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tiāndìxuánhuáng),
古人今人若流水(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宇宙洪荒(yǔzhòuhónghuāng)。
日月盈昃(rìyuèyíngzè),
辰宿列张(chénxiùlièzhāng)。
……
首先了解一下《千字文》的成书背景
1902年8月,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从八国联军“督统衙门”手中接管天津,开始在海河河北规划建设新区块。明代设卫建城形成的传统城厢、近代列强强划的租界,于这两大区域之外。
“光绪年间,袁世凯督直时辟为大经路,直抵京奉路,所谓新车站。又横辟纬路,以天、地、元、黄、宇、宙、日、月等字别之。此间经路、纬路,皆从前荒墟弃壤也。”民国地方志这段记载,基本概括了史称“河北新区”规划建设的起步情况。
1902年天津成为直隶省省会后,开始进行城市建设,在老城区和租界地之外(俗称“中国地”)的地区,得以迅猛发展,使天津初步具备了大都市的规模和风貌。在当时所谓“中国地”中发展最快的,就在直隶总督衙门所在地(位于大经路的南端,即今大胡同西)及其周边地区,全力打造的“河北新区”。
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初九(1903年11月27日),金钢桥竣工。同时,建成了自新区南端金钢桥通往北端河北新车站(今天津北站)的道路,称大经路(今中山路),在当时是天津最宽的马路。
“河北新区”的范围大体是:以中央大道———大经路(今中山路)为中心,南起金钢桥,北至北站,西至新开河,东到金钟河大街的大片地区,形成了由几十条道路组成的经纬分明、整齐划一的道路网。
“河北新区”的布局,是以中山路(曾经叫大经路)作为轴线,修建了与大经路平行的二、三、四、五经路(今二、三、四、五马路);沿经路自南至北,修建了多条纬路。使整个河北区形成了一套经纬纵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