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故事最早是关于楚庄王的,描述是“鸣必惊人”、“鸣将惊人”。“一鸣惊人”这个词是在齐威王的故事中出现的。
伍举谏庄王
当时,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右司马,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史书上说此人叫伍举,另一说此人应是伍举的爷爷,总之如今众说纷纭,此处不做探讨】,看到天下大国争霸的形势对楚国很不利,他就想劝谏楚庄王放弃荒诞的生活,励精图治,使楚国成为霸主。然而他也不敢触犯楚庄王的禁令去直接劝谏。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使楚庄王清醒过来的办法。
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简介50字)
有一天,他看见楚庄王和妃子们做猜谜游戏,楚庄王玩得十分高兴。他灵机一动,决定用猜谜语的办法,在游戏欢乐中暗示楚庄王,让他醒悟。【这小子要不是灵感来了,估计也不敢直接劝谏,都惜命嘛,毕竟像魏征那样的榜样还没有出生啊】
淳于髡谏威王
两百年之后的战国,同样有一个顽主,叫齐威王,姓田,名因齐。小田子和当年的楚庄王一个鸟样,成天喝酒逗乐、开party玩轰趴,国家被他搞得一塌糊涂。不过齐威王运气也好,有一个不错的女婿,这个上门女婿叫淳于髡(kūn)。淳于髡(kūn)博学多才、善于辩论。
淳于髡(kūn)说:“都城中有大鸟,落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不知道,这只鸟为什么这样呢?”齐威王回答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鼓掌]这个算是“一鸣惊人”的原装版了[鼓掌]】
之后,齐威王改革图强,至于怎么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的,在这里就不扩展了,总之最后是称雄于诸侯了。
综上所诉。从年代上说,楚庄王的“一鸣惊人”更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从尊重原装版权的程度上来说,齐威王的“一鸣惊人”似乎更称职一点。
所以细究起来,这俩故事都是正版,一个有原创故事内容但没命名,另一个有命名但非原创故事内容。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