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唐朝诡事录》太上头了,前面分析了唐朝州县制的地方官僚体制下的主要官名,刺史、司马、参军、县令、县丞、县尉,刚刚分析完,主角就到洛阳担任长史了。主职一个都没干,光是佐官,就要被主角轮流体验一番了,我算是看出来了,这就是让主角去办实事——探案,也应了这剧的名字。
主角身穿洛州长史的官服.
小勃律国(小勃律国面积)
这部剧的历史小知识太多了,除了分析地方官僚体制,在朝堂这一条线上,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的政斗也是一大看点。很多人不知道这里的太子和公主是谁,其实在剧的开头就已经告诉观众了,景云年间。
景云是唐睿宗李旦的年号,共计三年,时间是从公元710年-712年。景云三年,唐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自己学起了唐高祖李渊,当上了太上皇。所以,我们就可以剧透一下了,太子和公主的斗争,最后胜出的是太子。
唐睿宗李旦这个人比较有意思,并不贪恋皇位,可能是有个厉害的母亲和儿子,自己显得就很软弱了。李旦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女皇武则天,哥哥是唐中宗李显,儿子是唐玄宗李隆基,还有一个厉害的妹妹太平公主。李旦想要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下来,必须学会服软,所以,李旦两度登基,三让天下,在武则天杀尽李唐宗室的残酷环境下生存了下来,其实,说是具有大智慧也不为过。
太平公主.
剧中的另外一个历史小知识就是唐朝的女主干政,这是武则天开的头,后面的女人但凡手里有点权力都学起了武则天,想要当上女皇,先有唐中宗的皇后韦氏专权乱政,后有太平公主参政弄权。可惜,武则天只有一个,后面的女主干政只能是东施效颦,自寻死路了。
但是,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外国人在唐朝做官这个历史知识点了。
我们在看唐朝的影视剧的时候,就像在看一场世界舞台秀。
首先,唐朝的服装是开放包容的,不分左衽右衽,唐朝的女子可以穿低胸装,也可以穿胡服。唐朝的官服相比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更像是戎装,圆领窄袖,腰间有束腰的腰带,更加英气逼人,时时刻刻散发着蓬勃朝气。
这到底是是演员身材好还是唐朝服装美?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角任职的官品不同,官服的颜色也会有不同。
唐朝官员的官服,一品、二品、三品官服是紫色的;四品、五品官服是绯色;六品、七品官服是绿色;八品官服是深绿色;九品官服是浅青色。
唐朝官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大都是右衽宽袍宽袖,个个都像嗑了五石散一样,醉生梦死,竹林七贤应该是这时候的代表。传闻北朝人打到南方,南方的士族跑都跑不动,一是天天嗑药,身体太虚弱了,二是衣服过于宽松,容易被自己绊倒。
真正开放包容的时代,越不会在意穿什么,因为穿什么都一样,做什么才重要。只有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下,才会在意服装,抵制任何外来服装。一是觉得自己才是正统,其他的都是蛮夷,盲目抵制,二是缺乏自信。南北朝时,北朝都打到长江上来了,一个西魏的军队都可以灭了梁朝,南朝人还在意穿什么才是正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才有资格标榜正统。
影视剧里唐朝服装太美了.
其次,我们在看唐朝影视剧的时候,总会在里面发现许许多多的外国人面孔。《妖猫传》、《长安十二时辰》把盛唐气象描绘得淋漓尽致,里面不仅有波斯人、阿拉伯人、也有日本人、新罗人、东南亚人,甚至还会有黑人昆仑奴。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唐朝是世界的中心,周边小国都是唐朝的小弟。
剧里的西市令,官职很小,不算大.
魏晋时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主流思想,因为五胡乱华,胡人和汉人的矛盾在那个时代是最激烈的,不可能对胡人有包容心了。
唐朝时期的主流思想就变成了“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实现了夷夏皆为中华的盛况,这是经历了四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才实现的盛况。
当然,这也与唐王朝的开国者身上的鲜卑血统密不可分,李渊的母亲是是鲜卑大贵族独孤信的女儿。更与唐王朝统治者的眼界和格局息息相关,试想一下,如果统治者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怎么可能容得下外国人呢?
剧里东都留守李约,波斯人.
但让外国人在唐朝做官,甚至坐到高官的位子上,这样开阔的胸襟真不是一般统治者能做到的。
根据历史记载,在唐朝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人,甚至官至宰相。我们来盘点一下在唐朝做官的外国人,看看大家认识几个。
高仙芝,高丽人,在唐玄宗时官至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高仙芝的主要功劳有平定达奚部叛乱,平定小勃律国,击破揭师国,进攻石国,生俘其国王和部众,率军进攻大食,著名的怛罗斯之战就是高仙芝打的一场战争,不过,这场战争唐朝战败了。安史之乱时,高仙芝被任命为讨贼副元帅,退守潼关,玄宗听信谗言杀了高仙芝。
高仙芝.
