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的国际环境其实并不乐观: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别有用心和封锁抵制,中国想要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就需要独特的外交方式来突破帝国主义国家制造的“外交封锁”。对此,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文化外交”的概念,其中包括“熊猫外交”、“乒乓外交”、“烤鸭外交”等等,所谓“烤鸭”自然是闻名天下的北京全聚德烤鸭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美食大国,通过烤鸭的帮助,周总理与缅甸、越南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直到今天都为人所津津乐道。
图:1971年4月13日,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友谊比赛。
“全聚德”原名“德聚全”,原本只是山西人在北京开的一家炒货店,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店铺最终在清朝同治年间倒闭。1864年(同治三年),河北冀县人杨全仁买下了这家店铺,开始专心经营烤鸭生意,同时将店面改为“全聚德”,这一店名的“全”是杨全仁自己的名字,而“聚德”则取“聚拢德行”的意思。
张文藻(张文藻墓百度百科)
值得注意的是,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上面少写了一横,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杨全仁手下正好有13位伙计,加上自己总共14人,而“德”字正好是十五画。杨全仁故意少写一横,也是提醒大家14个人要齐心协力,重视商德,同时也告诫大家对待自己的同事时,心里不能藏着一把刀,要坦诚待人。
图:旧社会全聚德员工合影
旧社会时期,全聚德经常遭到战乱的困扰和地方苛捐杂税的压迫,几乎濒临倒闭。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周总理十分重视对北京中华老字号的保护工作,经过公私合营改造之后,全聚德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经过全聚德厨师的仔细研究,他们使用鸭子通身的食材,制作出了“全鸭宴”作为全新的招牌特色,周总理品尝之后大为赞叹。从此之后,全聚德的“全鸭宴”多次出现在国宴之上,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全聚德统计,周恩来总理生前曾经27次前往全聚德宴请外宾,而第一次则是在1957年3月27日,周总理为了宴请来自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的外宾,于是请彭真市长带着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理威廉·西罗基前往全聚德赴宴。在当时,全聚德的饭店布局十分逼仄,即使是楼上的14间雅间,每间房子的大小也只有9平方米左右,只能放下一张大桌子,因此宴请外宾时显得十分拥挤。尽管如此,外宾们对烤鸭的味道也是赞不绝口。
图:1933年,烤鸭业一代宗师张文藻在烤鸭
据全聚德的烤鸭师傅回忆,每次周总理都要向外宾介绍全聚德烤鸭的制作方法和负责制作烤鸭的厨师。当在场的外宾看到中国厨师用娴熟的刀法迅速从鸭架上削下一片片鸭肉,转瞬之间鸭肉就被摆好时,在场的外宾们无不啧啧称奇。此外,周总理还经常邀请外宾参观用于烤制鸭子的后台烤炉,只见厨师们使用叉子拨动烤鸭在烤炉之中转来转去,这一场面使得外宾们对北京烤鸭的饮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缅甸前总理吴奈温,是缅甸独立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48年,缅甸宣布脱离英联邦独立,而1年多之后新中国也正式成立。中国和缅甸是邻国,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缅甸和中国边界长期以来未能划定正式边界,当然这也不仅仅是缅甸的问题,新中国与很多邻国之间都存在着这种问题。
图:吴奈温近照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缅双方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谈,双方都表达了想要解决边界划定问题的美好愿望。然而当时的一些西方媒体,却利用这一点大造声势,“中国威胁论”等谬论顿时也尘嚣日上。
对此周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吴奈温对这一建议很感兴趣。于是在1960年,吴奈温率领缅甸代表团访问中国,这是他第二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访华行动。此前,中缅双方已经在边界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已经缔结了一系列原则性文件,但由于此时缅甸内部的动乱,边界划定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按照计划,1960年2月缅甸将举行新一轮的大选,为了在自己的任期内解决这一问题,吴奈温决定在自己担任看守政府总理的任期内访问中国。
图:全聚德烤鸭四人套餐合集图
1960年1月24日至29日,缅甸前总理吴奈温多次来华商讨边界问题,在1月27日,中缅双方的谈判已经基本接近结束,对于协定内部的大部分条款都已经达成了共识。会议结束之后,周总理在帅府园烤鸭店设宴款待缅甸代表团,所谓“帅府园”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全聚德在北京开的第二家分店,也被成为“东号”。据资料记载,当天周总理宴请外宾时点出的菜谱如下:
四个热菜:鸭四宝、炸胗肝、爆鸭心
除此之外,还有烤鸭、鸭架白菜汤、蒸蛋糕、蜜汁梨、鲜果等等。
虽然并未有确切史料记载当天这桌“全鸭宴”上周总理与吴奈温之间聊了些什么,但从后面的故事发展来看,这次宴会毫无疑问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烤鸭外交”。次日,周总理和缅甸前总理吴奈温共同签署了《中缅边界条约》以及《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这一条约也是新中国与所有亚洲邻国之间第一个签署的和平边界条约。
图:中缅双方正在举行会谈
从此之后,吴奈温多次访华,曾经先后12次来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是亚洲邻国之中来中国次数最多的国家元首之一。1972年2月,周总理的妻子,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邓颖超女士访问缅甸,此时已经担任缅甸总统的吴奈温给了她最高规格的待遇,当得知周总理身体不好,不能出国访问时,吴奈温不禁潸然泪下,对周总理表示出深刻的怀念之情。
得益于吴奈温的良好开端,1960年3月,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访问中国,受到了周总理与陈毅副总理的热切接待,很快双方的一些列边界条约也在热烈的气氛之中达成。为了招待尼泊尔代表团,本来周总理打算亲自设宴在全聚德帅府园招待柯伊拉腊,但后来因为周总理太忙,所以改为陈毅出面邀请,周总理抽空到席致词。
图:周总理与缅甸代表团
在“全鸭宴”的宴席上,周总理经常回答外宾们对烤鸭提出的各种问题,而外宾们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全聚德”名字的来历。此时,博学多才的周总理就给他们解释说:“所谓‘全’,即为全而不缺;所谓‘聚’,乃聚而不散;所谓‘德’,乃仁德至上。”毫无疑问,周总理的解释是迄今为止对“全聚德”三字最为完美和贴切的解释之一。
除此之外,周总理在宴会上还经常向外宾们介绍全聚德北京烤鸭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发展历程:在旧社会时期,全聚德虽然名声在外,但却饱受民国时期通货膨胀之苦,几乎濒临破产倒闭;而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之下,全聚德也因此获得了新生。通过周总理的介绍,来参加宴会的外宾不仅吃到了香喷喷的烤鸭,也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
胡志明是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但他很大一部分革命生涯是在中国度过的。早在上世纪20年代,胡志明与周恩来就在法国巴黎相识了,在参加广东革命工作时,周恩来曾经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因此周恩来、刘少奇、澎湃等都曾经为胡志明举办过培训越南青年的政治培训班。
图:1955年6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热情迎接越南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胡志明
当时的胡志明经常去周恩来家里串门,甚至还参加了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礼,而邓颖超也给胡志明织过毛衣。后来,胡志明对中国干部们感叹说:“只有我才敢当面称呼邓颖超同志为‘小超’啊。”一句“小超”,代表了两位世纪伟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感情。
1956年11月,周恩来总理前往越南进行访问,宴会开始时胡志明首先讲话说:“周恩来是我的兄弟,我们曾经在广州同甘共苦一起为革命事业进行奋斗,他是我三十多年以来的亲密战友。”
听到胡志明对自己的高度赞扬,周总理也很高兴,于是站起来讲了几句话:“方才胡志明主席说30多年前就认识了我,其实准确来说是34年前。那时在法国巴黎,他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了,而我那个时候才刚刚入党,因此胡志明主席是我的引路人,也是我的老大哥。”
图:周总理与胡志明
1969年以来,胡志明的病情开始逐渐加重,为此中共中央很是关心他的身体健康,特地从北京挑出了一些经验丰富的中西医专家组成了医疗组,前往河内照顾胡志明。1969年6月初,胡志明感到自己的身体已经有所康复,就安排中国医疗组回国休息一个月,当中国医疗组成员询问胡志明主席有什么需要带的东西没有时,胡志明主席摇了摇头笑着说:“我其他的什么都不需要,就是想要一只北京烤鸭。”
等到中国医疗组回到北京之后,周总理认真听取了他们在越南的工作报告,当听到胡志明主席想要一只北京烤鸭的时候,周总理特地嘱咐道:“等你们回去的时候,带一只北京烤鸭是不够的,要带两只。除此之外,还要将北京烤鸭的甜面酱、薄饼和大葱也准备上。”
不过当时最大的困难在于,长途运输的北京烤鸭要怎么保鲜呢?周总理就找来了外贸部副部长李强询问这一问题,但李强也不太明白,于是就找了一些保鲜专家询问对策。最后,两只烤鸭都被严密地包裹起来,放入了一只搪瓷水桶之中,外面被撒上了一种特殊的化学粉末用于保鲜。
图:全聚德北京烤鸭
等到医疗组回到越南之后,他们就将装着两只北京烤鸭的搪瓷桶送给了胡志明主席。6月30日上午,胡志明给中国大使馆打电话,邀请王幼平大使前往主席府吃饭。第二天中午,王幼平大使准时来到了主席府,胡志明主席的秘书就对他说:“今天要请你吃北京烤鸭。”王幼平惊讶万分,秘书这才将周总理不远万里送烤鸭的事情和盘托出。最后他才知道,为了答谢中国医疗组的无私奉献,胡志明将其中的一只烤鸭送了中国医疗组,而剩下的一只则与他一起分享。
