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刘峙淮海战役后下场(刘峙宏简介)

刘峙淮海战役后下场(刘峙宏简介)

刘峙淮海战役后下场(刘峙宏简介)电视剧《大决战》弥补了我们对电影版短短数小时的遗憾,整体而言电视剧版的《大决战》算是及格的。但相较于电影版无论是战争场面刻画,光黄维行军的长镜头就是无法超越的经典,还是里面人物的台词上都是有明显的差距。绰号小诸葛的“白崇禧

电视剧《大决战》弥补了我们对电影版短短数小时的遗憾,整体而言电视剧版的《大决战》算是及格的。但相较于电影版无论是战争场面刻画,光黄维行军的长镜头就是无法超越的经典,还是里面人物的台词上都是有明显的差距。

绰号小诸葛的“白崇禧”

电影版《大决战》的台词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比如辽沈林总说的“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怎么办?”还有就是国军徐州剿总刘峙的自嘲名言“徐州是津沪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来坐镇,派不出虎也要派一只狗,最后派来一只猪”。

刘峙淮海战役后下场(刘峙宏简介)

刘峙淮海战役后下场(刘峙宏简介)

在这里刘峙对自己还有自知之明,在三大战役的“剿总”里面,刘峙应该算是最弱的了,东北剿总无论之前的陈诚还是后面卫立煌,都是国军中的悍将,特别是为卫立煌还是五虎上将中的“虎将”。而华北剿总的傅作义从杂牌晋绥军出来之力门户也是有过人之处,在华北经常以劣势兵力出其不意地进攻我军,算得上是一员猛将。唯独的徐州剿总的刘峙却是一员“庸将”。

那为何刘峙还是被“拱上”徐州剿总位置?

人送外号大聪明的刘峙(剧照)

刘峙不会打仗,在国军内部可是人尽皆知的事情,除了资历老之外,一无是处。

在淮海战役之前,他就一直赋闲在家,靠着拉拢官太太们也一直和高层保持关系。在1948年中旬的时候,当听说的刘峙要担任“徐州剿总”,下面的国军的就集体哗然,我底下党员郭汝瑰甚至直接说刘峙是“一只猪”。虎将邱清泉更是轻蔑地说他“打仗不行,满嘴胡言”。

邱清泉用文明用语调侃刘峙

在老电影《大决战》中,邱清泉甚至当众拆台,让场面一度尴尬。同样对对峙蔑视的还有黄伯韬,虽然都是同属于的顾祝同的手下,但靠战功起来的黄伯韬就很看不起淮海战役关键时期还在和跳舞和夫人们打牌的刘峙。

黄伯韬当着顾祝同的面开喷(剧照)

事实上用刘峙确实是步臭棋。

在淮海战役进行的过程中,刘峙的部署就很有问题,第一是为了保住44军让黄伯韬部,随后因为第三绥靖区起义,误以为我军要打徐州,赶紧让李弥到徐州保护自己,导致黄伯韬兵团被围,第二是宿县让我军占领之后,只让黄维兵团的去解围,而徐州的国军去解救黄伯韬,这让一下子优势的国军,兵分几路最终被我军消灭,可以说正是刘峙系列辣眼操作直接葬送徐蚌地区的国军。

当然刘峙也有自己的苦衷,其实很多战役的直接指挥权并非他,而是那个人直接越级微操。

顾祝同道出刘峙得宠原因(剧照)

那么刘峙不堪大用,那么很多人就问,为何当初不一下子用救火队长杜聿明?

杜聿明在国军中算是很能打的,我军多次在东北和华东吃过杜聿明的亏,很多人认为电影台词里面的镇守徐蚌大门的虎将应该是“杜聿明”。当初在辽沈之战的时候,杜聿明就明确地指出辽沈打不了,让廖耀湘直接带着部队“假援锦州”带着东北剩余的九兵团十几万人从营口开溜,虽然因为我军狙击以及国军内部作死非要去锦州,导致9兵团的覆灭,但毫无疑问杜聿明的指挥是在水准之上的。

顾祝同也倾向用杜聿明(剧照)

而到了淮海战役时期,杜聿明作为救火队长接任徐州副剿总的职务,协助刘峙指挥,杜聿明一上来确实主张放弃徐州,调动徐州主力30万人南下江南,加强长江防线。可以说杜聿明这个方阵对长江以北已经失去优势的国军来说是最佳选择,但还是因为上面要求其解救黄维兵团而失败。

当了副总却被围徐州的杜聿明开喷高层

从杜聿明的表现上来看,很多人认为国军应该用杜聿明指挥战役。但实际上,即使是杜聿明指挥,效果也不见得会很好。

第一,杜聿明低估我军作战意图。

虽然预测到了徐州30万重兵集团会被被围,但依然低估了我军的作战意图,企图继续机动防守,这其实也是符合我军歼敌于“江北”的作战意图,到头来依然不会逃脱被歼灭的命运。

