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只靠脚力就能日行八百里的人吗?
锦豹子(锦豹子杨林简介)
《水浒传》说:可以有。如果信,就去坐牢;如果不信,(我就打死你)就更该去坐牢。
监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宋江去江州坐牢前,吴用向他推荐了狱警戴宗,让宋江拿着自己的介绍信去找他,“到彼时可和本人做个相识。但有甚事,可教众兄弟知道。”
吴用的描述中,透露了戴宗的两个关键信息:
1.他是吴用的“至爱相识”;
《水浒传》中以宋江为代表的司法系统工作人员,“黑白通吃”几乎是他们最常见生存方式。
所以监狱干部戴宗和有规模的黑社会组织(梁山)有来往,一点不奇怪。
他和吴用的暧昧关系才是重点。
2.他是道友圈的实践派。
“有道术,一日能行八百里,人都唤他做神行太保”。
“太保”在宋、元时期是人们对庙祝、巫师的称呼.书中把戴宗的“神行术”归类到道教法术里,他死后做了泰山山神。
戴宗=岱宗(泰山的别称),所以(我认为)泰山是道教的主场。
tips:如果在泰山遇到的会看相、算命的和尚,在网上看见泰山招聘和尚,绝对不能信!
戴宗在“神行”前,“取出四个甲马,去两只腿上,每只各拴两个”,然后念咒语,于是“顷刻才离乡镇,片时又过州城”。
——神行法的主要的道具是“甲马”。
▲图/98版电视剧《水浒传》
在投客店安歇时,他“解下甲马,取数陌金纸烧送了”。
——甲马是很容易烧的,说明不是由龟甲、贝壳、金属之类做成;
能够拴在腿上又不妨碍行动,质地应该是轻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纸马”。
据《浪迹续谈》(清.梁章钜)卷七载:在纸上画神佛之像,祭祀之后再烧掉,这种纸叫“甲马”;
据《清稗类钞·物品类》载:甲马本来叫纸马,起源于唐朝,是手绘的彩色神像,因上面的神像大多披甲骑马,所以又叫甲马。
甲马是有尊严的,不能白玩,必须要烧纸钱。小说里用一首诗来强调这点:
“顷刻才离乡镇,片时又过州城。金钱甲马果通神,万里如同眼近。”
《清明上河图》(局部)中,有一家店铺,门前两边,一边写着“王家纸马”招牌,一边放着楼阁状的冥屋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云:“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
清代考据学家赵翼《陔余丛考》卷30说:“世俗祭祀,必焚纸钱、甲马。”
在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个“烧甲马引发的灵异事件”:
话说纪晓岚的大儿子纪汝佶病危,家人按风俗给他烧了一张甲马。
纪汝佶突然睁开眼叫道:“我那匹马怎么瘸了一条腿?”原来烧甲马时不小心,把甲马上那匹马的马蹄给弄花了。
——据此可见,甲马在明清时期,主要是用于祭祀。相当于今天的纸扎奔驰车、手机电脑。
而且作为祭品,甲马必须是全须全尾。
“甲马”并不挑人,不仅自己可以用,还能给别人用。
戴宗告诉吴用:“若是同伴的人,我也把甲马拴在他腿上,教他也走得许多路程。”所以有幸和他同行的“锦豹子”杨林和“黑旋风”李逵都感受过甲马的威力。
据戴宗自己说,“我使神行法,不敢食荤。”戴宗一向是吃素的,就连喝酒也是“素酒。”
为什么吃素这种小清新的事会称为神行法的基本要求呢?
