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赵文翙(赵文翙是好是坏)

赵文翙(赵文翙是好是坏)

赵文翙(赵文翙是好是坏)公元947年,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灭后晋,入主汴梁,随即在汴梁称帝,国号大辽,契丹一族进入全盛的巅峰。随后辽国屡经内乱,国力转衰,但依旧牢牢压制北宋,即时亡国最后时刻,在幽州亦靠哀兵大败宋军。赵文翙(赵文翙是好是坏)辽朝立国早于北宋,面对汉化已久,早失游牧民族狼性的辽人,北宋亦如此吃力,那么早期的契丹人究竟有多强横呢?契丹与蒙古系出同源,南柔然

公元947年,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灭后晋,入主汴梁,随即在汴梁称帝,国号大辽,契丹一族进入全盛的巅峰。

随后辽国屡经内乱,国力转衰,但依旧牢牢压制北宋,即时亡国最后时刻,在幽州亦靠哀兵大败宋军。

赵文翙(赵文翙是好是坏)

赵文翙(赵文翙是好是坏)

辽朝立国早于北宋,面对汉化已久,早失游牧民族狼性的辽人,北宋亦如此吃力,那么早期的契丹人究竟有多强横呢?

契丹与蒙古系出同源,南柔然八部在唐初统一,组成大贺氏联盟,统称契丹,这个阶段契丹以大唐奴仆身份自居。

东北游牧民族均为东胡遗种,秦汉之时东胡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西汉初年为匈奴所破,余部遁入乌桓山河鲜卑山,故自称乌桓和鲜卑。

东汉末,曹操扫荡辽东,灭乌桓而降鲜卑。南北朝,鲜卑拓跋氏崛起建立北魏,活动在内蒙古草原附近的柔然诸部被北魏驱逐至东北地区,分裂为南、北柔然,北柔然后称室韦,逐渐演变成蒙古,南柔然分为八部,在唐初形成联盟,统称契丹。

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主导了灭东突厥之役,生擒颉利可汗。此举让饱受东突厥压迫的契丹人感激涕零,时任首领摩会在唐太宗三征高句丽时主动遣其子窟哥“为王先驱,鞍前马后”。

李世民大喜,赐窟哥“李”姓,并在辽河平原设松漠都督府,由窟哥担任都督,受唐营州都督管辖,镇守大唐东疆。

公元660年,窟哥去世后,其子大贺阿卜固,贪恋营州繁华,起兵反唐,却被薛仁贵破于黑山,大贺阿卜固被擒往东都献俘。

唐高宗李治遂让大贺阿卜固之弟接任松漠都督统帅契丹,并赐名“李尽忠”。好名字果然好彩头,此举为大唐东疆换来36年和平,在此期间契丹大唐岁月静好,相安无事。

契丹满万不可敌

契丹族历史上有三位重要人物,耶律阿保机立国立文是辽国奠基人,耶律德光取幽云破汴梁是辽国缔造者,而在他们之前的李尽忠则可谓是契丹文明的奠基者。

公元696年,老实了36年的契丹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饥荒,李尽忠求助中央,时值武周初立,天下不安,中央政府并未帮助契丹人,而李尽忠只身入营州求助其上司营州都督赵文翙,却被侮辱后乱棍打出。

愤怒的李尽忠血液中属于草原人的狼性觉醒了,率穷困潦倒的部众袭击了营州,擒杀赵文翙,并以营州为基地,连同其妻弟孙万荣扯出“还我庐陵王(武则天废了帝位的亲儿子李显)”的旗号反中央政府。

武则天顿时一脸问号:我泱泱上国自己事,轮得到你一边陲蛮子跑来“清君侧”?随即大怒,令梁王武三思挂帅,统二十八将十余万大军火速前往榆关(山海关)统筹平叛。在这个过程中她还不忘给李、孙二人分别改名为李进灭和孙万斩。