哥舒翰,西突厥人,屡次击败吐蕃,被任命为充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天宝十二年,晋升为凉国公,加封河西节度使。安史之乱时,哥舒翰被任命为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前赴潼关拒敌,宰相杨国忠进谗,唐玄宗催促其出战,他在灵宝之战中兵败被俘,被囚于洛阳,后来被叛军首领安庆绪所杀害。
黑齿常之,百济人,因对吐蕃作战有功,在高宗时期被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
卑路斯,波斯王子,波斯亡国后来到大唐,高宗时官拜右武卫将军,最终在大唐去世,葬于洛阳波斯王陵。
阿倍仲麻呂,汉名晁衡,日本人,居留唐朝五十年,任安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等,电影《妖猫传》里的一个主要角色就是他。
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太宗时授右武卫将军,随从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身被流矢击中,贞观二十一年,死于长安,追赠使持节、兵部尚书、夏州都督,陪葬于昭陵。
契苾何力,铁勒人,太宗时授左领军卫将军,主要功劳有参与攻打吐谷浑,灭高昌国,击败龟兹,俘虏龟兹国王,攻打西突厥,安抚铁勒族叛乱,参与讨伐高句丽,灭亡高句丽,加号镇军大将军等,册封凉国公。死后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
李元谅,波斯人,德宗时候,参与收复长安,平定朔方李怀光之乱,“平凉劫盟”时,救副元帅浑瑊出险,被唐德宗任命为右金吾卫上将军,并赐姓李,后官拜华州刺史兼任陇右节度使。
李彦升,大食人,唐宣宗时一举中第,受翰林学士。
可见,在来唐做官的外国人中,最多的是波斯人和朝鲜半岛上的高丽和百济人,这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高句丽、百济、新罗.
当时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新罗和唐朝结盟灭亡了高句丽和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百济亡于公元660年,高句丽亡于公元668年,唐朝在此设置了安东都护府,新罗又是唐朝的小弟,被灭亡的高句丽和百济的遗民就会选择来唐朝谋生。
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实现了统一.
波斯人也一样,萨珊波斯亡于公元651年,此时正是唐高宗时期,灭亡后的波斯遗民就会来唐朝做官谋生,最著名的就是波斯王子卑路斯了。
萨珊波斯后来被阿拉伯帝国灭亡.
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后,卑路斯与兄长阿罗撼逃亡吐火罗,并求助于唐,开始唐朝以路途太远为由,拒绝出兵。后卑路斯再次遣使向唐朝求援,唐高宗派特使王名远入西域中亚,成立波斯都督府,设于今日阿富汗境内,立卑路斯为大唐波斯都督府都督,后唐朝又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但此时的阿拉伯帝国正盛,卑路斯又被赶了回来,逃到了长安,奏请于长安置波斯寺,以作波斯人集会之所。
在《唐朝诡事录》中,我们也看到了洛阳城中有波斯人、吐火罗人聚集的地方,这充分说明了唐王朝的胸襟和包容开放。放在哪一个朝代,都不会在自己的国土上设置外族人的聚会之所。不过,唐人街倒是在美国很多,这也是美国文化中包容的一面,我们要承认人家的优点。
不过,即便是如今号称最自由开放的美国,恐怕也不会允许亚洲人在美国政府中担任高官吧,从这一点上来讲,美国压根就不比我们的唐朝开放。
兼容并蓄,包容开放,骄傲自信,唐朝的强盛与唐王朝自身的这些优点息息相关。很多人说正是因为唐朝的开放,允许外族人进入唐朝的政治系统中才导致了唐朝的灭亡。根本不是,从来没有因为开放包容而灭亡的,只有闭关锁国而衰落的。
唐朝的灭亡是后期的藩镇割据,藩镇割据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府兵制的灭亡才导致了藩镇的形成,这是唐王朝内部的问题,经济才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唐朝的灭亡跟外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唐朝亡于自身,是封建王朝的又一次自我循环。
唐朝的统治者不仅拥有开阔的胸襟和大格局,也拥有非凡的智慧。
虽然允许外族人在朝中当官,但并没有掌握朝廷大权,唐朝六部皆为宰相,相权是一分为六的,外族人可以凭借军功做到将军的位子上,但并不能真正进入权利中心。
唯独安禄山成了个例外,安史之乱是唐朝盛极而衰的标志,安禄山的崛起完全是唐玄宗和宰相杨国忠的失误。但即便如此,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也经历了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唐朝中后期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软弱无力,唐朝的武力值一直爆表,外族在唐朝面前只能当个小弟。相比起从头软到尾的晋朝和宋朝,唐朝实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强盛时期,这是毋容置疑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