第一,和甲马祭祀的功能有关;
“人类是由于敬畏鬼神和祭拜祖先,在祭祀的活动中,才引出了斋戒素食的制度和习惯的。”《礼记·坊记》:“齐(斋)戒以事鬼神。”
当时祭祀有七日戒、三日斋之说。斋戒事先数日要沐浴、更衣、独寝、戒酒、素食。同时,办丧事规定也要吃素。《仪礼·丧服》载:“既练……饭素食。”祭祀先人时要食素。
第二,传说中神仙们大多都是吃素,最好的榜样是活了七百岁“常食桂芝”的彭祖。
据《列仙传》(西汉.刘向)载,说有个叫赤将子轝的,专采百花来吃,怕噎着就和点露水,终于把自己吃成了花仙子。
然鹅,《水浒传》作者似乎并不认同这一点。
在攻打高唐州时,宋江被高廉的“神兵”困住,只得派戴宗和李逵去请公孙胜。
出发前,戴宗要求李逵吃素,以便第二天好给他施神行法。
李逵哪里忍得住?于是偷吃了酒肉。戴宗发现后,只想想借此戏耍李逵,“明日小小地耍他耍便了。”丝毫没有对因“破戒”而无法使用甲马,耽误行程的顾虑。
事实证明,李逵吃酒肉既不影响甲马“神行”,也不妨碍戴宗施法:
戴宗把衣袖去李逵腿上只一拂,喝声:“住!”就能让甲马停止,他喝声:“起!”就能让李逵自由行动不受甲马控制。
——“不食荤腥”不过是戴宗故弄玄虚、神化自己的宣传手段而已。
古代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但可以纳很多妾,出行的不便、交通的落后、传递信息的艰难,都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据《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作者卜正民TimothyBrook)书中记载,1603年,浙江北部一个江南士绅家庭的出身,名叫庄臣元的人,经过了四十天的跋涉,才到达北京参加进士考试。
6月15日,他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儿子,委托同窗的仆人为其捎带的,费用是五钱银子。
“五钱银子”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金瓶梅》里,西门庆给李瓶儿找的“月嫂”老冯每月的工资就是五钱银子,绝对是同行中的高薪。
这封家书在36天后才送达,这种速度在当时已经很“顺丰”了。
书中还有当时水路交通的记载:
“不遇逆风,一昼夜顺水行四百余里(235公里),逆风亦行百余里(58公里)。”这种河船是为运送盐课而打造的,“行人欲速者”也可租用。
“日行八百里”不仅是向往诗和远方的古人们最极致的渴望,所谓“兵贵神速”,信息的及时传递往往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关键。
类似在紧急军情“五百里加急”时,累死驿卒、跑死宝马的事例在史书典籍中屡见不鲜。
这就是为什么一无是处的戴宗能够得到宋江的青睐,天罡星第20名的前排座次唯一原因。
新版水浒传剧中,戴宗告诉宋江“神行术”“甲马”都是假的,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跑男”
像戴宗这样的“神行术”,究竟是怪力乱神的传说、小说家的艺术虚构,还是天赋异禀的运动健将留下的“古法”记录,又或是真实存在过的“古代黑科技”?
西周初年的某一天,周王坐着马车出去祭祀。回来的路上,周王闲得无聊,给身边的两个护卫说:“你俩比赛跑步吧!谁能一直跑在马车前面,并率先跑到终点皇宫,赏赐大大的!”
一个叫“令”的护卫跑赢了,周王看得相当开心,重赏了他。
有钱后,令不忘感谢国家,于是就铸了个青铜鼎记述这件事。这个青铜鼎就叫做“令鼎”。
“令鼎”铭文拓片
《梁高僧传?卷九》中有个叫单道开的和尚,敦煌人。
他具备了“神僧”的各项技能:背诵四十余万字的佛教经文、不畏寒暑、昼夜不卧、长寿...最厉害的是“一日能行七百里”。
《魏书》中有一个叫杨大眼的人,究竟他的眼睛大不大不清楚,但他从小就以能“跳走如飞”而闻名。
北魏孝文帝准备南征,令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将官,杨大眼去应征,结果因出身不好而落选。
他肯定是不服了,就提出要加赛,给主考官表演他的绝技。
“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他的速度与激情震惊了所有人。
主考官忍不住夸他:“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当场录取“为军主”。
还有一个叫麦铁杖的神人,他也会神行之法,可日行千里。
他的职业是小偷。他去洛阳偷东西,从宋州出发,头天晚上出发第二天清晨就能返回。
又是个跟戴宗一样,光有速度没有头脑,跑得快但一路跑偏了的人。
后来他被官府抓捕,凭着“神行”这一时代需要的特长,被皇帝赦免并担任皇家快递员。后来他还立了赫赫战功,最终死在前线。——对一个有“前科”的古人来说,死得其所了。
从这些史书中的记载来看,“神行术”虽然没有戴宗那样的速度与基情,但确是现实中存在的,具备这项异能的人一向都是官方认可并需要的人才。
那么,除了天生神力,还有没有别的让人体验、获得“神行术”的方法呢?
(假设)古代神行术的真实存在,对出行困难的普通古人来说,即是打击,也是一种诱惑。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许多一言不合就“神行”感动朝廷的人物、涌现了大批实现人人都能“神行”的好人好事好方。
1.画符咒
《甘泽谣》中的红线,在额上写太乙神名,就能一夜经过五六座城,往返七百里。说明会画符写咒是实现“神行”的硬核技术,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和喜好,个性化选择“神行”的途径和工具。
喜欢动物的,就按照前面“甲马”的图样自由发挥。
2,缩地法
葛洪葛大爷在《神仙传壶公》里说:费长房有法术,能按照比例把800里缩成8米。只需抬抬脚,就能有诗和远方。
《三国演义》中第一百零一回司马懿追赶诸葛亮时,诸葛亮便用了缩地符,司马懿追啊追啊就是追不上啊,追不上!
