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牧牛图(牧牛图 禅宗)

牧牛图(牧牛图 禅宗)

牧牛图(牧牛图 禅宗)“‘牧牛图’这一块雕刻是幅杰作。”1992年11月5日,敦煌研究院段文杰院长在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在说到大足石刻的诸多特点时,特别提到了“牧牛图”的雕刻艺术与思想境界,随后,他还说“这个图我看了之后深有感触,而且雕刻得非常之好,在山岩上利用自然环境雕刻得非常好,这无疑是一幅杰作”(《大足石刻研究文选》,渝内准印【95

“‘牧牛图’这一块雕刻是幅杰作。”1992年11月5日,敦煌研究院段文杰院长在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在说到大足石刻的诸多特点时,特别提到了“牧牛图”的雕刻艺术与思想境界,随后,他还说“这个图我看了之后深有感触,而且雕刻得非常之好,在山岩上利用自然环境雕刻得非常好,这无疑是一幅杰作”(《大足石刻研究文选》,渝内准印【95】164号,1995年)。

编号为第30号的牧牛图,出现在宝顶山大佛湾一长达30米的崖面上,沿着起伏不平的崖面,如同连环画般雕琢十二幅画面:

牧牛图(牧牛图禅宗)

牧牛图(牧牛图禅宗)

宝顶山牧牛图

第一图刻“朝奉郎知润州赐紫金鱼袋杨次公证道牧牛颂”,也就是说图中的颂词是杨次公所作,造像的依据也来源于此。接下来为牧牛的场景。首先是雕刻一头牛受到惊吓,正在向山上疾奔,一位小牧童用尽全身力量,想把牛往回拉,一条绷直的缰绳出现在人、牛之间,旁边题刻的颂词称道“突出栏中不奈何,若无绳绻总由他”。

第二图刻身背斗笠的牧牛人,左手紧紧用力牵牛绳,右手举鞭欲向牛挥,牛头向左略微回首。其旁颂词漫漶不清。

第三图刻牧童左手举鞭,右手牵牛绳,此时牛绳已经松软在地,牛从山崖上斜驰而下,可见牛已回过身来。颂词说“芳草绵绵信自由,不牵终是不回头。虽然暂似知人意,放去依前不易收”,也就是牛需要牵才能回首,但仍不能放掉牛绳。

牧牛图第一、二、三组

第四图刻牧牛人一手牵牛,一手扶斗笠,此时手中鞭子不见,可见牛已显温顺,牛绳已经松软,似乎可有可无,不过旁边的颂词却提醒牧牛人“取放未能忘鼻索”。

第五、六组图,被营建者巧妙地设计为一幅图,雕刻两位放牧的牧童正在把肩寒暄的场面,似乎正说到兴致处,两位牧童不禁面露笑意,一般称此处造像为“并肩耳语”。靠在牧童身边的一头牛,正在斜着牛首偷听他们的谈话。其中一句颂词说“放去收来只自由”,可见牛此时可以任意牵住。

牧牛图第四、五、六组

第七组图,牛已无鼻绳,似乎自由自在,站立的牧童手中提着空绳凝视远方。但是,题刻却称道“涧下岩前无定止,朝昏不免要人寻”,可见牛还是有些任性,还是需要牧牛人把持的。

牧牛图第七、八组

第八、九组图中,一位银须飘逸的老年牧人,正沉浸在自己的笛声中,笛声引来仙鹤,亭亭站立于山崖之间,而那位年轻的牧童似乎正沉醉于笛声中。此时,牛鼻仍无绳,正独自仰首畅饮山泉。其中一句颂词说“放者无拘坐石巅”,可见放牧人此时渐渐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

牧牛图第九、十组

第十组图,牛干脆自己做着自己的事,牧童则酣然大睡,树上一只调皮的猴子正伸爪去摸牧童的手袖,而牧童一点也没有察觉。所以,旁边的诗说“高卧烟霞绳放收,牧童闲坐况无忧”,也就是人和牛,都可以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相安无事。

第十一、十二组图,是《祖师说法图》和《明月图》。《祖师说法图》雕刻结跏趺而坐的祖师像,头饰卷发,双手在胸前结印。龛顶上有一方碑,刻“无牛人自镇安闲,无住无依性自宽。只此分明谁是侣,寒山竹绿与岩泉”。旁边还有宝顶山多见的20字“假使”偈。《明月图》刻一方桌,其上仰莲托一方碑,碑中刻一轮圆月,碑刻中有一偈颂,为“了了了无无所了,心心心更有何心。了心心了无依止,圆炤无私耀古今。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牧牛图”在长达30米的崖壁上,沿着起伏不平的崖面,如同连环画般地雕琢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浪漫画卷,为后人留下了一处宝贵的雕刻艺术杰作。

上一篇: 岳飞是哪个朝代的(岳飞是哪个朝代的人)
下一篇: 寒食节纪念谁(寒食节纪念谁的节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