占了东北,之后又逐步攻占华北、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
当时的东北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同时经济发达,占领东北足可以应付之后的战争;而占领上海、南京等都市也可以拥有足够的资金和欧美对抗。
然而,很快,这群“狼崽子”发现实际情况和自己“预想”的有点偏离了:中国实在太大了,“武汉会战”之后,日本已经陷入了自己也不愿意见到的“战略相持”阶段,当初占领的土地还根本无法负担战争的负担。
而且,更主要的是,由于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他们的补给也陷入了捉襟见肘的阶段,每个地方除了主要城市之外很难有大规模驻军,而华北战场、华中战场处处都有游击队在敌后活动。他们就算占领了这些地方也是心力交瘁。
所以,对于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城市他们就干脆就放过了,而陕西堪称当时中国最不发达的城市之一。
前期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城市,日本干脆就放过了,可是到了后期,当时民国政府迁都重庆之后,这时候陕西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重庆北大门的门户,同时这里有两党的军校,而且党中央的所在地当时也在陕西。
因此,对于日军来说,攻占陕西的意义不亚于当时的民国政府重庆。
那么日军到后期为何不打呢?前期是不想打,后期则是打不了:
首先,陕西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当年日军在华中和华北战场上之所以无往不利,靠的就是他们的强大火力。
华中等地是一片平原,对于日军来说确实是有利,可是在这之后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让日军的火力根本无法发挥出来,陕西境内到处都是崇山峻岭以及各种天险,日军的重武器集团在这里根本施展不开,只能单纯地用轻武器来战斗。
其次,想要攻占陕西就先稳住山西,当虽然日军很早就攻占了山西,可是当时的山西也很不稳定,一个是阎老西的晋绥军当时有一部分就驻扎在晋西南,日军想要进攻陕西就等先和阎老西的晋绥军交手。
而当时八路军的“敌后游击战场”也活跃在山西一带,当时“晋西北”、“晋西南”等地到处都有八路军的敌后游击队袭扰日军,日军光是对付游击队就已经很头疼了,根本抽掉不住多余的兵力去攻打陕西。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日军妄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抗战时期,日军对于陕西的轰炸仅次于重庆等地,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延安。
然而,就是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陕西人民始终没有放弃,为全国输送了大量的物资和青年前往前线参军,这就是日军当时纠结的地方:前期不想打,后期打不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