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黄卓群(黄卓群 古筝)

黄卓群(黄卓群 古筝)

黄卓群(黄卓群 古筝)▲书坛巨匠:南沈北于艺术自媒体/同古堂、撰稿人/林妹妹黄卓群(黄卓群古筝)「一碑一帖,双峰并峙」标准草书、楷书典范晚清至民国,书坛璀璨,各家书法面貌迥异,可谓百家争鸣。其中,既有承继馆阁体之美的刘春霖、

▲书坛巨匠:南沈北于

艺术自媒体/同古堂、撰稿人/林妹妹

黄卓群(黄卓群古筝)

黄卓群(黄卓群古筝)

「一碑一帖,双峰并峙」

标准草书、楷书典范

晚清至民国,书坛璀璨,各家书法面貌迥异,可谓百家争鸣。

其中,既有承继馆阁体之美的刘春霖、陆润庠、黄自元等,书风规范光沼,又有以石鼓文、殷墟甲骨文入书的吴昌硕、罗振玉等,亦是另辟蹊径,而文人书家则如溥儒、马一浮、张大千、谢无量等,游走于碑帖之间,也别具一格。另有李叔同所创“孩儿体”,书风平淡冲和,可谓天真盈纸,郑孝胥、康有为等则饱有精悍之色,松秀之趣。由此,馆阁书、书卷气、金石味等,各逞其美,使得书坛在清中晚期所孕育的碑书大潮中,破茧而出,极是绚烂。

于右任(1879-1964)

沈尹默(1883-1971)

此外,另有于右任提倡书写自然观,“身体力行”标准草书,又削繁就简,对于现代书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沈尹默的细笔楷书,字体清秀俊朗,洒脱自如,则将帖学再创高峰,时有“数百年无出其右者”之说。书坛亦将二人“标准草书、楷书典范”的书学成就,谓为“南沈北于”,声名隆盛至今。

南沈北于

于右任有“草圣”、“书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美誉,其自成一家之“草书”,人称“于草”,被视为瑰宝,能得其寸楮片纸,均奉若拱璧。其书艺造诣,除得益于天赋学养外,与临池不断、退笔成冢有很大关系。关于书法,其曾有诗云:“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可见用功之勤。

而沈尹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其舍碑取帖,书法文质彬彬,清雅脱俗,行书比肩赵子昂,不见媚俗,可谓传统帖学书法继承者及中兴盟主也。文学家徐平羽先生曾赞其书法:“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在书家林立之际,其楷书以细笔入纸,气度秀丽,直追魏晋风韵。”

或是皆醉心翰墨的缘故,二人亦是惺惺相惜。于右任曾赞沈尹默的书艺精绝无比,是三考出身的大方之家,而自己仅是下海的票友而已。沈尹默则曾作《三十六用寺韵为右任院长题标准草书》诗,诗云“美观适用兼有之,用心大与寻常异。”盛赞于右任“标准草书”的推广及其书法艺术。此外,《南吕四块玉曲》中,亦称于右任“诗太白,草伯英,关中老汉最知名”。

于右任《标准草书》

由于“书名”远播,求字者接踵而至。于右任、沈尹默即皆曾有书赠黄孝如,且为四屏条。同一上款,又是王喜闻旧藏,甚是难得。

沈尹默行书四屏,于右任草书四屏

上款人黄孝如为民国时期政坛风云人物吴国桢的妻弟。吴国桢曾受蒋介石器重,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湖北省税务局局长、蒋介石侍从室秘书、重庆市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上海市市长等要职。

于右任草书四屏镜心水墨纸本

释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款识:朱文公诗句。孝如先生正,于右任。 钤印:右任(朱)

来源:上款人黄孝如先生(民国)藏品,其家人提供。

尺寸:66.5×16cm×4

吴国桢的夫人黄卓群,长相秀美,与宋美龄是闺蜜,擅长丹青,曾师从名画家张红薇习画,美国旧金山图书馆曾慕名求画,菲律宾举行画展时也有展出其作品。而吴国桢为清华大学高材生,闲暇之余,亦喜挥毫,其书法行草骨力劲健。

