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山桥——黄永辉智破“护路军”
惹祸招灾(惹祸招灾指最佳动物)
哎呀嘞,永辉一把火,烧倒云山桥。昌抚公路断了腰,蒋介石直发愁呃……
这是一首云山民歌,唱的是老红军黄永辉当年智破“护路军”,火烧云山桥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1933年2月,蒋介石在抚州建立“行辕”,调兵遣将,向中央苏区的宜黄、乐安一线进攻,所需军用物资多由南昌至抚州公路调运,给中央苏区造成很大威胁。为了打乱蒋介石的军事部署,赣东北的红十军决定派黄永辉率领一支精悍的小分队去临川破坏这条公路,配合苏区军民的反“围剿”斗争。
3月下旬,黄永辉一行扮成贩卖茶叶、瓷器的客商,身带短枪,从赣东北山区出发前往临川。黄永辉是临川人,参加红军前曾在景德镇做过工,对这一带很熟悉。他们抄小路,走近道,绕过敌人的明碉暗堡,又利用落店歇脚、卖茶叶和瓷器的机会,打探敌情和昌抚公路的情况,认为截断交通的最好办法就是烧毁桥梁。
云山桥旧址
昌抚公路临川境内有两座木桥,一座叫云山桥,另一座叫杨泗桥。杨泗桥有重兵把守,难以下手;而云山桥守敌不多,容易突破。于是,黄永辉到了东乡便取道詹圩,直奔云山。到达云山时,已是傍晚时分,他们在街口客栈住下。店老板胡老大告诉他们:“国军被红军打得大败,风声正紧,这里已加派了一个中队的护路军守桥,桥上架着两挺机关枪;街上也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士兵,盘查极严。客官你们千万不要胡走乱闯,以免惹祸招灾。”黄永辉点头称谢,心里暗地吃惊:“敌众我寡,硬打是不行了。”于是,与小分队员一起苦思良策。正寻思间,黄永辉一眼瞅见客栈的墙角里放着4只空铁桶,顿时有了主意,定下“铁桶破敌”的计策。他给大家布置好任务,接着分头行动,借好铁桶,买好鞭炮、煤油,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夜深人静动手。
天色渐渐暗下来,云山街上店家早早打烊关门,人踪渐稀,只有桥下哗哗的流水声伴着呜呜的寒风。深夜12时,云山街后的山岗上突然响起了洪亮、急促的冲锋号声,霎时,街头巷尾“枪声”大作。有人在街上喊话:“红军大部队到,缴枪不杀!”住在乡公所的百多个敌兵从梦中惊醒,以为真的是红军主力部队来了,一个个慌了手脚,顾不上穿衣着鞋,撒腿就跑。黄永辉和副班长各带3名战士,兵分两路,从南北两端猛扑上桥,打倒哨兵,夺过机枪“哒、哒、哒……”对着涌向桥头的敌兵扫射,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狼狈逃窜。战士们将两桶煤油泼在木桥上,点燃棉花秸秆,巨大的火柱从桥上冲天而起,火借风势,越烧越猛,越烧越旺,从桥上烧到桥下,从桥北烧到桥南,浓烟滚滚。待敌增援部队从抚州城赶来时,横跨东乡河的云山桥已烧毁一大半。
云山桥被烧后,切断了连接赣、闽、粤三省的运输大动脉,使敌军300多辆军车滞留在桥北。前线的粮食、弹药供应不上,频频告急。蒋介石暴跳如雷,把临川县长、公安局长骂得狗血淋头。
人物简介
黄永辉(1907—1959),江西临川人。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解放以后,历任江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浮梁地委书记,江西省监察委员会主任,上饶地委书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