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鞌之战(鞌之战原文及翻译)

鞌之战(鞌之战原文及翻译)

鞌之战(鞌之战原文及翻译)话说齐顷公逃走后,回去带兵就倒回来救逢丑父,不知是君臣情深还是君臣情深。鞌之战(鞌之战原文及翻译)反正,这点我还是很佩服的,勇猛啊,那个时代的君主都勇猛得很,毕竟都是经过文武双全培训的,参考孔夫子的六艺,真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今天

话说齐顷公逃走后,回去带兵就倒回来救逢丑父,不知是君臣情深还是君臣情深。

鞌之战(鞌之战原文及翻译)

鞌之战(鞌之战原文及翻译)

反正,这点我还是很佩服的,勇猛啊,那个时代的君主都勇猛得很,毕竟都是经过文武双全培训的,参考孔夫子的六艺,真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是望尘莫及。

齐顷公为救丑父,三入三出敌营,第一次出晋师,被齐军保护而杀出。第二次,入狄卒,却是狄人护卫他杀出。第三次,进卫师,也是卫人保护他杀出。

狄和卫其实都是晋国的盟军,这个吧,倒也不奇怪,要不就是齐顷公名声还不错,大概率还是齐是大国,大家还是尊重国君的,春秋时的战场吧,也不定得拼个你死我活,特别是主帅,战败自杀比在战场上被杀的多了去了。

虽说齐侯此举勇猛,却也不能掩盖齐战败的事实,齐顷公回去后,还是有些黯然。

另一边,晋追着齐师占领了丘舆(地名,齐地),接着又进攻马径(地名)。

齐顷公也挺慌,于是赶紧派宾媚人(国佐,国,高两氏是齐国世卿)带着纪甗(yan3一种青铜炊饪器,博物馆常见。纪甗大概灭纪所得),玉磬(qing4古代乐器,玉磬即玉所做,可能也是灭纪所得)去贿赂晋人(郤克)。

并嘱咐道:如果晋人不接受的话,咱就看看他们到底想怎样,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但如果太过分了,咱就奋力一搏,大不了鱼死网破了

于是,国佐带着这些礼物去找郤克,郤克果然不同意,且说,一定要拿萧同叔子(齐顷公母亲)来做人质,且“使齐之封内尽东其畝”(让齐国境内所有沟渠与道路都东西向),这般才能消我心头之气。

所谓“封内尽东其畝”,一般古人道路,田地和沟渠都是南北向为主,别说地势啥的,古代那种生产条件,平原为主,而晋要齐走东西向,是因为晋在齐西边(请脑袋里自行想下,山西和山东,中间隔了河北),所以来齐国是得走东西向道路的,这样一改,大大有利于晋对齐的侵伐。

国佐一听,这是人说的话么?特么我(齐国人骂人可能也用倒装吧)齐国人是怎么骂人的我不知道,反正就是很不爽,开口就是侮辱太夫人,又把泱泱齐国当成弹丸小国,真是不把那啥当那啥。但表面上还是要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国佐于是答道:萧同叔子可不是别人,那是寡君之母,如果要请动她,非得贵国国君的母亲才能匹敌啊。大夫您发布军令(原文“大令”,大令即军令,即这次晋帅诸侯伐齐之事)于诸侯,却说要以国君母亲为质来彰显诚信,王命不过如此,您将置王命何?而且,把母亲送到敌国为人质,是以不孝行为命令诸侯,诗说,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孝子的精神没有竭尽,且感染到同类)。如果以不孝令诸侯,这恐怕是不符合道德的准则吧?

接着国佐又叭叭叭叭说了一堆关于“封内尽其东畝”有何不妥,先说土地布局应有利于生产,而强行改向,是不利,也是违反先王的意愿,是为不义,接着说:不义,“何以为盟主?”

之后又顺着盟主,说到盟主该是什么样的。这便是那句著名的“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最后,又叭叭叭叭分析了一通继续战争坏处,希望能修旧好,如果不行,齐国只能殊死一战,做困兽之斗了。

郤克听后,表面上冷静,心里慌的一批。加上鲁人和卫人都劝谏,最终同意议和,这场战役才算真正结束了。

我们常听人说“三寸不烂之舌”,据说原句出于太史公司马氏(为什么加个司马氏,因为先秦史学家都可以称太史公)的《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是“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左传,国语里,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常见了,像国佐这种口才的人,可以说是平平无奇,他们总能让人让人惊呼啊,会说话你就多说点儿。

那这样的“外交家”为什么叫能轻松化解一场战争呢?其实也是有其特殊时期特殊原因所在,所有历史事件都不是单一存在的,都受其所处时代影响,我们都不过是时代巨轮下的沙粒。

彼时诸侯侵伐相斗,可谓是相爱相杀的关系,利益攸关,也是各国利益相互掺杂,无法分割,所以战争也不是一定得拼个你死我活,当霸主也不是要天下归一,只是要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春秋战争,取服为主,而非战国时期的灭国,那自然就不会把事情闹到最僵,能退一步也是可以退一步的。这也是我更喜欢春秋的原因。

好了,今个的故事就到这儿了,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欢迎指正,也欢迎留言讨论哦

完结撒发发[比心][比心]

上一篇: 欧盟有多少个国家(欧盟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下一篇: 爱因斯坦手稿(爱因斯坦手稿高清图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