黄卓群绘画老照片

吴国桢与妻子黄卓群合影

由于吴国桢身处高位,吴氏夫妇又喜艺事,故与民国时期的艺坛大师时有往来。据卢辅圣主编《海上绘画全集》载,“1948年8月22日,美国旧金山市成立百周年纪念筹备会,委托上海《环球图画报》征集国内名家作品。其并函请黄卓群与张红薇征画。9月4日,征集到沈尹默、陈树人、沈迈士、谢稚柳等诸家作品,即航寄美国”。

由此可见,“吴氏夫妇”与艺林交集匪浅,且与沈尹默、沈迈士等交好。而于右任与吴国桢长年担任民国政府要职,自然也不乏交集。

而黄孝如为黄家长子,曾于“上海市银行”任襄理职位,也好收藏。其大姐为黄卓群,祖父曾是两江总督衙门的文案师爷,父亲黄金涛是汉阳铁工厂的厂长,也曾留学于美国,亦是书香门第。

黄金涛全家福(右一:黄孝如,后排最高者:黄卓群)

民国时期“上海市银行”负责人名单

此“于右任草书四屏”内容录写自南宋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其一》与《活水亭·观书有感其二》。此二诗都是“借景喻理”,其一以“活水”象征不断吸收新知识,才能有不竭的艺术灵感;其二则是以“泛舟”,表达艺术创作须厚积薄发,方可熟能生巧。

书法则用笔腴润,点画通达,结体圆转松阔,布局疏密有致,气势亦是真率自然,酣畅淋漓,未见藏露之法。整作雄浑洒脱,既有碑书的博大激昂,又得帖学灵动舒卷的逸气,可见右老对于书法形式、技巧的高超驾驭能力,实无愧“碑帖融合”中,再开草书新风的第一人。

于右任草书四屏镜心水墨纸本,局部

相较于寻常草书“神仙不识”,于右任的书法则“易识、易写、秀丽、准确”,有着返璞归真的特质,亦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系统的门径,其功大焉。笔者亦私以为,右老的草书,简约质朴,犹如陈年茅台之醇厚,初饮酱香细腻,而后浓烈似火,继而空杯留香,回味悠长。

青年时期,于右任曾中举人,书法也是以帖学为主,其最初的书法面貌,字迹雅健,一派唐宋气象,有颜真卿、苏东坡笔意。满清覆亡后,其取法北碑,呈现遒劲、凝炼的风格。而自1930年,在上海成立“草书社”后,右老开始致力于“标准草书”的研究,一系列的“身体力行”中,其渐臻于“碑帖融合”的佳境。“于草”也成为民国时期,独步书坛的“亮丽风景”。

此书赠黄孝如的“草书四屏”,意趣灵动,线条在随心所欲间则处处可见“即兴应变”,堪称于右任“标准草书”的范本。同时,也可见旧上海时期,名流荟萃,以“书画”为媒介的交谊,亦是蔚然成风。而“标准草书”的背后,亦可见于右任对于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推动,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创办人。

1947年沈尹默行书杨万里诗四屏镜心水墨纸本

释文:(略)

款识:孝如先生雅政,丁亥秋,书杨廷秀诗,尹默。

钤印:沈尹默、匏瓜盦。

尺寸:84.5×21cm×4

此为沈尹默书赠黄孝如“行书四屏”,内容为杨万里诗,分别为《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积雨小霁,暮立卷书亭前二首》《尚长道十年离索杯酒话旧,怃然若隔世,醉笔三首》《行圃》《书王右丞诗后》《钓雪舟倦睡》《霜夜望月》《幽居三咏钓雪舟》《幽居三咏云卧庵》《幽居三咏诚斋》。整作洋洋洒洒,计有十四首诗,颇是少见。

黄孝如家中墙上悬挂四屏,即“沈尹默行书杨万里诗四屏”