《新白娘子传奇》里,白素贞也施展过缩地术,从钱塘县到临安,一会儿功夫就到了,轿夫一点儿都不累。
3,飞毛腿
飞“毛”腿在神行术的领域里不再是个比喻,而是真的腿毛。
莲居士《说唐三传》第五十六回里,有一个五色脸的山大王。
这个大王腿上有根一尺二寸长的毛,只消把毛一扯,就在空中飞行。
当然,扯腿毛对很多人来说是办不到的,一怕疼,二怕秃。
明代褚人获的《坚瓠集》中记载了一个“不扯”的故事:
成化年间(公元1465至1487年),山东临清有个叫张成的人,他的腿上长了7根柔润有光泽的腿毛。
他去北京出差,来回近二千四百里的路程,他往返只要7天,骑着快马都赶不上他。
因为张成能够日行500里,所以5天用来走路,另外2天办公事。张成能够神行,全靠这7根duangduang的腿毛,一旦开启“神行”暴走模式就停不下来,必须要双手抱树才能止步。
汉代的人们大多自认为活在仙侠(小说)世界里,满大街的人都神神秘秘自带灵气,所以“神行”是刚需。
他们发明了“疾行方”,广告词当然是强身健体的养生保健品了,实际上就相当于今天的兴奋剂。
“疾行方”一共包含十条药方,五条是教你如何服药,另外五条是药方+巫术。
用户的“疾行方”服用感受还是很不错的:“见鬼、狂走、久服轻身”。
在保健品这个领域,还是葛大爷最权威——“养生不识葛大爷,名医专家也枉然”!(详见葛洪)
葛大爷在《抱朴子》书中曾经记载,有人咨询:听说有的人能够“水上漂”,在水上轻松行走,这是吃了什么保健品呢?
抱朴子就说了一个神奇的药方(非重口味者请跳过):
用葱涕和桂花捣烂做桐子那么大的九个丸子,一日三次,每次三颗,连吃三年就可以了。
魏晋时期的人们想“神行”更简单,吃五石散就OK。
王羲之曾在信中分享自己服食后的状态:“服足下五色石膏散,身轻,行动如飞。”
唐宪宗元和末年,盐城有个叫张俨的快递小哥。这天他接了个送公文去长安的单。
因为天气不佳,误了些路程。到达宋州地界时,张俨遇到一个人,长相很非主流,提出和他结伴同行,他答应了。
到了郑州,张俨一算日子,应该不能准时送达长安了,肯定会得差评。
那人见张俨一脸忧愁,就对他说:“表慌,只要你听我的,立刻就能获得神行技能,日行数百里哦!”
张俨肯定是答应了。
那人挖了两个小坑,大概五六寸吧,让张俨背对着坑,脚跟悬于坑口。
他取出一枚银针,轻扎张俨两脚上的穴位。然后就撸张俨的小腿,针孔中流出黑血,直到把坑滴满了。
还好当时《还珠格格》没有上映...
那人就说,可以了,你没事吧?没事就起来走两步。
张俨一试,果然迈步如飞,中午时候就抵达汴州了。在吃饭时,那人对张俨说,今晚我们赶到陕州再住宿吧!
张俨表示太远了,做不到。
那人又说:没关系,我可以把你的膝盖骨卸下来,一点儿都不疼,这样你就可日行八百里!
这种外科手术在那个年代比神仙妖怪还诡异,可以想象他的表情。
差评就差评,打死也不卸!张俨相当坚定地拒绝了。
好在男子并不是个执着的人:“我有要事,必须在黄昏时分赶到陕州。咱们就此别过吧。”说完BIU一下就消失在大唐的午后寂静中了。
有《水浒传》里“神行太保”戴宗打底,又有网上那么多神棍大师的加持,“神行”故事再荒诞、奇幻,也不会让我感到特别陌生、惊讶了。
鸡汤总结:
你信,或者不信,这个世界都有超出你日常经验范围的事发生;
你接受,或者不,总会有一些人存在你想象力抵达的边界之外。
所以,永远不要停止你的想象力,永远朝着你的梦想“神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大家总是看到的“关羽第250代孙子”到底咋回事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朱元璋为什么开设国营妓院?他是跟谁学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