而这次兴兵,缔造了契丹人的黄獐谷大捷。

面对来势汹汹的官兵,李尽忠采取了诱敌深入之计,假意连战连败,溃不成军,一步步将官军先锋引入黄獐谷中,一战全胜,紧接着用缴获的军中印信与降将署名,诈称营州收复,让官军后队速来,随即营州设伏,大败武三思部众,一时朝野震动。

得知噩耗,怒不可遏的武则天派遣建安王武攸挂帅,并调中唐名将王孝杰担任主将,再次动员了十八万大军北征,值得一提的是军中有一位参军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陈子昂。

此时契丹那边年逾花甲的李尽忠已去世,契丹诸部由孙万荣率领。

武攸认为李尽忠大敌以死,再犯轻敌冒进之错,不听王孝杰、陈子昂之劝,执意火速行军。

公元697年,孙万荣在东硖石谷(河北唐山附近)趁唐军穿谷而过队形不整之机,铁骑驰骋而过,唐军大败,王孝杰坠崖而死。

献策不被纳,反遭武攸贬斥的陈子昂失望之余登幽州台远望,留下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

接连两次惨败,朝廷终于认可了契丹实力,武则天再调河内郡王武懿宗率二十万大军北征,这次唐军充分吸取了教训,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策。

并在外交上充分发挥天朝上国的优势,广泛发动了契丹附近的后突厥、奚人等多民族对契丹宣战,在前线僵持之时,后突厥发奇兵偷袭了契丹本部,引发契丹人溃散,孙万荣死!

而这数年间,契丹以数万之众,前后击溃唐军数十万,最后在多民族合围之下才兵败,契丹战力可见一斑。

降叛之间

孙万荣死后,大唐组建的联军随即湮灭,奚人和突厥人形成同盟,为防止突厥人黑吃黑,奚人首领李大酺扶持了李尽忠的堂弟李失活为契丹之主,自此开启了契丹与奚人数百年同进同退的联盟。

契丹人在惨败后消停了十余年,元气逐渐恢复,奚、契丹联军开始对幽州继续虎视眈眈

公元712年,新任幽州都督孙佺发兵十二万,先下手为强进击契丹。结果孤军深入,在冷陉(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值得一提的是在逃出生天的唐将中有一个叫李楷洛,他的儿子就是大唐中兴名将李光弼,同时这场突围战中还有一个名人——剑圣裴旻。此人的剑与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同名为“大唐三绝”。

这场边境大败,并没有震动中央,因为刚登基的唐玄宗李隆基正忙于和太平公主内斗。此时契丹人的“后台”后突厥默啜可汗死于内战中,突厥大乱。担心遭到唐朝清算的契丹、奚二族主动投靠唐朝。

唐玄宗求之不得,遂时隔二十余年重开松漠都督府,并将两位公主下嫁二族首领。

和亲果然换来了短暂的和平,但契丹此时内部乱了起来,契丹大将可突于意欲篡夺首领之位,此时李失活已经去世,继任松漠都督的是其弟李娑固。而可突于击败了李娑固和奚人首领李大酺。

二人退到营州,求助时任营州都督许钦澹,结果三方联军再败于可突于,二李被杀,营州陷落。唐玄宗试图继续谋求政治手段安抚可突于,但此人时降时叛,终于在公元730年,契丹、奚人实际控制者可突于决定彻底倒向突厥。

公元732年,信安郡王李祎与幽州长史赵含章出塞与可突于战于北山,大破契丹,降服奚人。次年,可突于得突厥相助,再次犯边,与唐军会展于榆关,临战奚人溃散,引发唐军大败。

唐玄宗调名将张守珪担任营州都督,而张守珪此人长期对垒吐蕃人,对于少数民族习性了若指掌。张守珪一方面稳扎稳打,一方面寻求当年被可突于篡位而杀的李失活家族后人以为内应。