沈尹默的书法艺术高绝,其虽一生尊奉帖学,师法二王,然其笔下,莫不端庄秀丽,潇洒自如,线条亦饱有跌宕起伏的韵律。与兄长沈士远、弟沈兼士合称“北大三沈”。

谢稚柳《沈尹默论书丛稿》序中,曾赞其:“先生数十年临池,真正做到了得心应手。随意自如,各体俱备,自成一家……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其亦是上海解放后,陈毅先生进城后拜访的第一位民主人士,《中南海收藏书画集》中第一页为其书赠毛泽东书法,由此足可见其高风亮节以及为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贡献卓著。

此“行书四屏”,据款识“丁亥秋,书杨廷秀诗,尹默”,可知为沈尹默1947年秋天所作。是年,对于沈尹默而言并不平凡。8月2日,其弟沈兼士病逝。兄弟情深,沈尹默作哭弟诗七律二首。《三沈研究》书中,亦载,10月,其与第二任夫人褚保权在上海结婚,又与沈迈士在南京路大观楼合作书画展,参观者络绎不绝,可谓盛极一时。而此“行书四屏”亦是作于此时,或即其“书画展”释出。

上海虹口区海伦路“沈尹默故居”一角

沈尹默与黄卓群、吴国祯多有交集。自抗战胜利后,其即返回上海,又因迫于生计,遂鬻字为生。笔者考,1947年,“五四”青年节,时任“上海市市长”吴国桢在康陇酒家举行座谈会,沈尹默、梅兰芳、熊佛西、田汉等文艺人士都有参加。同年春天,假座“宁波同乡会”,为田汉祝寿,沈尹默、吴国桢也有列席。

在阿章《红舞女》(1988年出版)书中,P294页,另有述及吴国桢的会客室中,悬挂着张红薇与沈尹默的书画。其中沈尹默行书,题诗“春思如云旋欲东,不随风絮乱晴空。轻烟门巷垂杨柳,燕语莺啼午梦中”。

此外,在重庆时,沈尹默与黄卓群的老师张红薇曾共同参加“饮河诗社”,宣扬抗战必胜的信念。1947年十月初十,沈尹默与黄卓群共同向中国红十字会赠送书画。类此种种,皆可见沈尹默与“吴家夫妇”的交集。而黄孝如为吴国桢妻弟,亦与沈尹默交好。

1947年沈尹默行书杨万里诗四屏镜心水墨纸本,局部

自1933年,沈尹默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书法展,至1947年其第二次个人书法展,相距十四年。期间,沈尹默书法中“谐和、劲遒、自然”的审美旨趣,愈发如火纯青。其对书艺的不懈努力之外,又由书法实践领悟,转向书法理论的探究,终至长卷短笺,皆意态自如,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由此可见,自1947年始,“沈体”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此“行书四屏”,刚柔咸宜,粗笔处不类墨猪,细笔处则细若游丝,结体亦有正有侧,行气贯通,可谓姿态横生。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骨肉停匀,清隽秀朗,有着断处觉密,续处成疏的笔墨意趣。可谓之“恰到好处”,亦当可视作“沈体”的典型面貌。

▼结语▼

于右任与沈尹默皆是书坛的巨擘人物,二者“一碑一帖,双峰并峙”,所创“于草”与“沈体”在书道上皆有甚高的成就,为时人所推崇,为后世奉作规范。此书赠黄孝如的“于右任草书四屏”、“沈尹默行书杨万里诗四屏”亦是可珍。

而更为难得的是,于右任所倡导的“标准草书”,旨在国民素养的提升,其集纳而成的《标准草书千字文》至今仍数次再版,可谓集各种草书书体之大成。沈尹默临池不辍之余,亦重视书法之普及,不但亲自授课,挥毫示范,也出版书法理论丛稿诸多,如《书法论》《二王法书管窥》等,俱是经典。

南沈北于,将继续绚烂书坛。

▲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关注并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卫国公主(卫国公主叶蓁)
下一篇: 观音土(观音土是什么东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