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林旭阳(林旭东)

林旭阳(林旭东)

林旭阳(林旭东)闽都人物志系列①:重识福州的革命英雄——林旭微信公众号|有福之州林旭阳(林旭东)作者|林鸿1898年9月28日,人头攒动的北京菜市口迎来了六位犯人。随着第一位犯人人头落地,第二位待斩的犯人依旧面无惧色,仰天长啸:“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说罢,便身首异处,求仁得仁。第三位犯人很是年轻,临刑前还身着官服。他质问刚毅,自己何罪之有?不用想也知道,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得到的,

闽都人物志系列①:

重识福州的革命英雄——林旭

微信公众号|有福之州

林旭阳(林旭东)

林旭阳(林旭东)

作者|林鸿

1898年9月28日,人头攒动的北京菜市口迎来了六位犯人。随着第一位犯人人头落地,第二位待斩的犯人依旧面无惧色,仰天长啸:“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说罢,便身首异处,求仁得仁。

第三位犯人很是年轻,临刑前还身着官服。他质问刚毅,自己何罪之有?不用想也知道,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得到的,是一支从天而降的斩令,与紧随其后的屠刀……

这六位,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和康广仁。

那一位身着官服,泰然受刑的犯人正是福州的林旭。1875年,林旭生于福州,不幸的是,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一手抚养长大。

自幼就被送进私塾学习的他,由于天资聪慧,往往语出惊人。他非常喜欢看书,可家里穷,只能向别人借来读。就这么读读写写,1891年,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一年,长期身居要职、一度官至贵州巡抚的沈瑜庆,奉命总办江南水师学堂,并在同年回福州老家扫墓。

正巧,当时他正张罗着给自己的长女沈鹊应找丈夫,听说老家有个学问非常好的人,便问人要了林旭的文章来看,结果“异其博瞻”。于是便在1892年10月,把女儿许配给了林旭。

沈鹊应是个大才女,她11岁时就跟着同光派(清朝时的一个诗歌流派)的闽派领袖陈衍学习,她不仅长得好看,还拥有一身才华,就这样和林旭结为伉俪。

婚后不久,林旭就跟着岳父去到武昌游学,在那里结识了支持维新变法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1893年,18岁的林旭返回福州参加乡试,拿下了福建省第一名,就此成为了一名举人。

他应试时所作的文章,“奥雅奇伟,莫不惊之”。以至于连京城里,都知道了林旭的存在。

1898年初,维新变法运动愈演愈烈,林旭便告别了家人,前往北京参与变法。同年1月31日,他发动了北京的福建籍维新人士,成立了闽学会,与各大学会一起,致力于西学的传播。因为仰慕康有为,林旭更是拜他为师,学习治国之道,把诗文先放在了一边。

△1895年,在康有为的号召下,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史称“公车上书”,维新派也由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那是23岁的林旭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那年6月,直隶总督荣禄想召林旭进入自己的幕府。作为维新变法的一员干将,要给守旧派做幕僚?这让年轻的林旭很是犹豫不决,便去请教康有为。

康有为建议他可以出任,不必担心。于是林旭就去了,出任军机处章事,光绪皇帝的诏书,有不少都出自他手。

林旭作为一个23岁的年轻人,办事特别雷厉风行,激进到甚至想要把老派的大臣全都赶出权力中心,这自然触怒了慈禧手下手握大权的守旧派们,就连荣禄都怕被他连累。

当时已是四品大员的林旭,深得光绪皇帝的赏识。在戊戌政变前后,更是直接参与了康、梁二人援救光绪帝的活动,甚至还曾带着光绪的密诏,要康、梁二人速速逃亡。

因为林旭手里有密诏,谭嗣同就想着让当时还在北京的袁世凯届时起兵响应,林旭却觉得谭嗣同太过紧张。

△任山东巡抚时期的袁世凯

很遗憾的是谭嗣同最后还是找到了袁世凯,达成了起事的约定,并毫不意外地被他出卖了。在给谭嗣同的信中,他写下了一首小诗,意在让谭嗣同按兵不动、保留实力,并表达了对于守旧派来日无多的乐观信念:

可就在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局势急转直下:光绪帝遭到软禁,维新派逃的逃、入狱的入狱,前者如康有为、梁启超,后者则有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像

对于被捕,林旭“美秀如处子,在狱中时时作微笑”。当康广仁痛哭流涕时,他甚至会仰天大笑,大概早已看破生死。

林旭死后,妻子沈鹊应肝肠寸断,想要前往北京为丈夫收尸,却屡屡遭到阻拦——作为“反贼”,他人不敢与他有所牵连。而当时二人还没有孩子,唯一的依靠走了,沈鹊应悲愤交加,写下了一曲《浪淘沙》,为丈夫招魂:

此后,她更是以服毒、绝食等方式,想要随丈夫而去,却一再被人救回,最后在1900年4月于南京郁郁而终,年仅23岁。

值得一提的是,当林旭的叔父带着侄儿的棺木回到福州时,按照习俗,棺木被暂时停放在了东门的地藏寺,却遭到了当地人的围攻。更有甚者,还有人用被炭火烧红的铁钎在林旭的棺木上扎了几个大洞。

沈鹊应死后,沈瑜庆带着女儿的棺木也回来了。他将夫妇二人合葬,并刻上了“千秋晚翠孤忠草,一卷崦楼绝命词”的对联。

如今,夫妇二人的墓地何在,早已无人知晓;关于林旭,福州人也一直言之甚少,因而知之甚少。

即便在今天,关于戊戌六君子的评价还有待商榷,但单论谭嗣同与林旭两位,不得不说他们都是值得后人尊敬的君子。

作者|林鸿

上一篇: 桑维翰(桑维翰其人文言文翻译)
下一篇: 什么时候教师节(什么时候教师节几月几号)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