大贺氏后人李可折进入张守珪视野,二人密谋铲除可突于,扶植李可折。于是一方面李可折带心腹夜闯可突于帅账,斩杀可突于,另一方面张守珪率大军压境,一举降服契丹。

公元735年,可突于被传首东都,悬于天津桥。李可折被封北平郡王,松漠都督,成为契丹新的首领。

契丹崛起

在与唐朝的反复战斗中,契丹人整体胜多败少,但契丹和大唐差距太大,连翻战斗下,契丹实力亦在逐步地削弱,但大唐的一场危机却奠定了契丹崛起的基础。

李可折接受大唐封赏后,死于可突于帐下大将泥礼之手,而泥礼聪明的主动向唐廷承认错误,寻求封赏。唐廷也懒得管这些契丹家事,于是封赏泥礼,并赐国姓,泥礼从此就叫李礼了。

一年后,李礼叛,而大唐名将张守珪依旧镇守营州,在张守珪调度下李礼连战连败而亡,数年后契丹首领迪辇组里走投无路率部来降,再度获得唐廷封赏,并赐名“李怀秀”。

公元740年,张守珪病逝,在临终前,他举荐了一个继任者,而这件事让他“晚节不保”,因为他推荐的人叫安禄山。

公元745年,不堪安禄山压迫的李怀秀悍然反叛,与安禄山战于潢水,安禄山大败,十余万大军灰飞烟灭,安禄山差点死于此战。

但此后大唐的东北形式诡异了起来,安禄山与李怀秀打打和和,互有胜负,但在这个过程中契丹人乃心腹大患的说法被安禄山刻意宣传。

为防备契丹,唐廷多次对东北增兵,到最后东北驻军几乎占了唐廷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安禄山的势力快速膨胀。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兵变,东北军汇同契丹、奚人、室韦人合计十五万人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长达八年的叛乱结束后,大唐千疮百孔,国内藩镇林立。大唐对东北的经营彻底退回了榆关之内,将辽河平原彻底拱手让于契丹。

在这里契丹开始了百年承平的生活,通过与边境节度使互市,契丹部族人口和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契丹人南下的铁蹄总是被幽云地区牢牢卡住,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契丹人深刻地理解了幽云对于部族的重要性,夺取幽云成为历任契丹首领的梦想。

转眼唐末,在黄巢起义的带动下,中原再次大乱,大量幽云汉人逃到东北躲避战火,这些人又给契丹人带来了充足的汉地情报与先进文化,契丹族的崛起势不可挡。

在华夏历史上,中原民族饱受游牧民族的入侵之苦,但在这些游牧民族中契丹是最特殊的一支。

契丹是一道分水岭,此前的游牧民族以部落制为核心对中原以侵略以打草谷为主,缺乏战略指导,而契丹后的游牧民族则具备了国家概念,他们对中原的侵略转变为以占领为主。

早期契丹和早期女真、满人、蒙古人一般野蛮,凶残,反复不定。但无论是女真、满人亦或是蒙古人都在崛起后不足百年间,完成了对中原的占领式侵略。

而契丹却足足在塞外积蓄了百年力量,才利用中原五代乱世而起,但最多时也仅占领北方,这里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契丹在探索部落制到国家制的这个过程中,由于颠覆式的制度改革让契丹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内耗,这种内耗无法支撑契丹人大规模入侵中原,而后续的少数民族有了契丹制度为蓝本,这个过程的影响被大大减小了。

其二是契丹建国后,虽解决了内耗问题,但幽云地区被掌控在节度使手中,此时的节度使是幽云的土皇帝,他们不是为中央而战,而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战,高度集权叠加幽云险峻,让契丹人难进分毫,足见幽云对中原的重要性。

其三是契丹人本身变弱了,百年汉化,在五代末北宋初,契丹早已不是百年前让盛唐都无法彻底剿灭的狼性民族了,他们可以保持对中原的战力压制,但却没办法像金人、蒙古人一般扫荡中原了。因此北宋能抵挡住辽人,但面对更野蛮、更狼性的金人瞬间就被冲垮。

上一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意思)
下一篇: 汉朝政治制度(汉朝政治制度是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