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hanghong20091205
来源|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孔姓的来源和历史(孔姓的来源简介)
一提到孔氏家族,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曲阜孔子及其后裔,自不必多说。其实,在今天的浙江绍兴,曾经活跃着一支孔氏后裔,留名青史达二十世,其祖先居住在梁国,东汉末年迁居到会稽。从汉末的太子少傅孔潜,到唐德宗(779—804)时的赠工部侍郎孔敏行,时间跨度达五百多年。
山阴孔氏是南北朝时期一支重要的力量,自《晋书》始,到《新唐书》止,共有孔季恭、孔琳之、孔琇之、孔觊、孔休源、孔奂、孔绍安、孔若思、孔绍德等11人单独列传。另外还有世系不明的孔稚归、孔道徽、孔佥。 孔愉在东晋成帝(325-342)时期,官拜尚书仆射,赠开府仪同三司,以守正见称,还被王导记恨,于342年去世,享年75岁。从此以愉孙孔季恭、愉从曾孙孔琳之、愉从兄侃七世孙孔休源为代表的三大世系在刘宋、南齐和陈、萧梁分别显赫一时,其中两支还延续到唐朝,甚至是中唐。
愉孙孔季恭在东晋末年以领军退休,于刘宋初年(422)去世,享年76岁,赠开府仪同三司,是绍兴孔氏南朝三大势力之一的代表,主要活跃在南齐和陈朝,代表人物是孔琇之和孔奂。孔琇之在南齐官拜左户尚书、吴兴太守,以“在任清约”“政称清严”闻名,最后在494年“不食而死”。其代表性政绩是把“偷刈邻家稻一束”的10岁小孩儿“付狱案罪”。在今天看来确实处罚过重,不过还需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总之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放在今天对青少年犯罪也有参考意义,对肇事者承担多大的责任可以商讨,但绝不能“放之任之”,即使“放之任之”,也得让监护人付出代价,明白“教不严”后果很严重。孔奂是琇之的曾孙,在陈朝官拜吏部尚书,后主至德元年(583)去世。
他算是一名拯救生灵于水火、体恤百姓而又“刚直耿介”的“好官”。当初侯景之难的时候,他虽仕伪朝掌书记,但不屈服于贼,并且在他们为非作歹之时“剥略子女”“拘逼士庶”,还“保持得全者甚众”。等到陈朝建立的时候,他担任晋陵太守,也是“清白自守”“郡号神君”。晋陵自宋、齐以来是大郡,油水很多,即使遭受“寇扰”,也是得以“全实”,前后的长官都“多行侵暴”,他却是“单船临郡”“秩俸分赡孤寡”。当时的曲阿富豪殷绮见长官如此简素,送给他“衣毡”一具,也被他以“百姓未周”“不容独享温饱”给退回。
愉从曾孙孔琳之,多才多艺,既喜欢文艺,也通晓音律,能弹棋,也擅长“草书隶书”。在刘宋初年官拜御史中丞,“百僚震肃,莫敢犯禁”,于423年去世,享年55岁。琳之孙子孔觊,官拜御史中丞、江夏内史等职务,最后因“附逆子勋”,在明帝泰始二年(466)被杀,享年51岁。他是一名患有口吃的残疾人,喜欢读书,有骨气“以是非为己任”,还“以清俭著称”。其中“最牛”的事件还是“使酒仗气”,“醉日居多”而“醒时判决”,竟然“未尝有拥”,以致于大家都说:“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世人二十九日醒也”。说道喝酒误事,甚至丧生的例子不在少数,但是像他一样的确实罕见。宋初参知政事苏易简,在宋太宗“草书劝酒二章以赐”的前提下,只是“每入直,不敢饮”,最后竟然还是因为喝酒丢掉小命,才39岁,真是令人扼腕叹息。美酒诱惑竟至殒命,不可不鉴也。
愉从兄侃七世孙孔休源是最后登上历史舞台,然而也是兴盛时间最长的一脉。孔休源在梁朝官拜御史中丞、南郡太守等职,在中大通四年(532)去世,享年64岁,以“独诵”著称,凭借“正色直绳”见称,深得时辈、梁武帝推崇。他年轻的时候,太尉徐孝嗣称之为“王佐之才”,尚书令沈约“虚襟引接”,吏部郎任昉更是送他“孔读诵”的称号,因为“自晋、宋起居注,诵略上口”“逮访前事,随机决断,曾无疑滞”。在担任建康狱正的时候就以“平反辩析,时罕冤人”著称,等到官拜御史中丞时,更是“无所回避,百僚惮之”。梁武帝称他“人伦仪表”“才识通敏”“居职清忠”。休源同志深受推崇,原因之一还在于“勤学”。白天处理公务,晚上就看书,藏书达7000余卷,并且还亲手自己校练,真是一位学习型公务员。
纵观会稽山阴孔氏一系,在南北朝的混乱时代,能够享誉一方,且以正直见称,离不开传承圣人教诲。由此可见,一家一族之风教,不可不正也。谄媚奸佞也许可以横行一时,正道直行终将永远留名青史。爱好学习、正道直行、心系百姓……孔门之风,今天仍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