1971年,正值中美关系发生好转的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定派基辛格作为特使秘密访问中国。7月9日中午12点,载着基辛格一行人的飞机秘密抵达北京南苑机场,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等人亲自前往迎接。为了保证访问的秘密性,基辛格一行人下了飞机之后直接坐着“红旗”轿车被周总理安排到了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这也是周总理所精心安排的一环。
图:1971年7月9日,中美建交前夕,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叶剑英、黄华等人在南苑机场迎接。
为了能够在饮食上招待好美国客人,周总理可谓是煞费苦心:听说美国人特别喜欢吃“起司”,周总理就派人专门去北京饭店采购;了解到基辛格非常喜欢吃海鲜,周总理就吩咐大厨准备了鲍鱼、海参等珍贵海味。除此之外,基辛格等人每天要吃的菜,周总理都要亲自查看菜谱,确保每天不重样,因此,北京烤鸭也成为了周总理特别交代要制作的一道菜。
7月10日,按照中央方面的安排,基辛格等人参观了中国的故宫博物院,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外出旅行。参观完故宫之后,基辛格与周总理一行人走入了人民大会堂,开始了中美之间的秘密会谈。不过由于会谈初期,双方都摸不透对方的底线,因此说话十分谨慎,导致讨论半天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此时已经日上三竿,周总理就对基辛格说:“要不我们先吃饭吧,不然烤鸭都要凉了。”
图:基辛格参观故宫
不过想吃一顿烤鸭,当时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考虑到去烤鸭店吃烤鸭很不方便,地方也小,因此周总理就嘱咐接待组向全聚德烤鸭店求助。接到人民大会堂要求为外宾做烤鸭的任务之后,全聚德烤鸭店领导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十几位技术过硬的烤鸭师傅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服务。
周总理款待基辛格的午餐十分丰富,有12道菜,不过北京烤鸭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开始吃烤鸭的时候,中美之间紧张的气氛似乎一下子就缓和了下来,周总理亲自为基辛格介绍北京烤鸭的吃法,并且还亲自为他加上鸭肉卷在荷叶饼之中。吃完之后,周总理建议大家举杯同饮,预祝双方下午的会谈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图: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基辛格。
到了第二天,中美双方会议终于取得了圆满成果,在最后一次会谈结束之后,叶剑英来到了宾馆,同基辛格一起共进午餐。餐桌上,叶剑英打开一瓶茅台酒,非常风趣的对基辛格说:“这次没让你们玩得尽兴真是对不起啦,不能让你们公开访问中国,以后我们再给你们补上。下次你们来的时候就可以去烤鸭店品尝烤鸭,当然也可以尝一尝北京的涮羊肉,你们也可以给家里人多买一些纪念品。”
等到基辛格返回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时,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华盛顿发电报,内容只有简短的4个字:“我找到了。”也就是说,基辛格一行人访问中国取得了圆满成功。而由于这次北京烤鸭带给他的记忆实在是太深刻了,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后,基辛格还又一次以私人的名义访问中国,来到了全聚德再次品尝北京烤鸭,对此美国报纸这样评论道:“在中国,能够登上长城、吃烤鸭、品茅台,是最美的三种享受。”
1954年4月24日,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来到了瑞士日内瓦参加会议,为了能够让更多外界知名人士了解新中国,周总理利用一切可以争取的空余时间,积极和国外社会各界人士交往,而正在瑞士定居的喜剧大师查尔斯·卓别林对中国记者的到来非常感兴趣,他特别想看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
图:周总理与卓别林
得知了卓别林的这一想法之后,7月18日,周总理特地在花山别墅设宴招待卓别林夫妇,当招待员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北京烤鸭端上来的时候,卓别林就对周总理说:“以前我塑造流浪汉夏洛尔这个角色的时候,他走路总是令人捧腹大笑,我都是从鸭子走路之中得到了这一启发。为了对鸭子表示由衷的感谢,从此之后我就不吃鸭肉了,不过今天我就破例一回,因为这不是美国鸭子。”
卓别林的一番话让全场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愉悦起来。在宴会上,周总理高度表扬了卓别林先生在世界艺术历史上的伟大贡献,称赞他是反对侵略、反对战争的伟大艺术战士,是维护世界和平与文化进步的忠贞卫士。听到周总理的表扬之后,卓别林非常感动,他对新中国的建设发展也表示了衷心的祝福与钦佩。
结语
事实上,无论是“熊猫外交”、“乒乓外交”亦或者是“烤鸭外交”,都是周总理“文化外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外交方式,周总理将新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繁荣兴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今日的全聚德
而随着社会发展,老百姓的经济水平提高,大家对生活品质愈发重视,家庭宴请、朋友宴请和商务宴请也愈发兴盛起来。因此很多人也开始效仿周总理,去北京全聚德请客户或者朋友吃烤鸭,从而增加朋友之间的感情,亦或是谈成生意上的合作。为此,一直为“国宴”服务的全聚德也放下身价,推出了亲民路线,这也使得全聚德逐渐成为了老北京市民们最常光顾的饭店,也成为了来京游客必去之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