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说历史
张欧影(张欧亚的微博)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前文,送汉文帝刘恒下线了,这里补充两句——
在古代谥法中,“文”算是正面、积极的评价,但我说了,写历史的这帮人都喜欢春秋笔法,有话从不直说,非要绕个弯子……“文”,如同“武”一样,在赞美、啃腚之余,也暗藏批评。
“文”,放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看,太大众,阿猫阿狗做皇帝,只要不是太乱来,都能混一“文”;另外,“文”还含有过于柔弱、甚至怯懦的意思。
中国几千年酱缸文化,搞出来这些辞藻,多种意思交织在一起,得品,得细品,没点文化、没点古文功底,容易一带而过。
新老大上台,应该做些什么事?
大家记得刘邦怎么做的吗?楚汉战争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老刘做了哪些事?
大家记得文帝刘恒上位当日那个惊心动魄的晚上吗?
前文都有叙述。
这里,我们看看景帝上位伊始,做了哪些事——
1、及时即位,不留权力真空
“丁未,太子(刘启)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资治通鉴”
文帝是-157年六月初一死的,刘启,也就是景帝,头七之后,六月初七,登基接班,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尊文帝老娘,也就是景帝祖母,薄太后,为太皇太后;尊景帝自己的老娘,窦太后,为皇太后——龙椅换人了,大家都得动一动,挪一挪啊!
2、拔高文帝地位
“冬,十月,丞相嘉等奏:“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帝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制曰:“可。”——资治通鉴”
这是转过年来,-156年,丞相申屠嘉带领大家伙表态——
1、“功莫大于高皇帝”,一个王朝,打下江山的那一位,功劳啃腚是最大的,谁也没法跟他比,因此,刘邦刘老大,无人可比;
2、“德莫盛于孝文皇帝”,这是将文帝刘恒与高祖刘邦相提并论,针对刘邦,强调功劳;针对刘恒,强调德行。
综上,申屠嘉等人认为——
刘邦既然叫太祖(打天下的叫“祖”)
那么,文帝刘恒应该叫太宗(治天下的叫做“宗”)!
景帝回复,“可”——
1、当时皇帝命令还不叫圣旨,那是后世称呼,当时叫做“制”,稍后叫做“敕”;
2、皇帝同意则曰可……现实生活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领导,跟他汇报、申请个什么事,他如果同意,会回复一个字:可!……嗯,这个“可”,出处、源头,在这里!
这是景帝作为接班人对文帝一生做个定性,其目的,除了维护统治之外,用力地啃腚文帝,大大地拔高文帝地位,也是巩固自身接班的合法性——我前面说过无数次,文帝一生始终提防(斗)宗室集团,目的,就是维护自己这一系的正统地位。
3、处理好内外关系
“赦天下……遣御史大夫青至代下与匈奴和亲。——资治通鉴”
景帝上位不久——
1、大赦天下,对内释放善意,尽最大可能团结、凝聚人心……虽然我个人不太认可动辄大赦,但新皇登基这种大事,只要不是罪大恶极,不妨一赦;
2、与匈奴和亲,并且以御史大夫(次相)陶青为和亲使。大一统王朝的御史大夫亲自跑一趟,这个礼节相当高,景帝以前所未有的规格,对北方强大邻居表达尊敬!
4、财税微调
“五月,复收民田半租,三十而税一。——资治通鉴”
西汉建立以来,轻徭薄赋,盖因之前连年战火,国家被折腾残了,百姓太苦、社会太穷、天下太危险。因此,文帝接班后,一直亲自做表率倡导节约、俭朴,并在即位若干年后,好像是文帝十三年,免除了田税!
新中国,2005年免除了农业税——当然,二者没有可比性,不能一概而论,但大家要有个意识,在中国,但凡一个有点追求的王朝,减轻农民负担,这个思路、方向,是一致的。
这里,-156年,景帝登基没多久,恢复田税,蛋事,只收一半,三十税一,也就是说,以前是十五税一——
1、古典时代,农业税一般是十税一,这是儒家认证的圣朝标准,这个比例,上下都过得去;
2、西汉建立,一直是十五税一,说明啥?说明老刘家出自社会底层,特别是老刘这个人,知人间疾苦,因此对自己要求还是很高的,西汉算是个有点追求的王朝……那谁不是说了吗,不能谈法律,法律标准往往是最低最低要求,开口闭口“我没犯法”,这种人大多是人渣!
3、这么低的田税,西汉政府怎么运转?别急,有一种税叫做人头税,听说过吧?西汉建立伊始,就收这个钱,记得好像是满15岁开始收,一直收到56岁——
1)、一人每年一算,即120钱;
2)、商人翻倍;
3)、儿童、未成年人,三岁起,每人每年20钱,交到14岁;
4)、女子15岁以后不出嫁,五算起征;
除此之外,还有“更赋”一类的敛财手段,这就比较惨烈了……当然,在文景之际,一切都还正常,即使景帝恢复田税,也不过十五税一,不疼不痒,岁月静好。
5、班子调整
“以太中大夫周仁为郎中令,张欧为廷尉,楚元王子平陆侯礼为宗正,中大夫晁错为左内史。仁始为太子舍人,以廉谨得幸。张欧亦事帝于太子宫,虽治刑名家,为人长者;帝由是重之,用为九卿。——资治通鉴”
新老大上台,必然要提拔一批藩邸旧人,俗曰:一朝天子一朝臣!
景帝这次调整的幅度适中——
姓名
现官职
之前官职
与景帝关系
周仁
郎中令
太中大夫
太子舍人
张欧
廷尉
—
事帝于太子宫
晁错
左内史
中大夫
太子家令
刘礼
宗正
—
亲戚
这一波调整,没有触碰丞相、御史大夫这一层级,丞相仍旧是申屠嘉,御史大夫是陶青,至于太尉,之前被文帝取消了,其职能归入丞相。
景帝调整了九卿中的郎中令、廷尉、宗正,以及京师长官内史;虽然动的不多,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紧要位置安插藩邸旧人。
6、与民为善
“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资治通鉴”
这是-155年,景帝下令,男子到了20岁,开始承担国家徭役。
傅,就是入籍,正式进入国家籍册,成为正丁,担负国家的各种徭役,如兵役、劳役等等。
这一条有点疑义,我在不同资料里得到的结果不同——
1、有的资料显示,汉初本是23岁始傅,景帝改为20岁,这是提前了;
2、蛋事,很多资料都说,汉承秦制,17岁始傅,景帝改为20岁,是宽民养民;
结合前后文的叙述,我个人判断,应该是从17岁改为20岁,故,我们采后一种说法。
7、巩固帝系
“立皇子德为河间王,阏为临江王,馀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彭祖为广川王,发为长沙王。——资治通鉴”
这一条其实没啥特别,只是给大家提个醒——
以后每次换老大,一上台,一定大封自己儿子们!
为何?
加固自己这一系,万一自己哪一天突然嗝屁,儿子们都是藩王,有一定力量,旁人、旁系,未必敢轻举妄动,从而确保皇权能够继续在自己血脉中传递!
综上,景帝一系列动作,有章有法,有板有眼,算是守成之主接好班、接稳班的工作流程。
当然,对比刘邦、刘恒刚上台时的凶险,景帝要幸运很多了!
学习古人智慧
争锋于当代,不落下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