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刘宋,止于公元589年隋朝消灭南陈。南朝(420-589)承自东晋,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均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北朝(386-581)承自十六国,由鲜卑族建立,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出身于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晋书》奉南北朝为正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则奉南朝为正统。
那么,问题来了,南北朝时期,北齐和南齐都以“齐”作为国号,这两个国家有什么关系吗?
首先,对于北齐和南齐来说,不存在什么直接的关系。换而言之,北齐和南齐的关系,显然不像北宋、南宋,西汉、东汉,西晋、东晋等情况。对于北齐来说,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而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曾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所以,对于北齐和南齐来说,创立者之间更没有什么关系了。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北齐和南齐,仅仅使用了相同的国号,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关系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北齐和南齐这两个国家。
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东魏西魏地图)
一、南齐
南齐(479年~502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对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一个朝代就是刘裕建立的宋朝,因国君姓刘,为与赵匡胤建立的宋相区别,又称为刘宋。对于南齐来说,开国皇帝萧道成曾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宋明帝在位后期,萧道成官至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遗诏以右卫将军领卫尉,与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中领军刘勔共同执掌朝政。
后废帝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反,萧道成平定叛乱,迁中领军,进爵为公。如同东汉末年的曹操一样,萧道成南征北战,最终进位至齐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萧道成逼迫顺帝禅位,年号建元。对于南齐来说,始于公元479年,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建元四年(482年)二月,萧道成身患重病。同年三月初八日,萧道成在临光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在位四年。在萧道成去世后,萧赜正式即位,是为齐武帝,年号永明。齐武帝是一个英明刚断的君主。在位期间,继承了齐高帝的作风,崇尚节俭,关心百姓疾苦。对于齐武帝赜来说,以富国为先,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永明三年(485年),平定富阳郡唐寓之叛乱。永明十一年(493年),萧赜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为武,葬于景安陵。在萧赜之后,南朝齐走向了衰落。
永元二年(500年),萧衍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萧衍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值得注意的是,南齐和南梁的皇室宗族都出自于兰陵萧氏,他们都宣称自己是西汉开国功臣萧何的后代。当然,二者只能说是同族,但不是同宗,这应该是萧衍将国号改为“梁”的重要原因。
二、北齐
北齐(550年-577年),是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势力之一,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历经六帝,享国二十八年。对于北齐来说,是在南齐灭亡接近50年之后才建立的。对于高洋建立的国家,之所以用“齐”作为国号,很可能是因为疆域和战国时期的齐国存在重合的地方。北齐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南梁、南陈等。
东魏权臣高欢去世后,长子高澄继续执掌东魏大权。不过,高澄在将篡未篡之时,遭到了刺杀。其弟高洋袭位,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登基称帝,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南),史称北齐。对于北齐来说,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
高洋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劝农兴学,编制齐律。并且,高洋重用杨愔等人才,删削律令,并省州郡县,减少冗官,注意肃清吏治;前后筑北齐长城四千里,置边镇二十五所,屡次击败柔然、突厥、契丹,出击萧梁,拓地至淮南。征伐四克,威振戎夏。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文治武功的高洋,堪称南北朝时期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了。
但是,高洋这位皇帝在位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罚无度,最终饮酒过度而暴毙,年仅三十四岁,这自然可以说是英年早逝了。对此,在笔者看来,高洋的去世,无疑是北齐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在高洋之后,北齐废帝高殷,北齐文宣帝长子,生母为李皇后。文宣帝高洋临终前委托六弟高演照顾他,使高演位高权重,令他产生了觊觎皇位之心。终于在公元560年,高演发动兵变,高殷被废为济南王,次年被杀,时年十七岁。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就和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的西晋一样,因为皇室内部的叛乱,从而导致王朝走向了衰落。在北齐后期,武成帝昏庸北齐国力大衰,不久去世,由后主高纬继立。高纬也是昏庸之辈,这让北齐更加混乱不堪,他还诛杀名将斛律光。之后北齐被南陈攻下淮南,并在公元577年亡于北周。
总的来说,在南北朝时期,不管是北齐,还是南齐,存在的时间都不是太长,也即都只有二十多年。至于北齐和南齐的灭亡原因,一个共同点就是贤明的皇帝去世后,后继无人,又爆发了内乱,结果一个被南梁取代,另一个则灭亡于北周之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