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卢作孚简介(卢作孚最后的日子)

卢作孚简介(卢作孚最后的日子)

卢作孚简介(卢作孚最后的日子)□作者卢晓蓉卢作孚出生在合川一个清贫之家,小学毕业即辍学,15岁从合川步行到成都,在合川会馆免费食宿,先是参加补习班,半年后转为自学。由于家境贫困,他主要是借助图书馆读书。他喜欢数学,中文版数学书学完后,就自学

□作者卢晓蓉

卢作孚出生在合川一个清贫之家,小学毕业即辍学,15岁从合川步行到成都,在合川会馆免费食宿,先是参加补习班,半年后转为自学。由于家境贫困,他主要是借助图书馆读书。他喜欢数学,中文版数学书学完后,就自学英语,读英文版数学书。

卢作孚简介(卢作孚最后的日子)

卢作孚简介(卢作孚最后的日子)

1914年卢作孚21岁时,借了20元旅费到上海寻找强国富民之路,前后住了将近一年,靠微薄的稿费维持生活。他经常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阅读了大量中外进步书籍,初步奠定了毕生奋斗的理想基础。后来无论工作多繁忙,他都抓紧一切时间看书。抗战爆发后,为了解世界局势,他仍坚持看英语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美国和苏联大使馆的新闻简报等。到抗战胜利不久,他已经读完丘吉尔的《大战回忆录》厚厚两卷和艾森豪威尔的《回忆录》全卷。

卢作孚一生清廉俭朴,梁漱溟先生说他“胸怀高旷,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庶几乎可与古之贤哲媲美”。他从来没有自己的房子,要么是租借,要么是公司宿舍,因此常需搬家,而且住房都不宽敞,家里也就无法安置足够多的书柜,更不用说书房,所以他一生所读的书,基本上都是从图书馆借阅的。为了员工和民众借书方便,他开创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图书馆就开办到哪里。

卢作孚

在川南建图书馆

1921年占据泸县的军阀杨森很看重青年卢作孚“为人谙练有识,劲气内敛”,任命他为永宁道尹公署教育科长,主管川南地区的教育工作。卢作孚便邀请少年中国学会友人恽代英、王德熙等,在川南一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川南、新教育、新风尚”运动,影响所及遍布全川。其中就有卢作孚在泸县创办的白塔寺图书馆。该图书馆系将寺内的大雄宝殿改建而成。当时馆藏图书有10万余册。卢作孚为该馆题词:“但愿馆之前途,不悲凭吊,而侈崇闳。”不幸的是,泸县的教育改革因军阀混战而夭折。

1924年,杨森聘请卢作孚担任四川省教育厅长,卢作孚“辞而不就,宁愿由小而起,故决意由办理通俗教育着手,成立通俗教育馆”。“一个通俗教育馆本是一桩很寻常的事业,然而曾经借这试作一种新的集团生活试验,颇吸引当时在成都各界朋友的兴趣,无论其为有知识的或无知识的,无论其为头脑很新的,或头脑很旧的,这却是空前未有的活动,而证明是成功的。”其中也有成人图书馆和儿童图书馆。当年9月,成都市立图书馆也决定迁到公园内。借阅图书的读者每日从原来的六七十人增加到百余人,阅读报刊的读者晴天时可达千人左右。然而,这个试验又因军阀混战而中断。

在船上建图书馆

“因为纷乱的政治不可凭依”,1925年10月卢作孚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他第二个现代集团生活的试验。1931年民生公司总事务处从合川搬到重庆后,专辟一间为书报阅览室。1932年阅览室扩大为图书室。那年11月,卢作孚在公司朝会上就公司图书室工作及轮船上提供图书给客人阅读的问题提出要求:“图书室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要使人们与图书发生联系。单是买些书来放起而无人看,那简直是藏书室。二、各船的图书馆要设法办起来。搭客在船上无事,须要看书,比我们急切得多,不过搭客要的是些甚么种类的书,务必设法知道。单是书还不够,图画、照片,更需要。”

1933年5月,民生公司报刊图书室经过扩充改为图书馆。到1944年,藏书量达到10余万册,除与公司有关的参考书外,还包括文史哲、政治、经济、军事、实业、应用技术、医药、宗教、美术等方面的书籍。职工每天都可以在固定时间内阅览,也可以办理借书证借阅。民生公司在其他分公司和大型船上设图书馆的固定办事处办理阅览、借书事宜。此外还设有流动的巡回文库,以特制的大木箱装上约1000册图书送到各分公司和轮船上,方便船员、职工及船上的顾客阅读,每两个月调换图书一次。”

北碚图书馆“红楼”

在北碚建图书馆

1927年,应地方士绅、民众的鼎力举荐,刘湘政府委任卢作孚为四川嘉陵江三峡四县交界地区的峡防局局长。他上任后倡导并主持了以北碚为中心的现代乡村建设亦即现代集团生活的第三个试验,将一个土匪出没、民不聊生之地,建成了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样板。

1927年冬,卢作孚担任北碚峡防局长当年,就借北碚关帝庙一角筹建图书馆,当时名为峡区图书馆,1928年5月正式开馆。卢作孚强调:“峡区图书馆的图书是经过选择的,布置设备是经过研究的,不专是收藏图书,重在供人阅览,不专是供人阅览,重在指导人阅览。”峡区图书馆后设分馆两处。主馆也经几次搬迁,规模逐渐扩大,并改名为民众图书馆。

1930年,卢作孚在北碚创建中国西部科学院,馆内也办了图书馆。

1939年峡区图书馆已有藏书4万余册。抗战结束后,图书馆收到美国新闻署赠送的近万册新闻周刊。

1945年11月,卢作孚将民生公司图书馆、西部科学院图书馆,加上邀请的几位藏书家与北碚民众图书馆合并,联合组成北碚图书馆,1946年3月迁入他主持修建的北碚公园内的“红楼”。当时卢作孚高兴地说:“将来要逐渐把公园火焰山周围一带建设成北碚的文化区,其中心就是北碚图书馆。”

1949年1月,设在北碚温泉公园的北泉图书馆并入北碚图书馆。藏书达到24万余册,多为古籍和民国、抗战历史书籍。据说当时在四川地区首屈一指,甚至在全国都少见。(作者系卢作孚先生长孙女)

上一篇: 唐中宗生平简介(唐中宗是武则天的什么人)
下一篇: 张曼成值得培养吗(张曼成三国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