被围在陈官庄无可奈何的杜聿明

第二,则是最主要的杜聿明能力不错,但职位和军衔太低。

以中将身份担任副剿总已经是魄力了,要是他在担任剿总,同为中将其他人怎么想?李弥、吴绍周、邱清泉老部下同僚还能听从杜聿明指挥。但同为黄埔一期黄维,以及同处土木系的胡琏可能不一定会听杜聿明指挥,因此即使杜聿明上来指挥,效果甚至还不如刘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杜聿明的背后还有一个喜越级指挥和微操的“大人物”,当年杜聿明带领30万大军开溜,本来可以安全撤退到长江以南,但此人却让杜聿明却解救黄维兵团,导致这些人被包围在陈官庄,被我军消灭。

那么刘峙和杜聿明不是第一首选,那么谁才是国军打徐蚌会战的第一首选呢?

在淮海被俘虏的杜聿明

其实国军最早提出徐蚌会战的人,正是当时担任国军国防部长的白崇禧,人送绰号小诸葛的他,一直都是我军这边难啃骨头,当初和林总在东北争夺,正是倚靠着他的督战和策略,在辽东和四平击败我军,导致我军不得不退守北满和黑龙江等地。

1946年时期的白崇禧

在三大战役开始时候,白崇禧就想以徐州为中心寻求和我军决战,企图消灭中野和华野,消除关内我军威胁。为此他制定了“守江必守淮战略”——是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做战略防御,当我军南下时,依靠国军机动兵团,寻求和我军决战。这在当时已经失去战略优势的国军来说,确实算是一剂止痛剂。

李白二人电话准备搞事(剧照)

因此在国军自己内部很多人都认为,应该让资历深、有魄力的白崇禧指挥徐蚌会战,和自己曾经的老对手刘邓(刘邓在大别山没少吃过白崇禧的苦头)作战是顺利应当的事情。

但在淮海战役开始前,制定计划的白崇禧却突然撂挑子不干,直接请辞国防部长,到上海养老去了,谁去请也不好使。

大决战中的白崇禧(剧照)

那为何白崇禧不愿意出山指挥淮海呢?在雨田君看来不外乎这几点。

首先,很多人认为是白崇禧想看国军中央嫡系们溃败,所以选择坐山观虎斗,不去指挥,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白崇禧这人和其他嫡系高明或者说他混得好的原因在于——他始终将我军当成第一敌人,和中央系的矛盾只不过是“内部矛盾”,因此即使他是桂系出身,但在中央还是混的混开,甚至于很多中央嫡系都愿意跟他作战。比如在东北的时候驻印军的杜聿明等人就愿意听他指挥。

所以不存在白崇禧“崽卖爷田的情况”

夫人的话很好道出了白崇禧和那位的关系

相反白崇禧倒是很乐于指挥徐蚌会战,他原先的计划是直接撤掉徐州剿总和汉口剿总,直接设置“华中剿总”华中剿总的兵力直接在百万人左右,而他自己则是担任“华中剿总”负责人,也就是说他要集重兵于一身。而这个时候“大人物”就不干了,给你100万人我怎么微操,你指挥100万人,桂系不就上台了吗,而且你白崇禧虽然打仗猛,但无论是在昆仑关还是四平,都是让中央军打头阵,桂系在旁边看戏。这不是消耗我中央军战力吗,这坚决不行……

白崇禧撂挑子不干,不指挥徐蚌会战

而且白崇禧当徐州剿总可以,但是需要和东北的卫立煌看齐,只有指挥权没有任命权,指挥决断不行,还得让我来微操……因此一系列制约,再加上和上面的人发生分析,导致白崇禧直接撂挑子。

其次,在淮海中期刘峙的“辣眼指挥”,让国军处于下风的时候,很多人依然想念小诸葛白崇禧,也想让他去救场,不过这个时候的白崇禧更不会去。淮海参战部队都是中央嫡系,谁都不服谁,而且从碾庄救援黄伯韬兵团来看,国军的“坑队友”的传统依然还在,再加上中央系下面军官也很难调动,自己去了未必好使,搞不好因为战败的责任还让人参一本,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坚决不去淮海

某人压根不会将兵权给白崇禧(剧照)

其实,从白崇禧不愿意去淮海担任指挥官,以及刘峙的乌龙上位指挥徐州剿总这个事件来窥探国军,可以看出国军的内部实际上已经千疮百孔,根深蒂固的派系斗争以及大人物对于其他将领的不信任让国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而刘峙这种听话却没本事的人能上位,也注定了国军失败的结局……

—Theend—

上一篇: 左宗棠死于哪里(左宗棠被谁害死的)
下一篇: 赵博生博简介(赵博生博的英雄故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