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天一阁,藏书耀中华”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前夜,解放军第七兵团副政委姬鹏飞接到一个特殊的指令——务必保护一座楼。
这个指令就是周恩来发出的,他专门叮嘱姬鹏飞,在攻城时,宁波有座建筑一定要保护好,也就是天一阁藏书楼。当时的天一阁已是荒草萋萋,落叶满地,一派老屋荒园的凄凉景象。天一阁创始人范钦的嫡系子孙范鹿其,负责守院。
天一阁(天一阁景点介绍)
我们最帅的男人
接到保护天一阁任务的是来自山东枣庄的铁道游击队队员们,时任连队指导员的郑君伦成为了保卫天一阁小组组长。范鹿其告诉郑君伦和那一个班,这里的规矩是,不能生火,不能吸烟,更不能翻书。战士们连平日做饭都只能去院外。
就这样日夜坚守一个多月,这12个战士终于顺利完成了守护藏书楼的任务。也许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完成了一次多么艰险的守护,守护一位400多岁,微微颤颤走向新生的老者。
天一阁南国书城
有了周总理保护天一阁的指示,再加上天一阁在宁波人心中的分量,即便是在破四旧期间,阁中古书也被悄悄保存了下来。工作人员反而利用这个机会,收集了大量民间藏书。
实际上,从平津战役开始,中央就有指示,要保护中国古文化。北平和平解放,出发点就是要保护历史古城,留住文物古迹,这个指示延伸到了全国。早在1948年解放军包围北平时,周恩来就向毛泽东提出建议:攻城时,一定要保住故宫古建筑。他还请来了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标清了故宫和其他古代建筑的位置,印在军队的战士手册上。并编制《全国古建筑文物简目》,分发给解放军各部,请他们注意保护。
得益于以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使大批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至今。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藏书阁、马拉特斯塔图书馆、美第奇图书馆)。
范钦天一阁创始人
它在风雨中前行,历经沧桑,艰难穿过水与火,劈开贪婪,背负千年文化记忆...
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已经把天一阁的前世今生写得很是精彩。
为何千百年来藏书之人、家族无数,为何流传至今的藏书楼寥寥无几,唯此岿然独存?
黄宗羲在其《天一阁藏书记》开头部分写到:“读书难,藏书犹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取名天一阁,是取《易经》中“天一生水”之义,想借水防火,来免去历来藏书者最大的忧患火灾。从天一阁诞生这天起,范氏家族开始了长达四百多年的文化苦役。
这座藏书楼,真的命途多舛,它还不知道自己将在这四百多年里,要经历多少风雨、烈火、历险......它要伴随家族的传承,一代接着一代守楼人的嘱托,它要防火、防水、防潮、防虫蚁...它要思考存在的意义,它要承受欺骗与背叛,它要为窃贼与偷儿的无耻痛心,它要为异族侵略的炸弹哭泣,它要在风雨飘渺的大地上四处转移藏书......
民国著名藏书家冯贞群先生总结天一阁藏书曾经历五次劫难:
第一劫,明清易代之时,由于社会动乱损失过一批书籍,但当时藏书“犹存十之七八”。
第二劫,乾隆皇帝编纂《四库全书》,天一阁进呈藏书六百三十八种,皇帝虽然说过要归还,但最终献出去的书却没有回来。
第三劫,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占领宁波,闯进天一阁掠走舆地类书籍数十种。
第四劫,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进入宁波前后,小偷趁乱拆毁阁后墙垣,偷出藏书论斤贱卖给造纸商人。有一宁波人出千金回购了部分散出之书,藏在一处,但这些救回来的书籍却于同治二十一年的一场火灾中灰飞烟灭。
第五劫,1914年上海几个书商雇佣盗贼薛继渭(天一阁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名字),从屋顶揭瓦破椽进入书楼,偷去藏书一千多部,后来商务印书馆搜回了数百种放于涵芬楼,1923年遭日军轰炸焚毁。
它是伟大的,叩头致谢吧,感谢它为我们民族断残零落的精神史,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栖脚处。
但在我看来,天一阁的历史是足以写一部宏伟的长篇史诗的。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什么时候能把他们的目光投向这种苍老的屋宇和庭园呢?什么时候能把范氏家族和其他许多家族数百年来的灵魂史展示给现代世界呢?——余秋雨《风雨天一阁》
《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马伯庸对天一阁的故事最感兴趣,他想写写抗战时期的天一阁,这位“文字鬼才”,特别擅写“小切口、大背景”历史题材小说,我倒是很期待他会怎么写天一阁。
我的一个宁波朋友,去过天一阁数十次,春夏秋冬。他说,最好要在雨天,或者雪天去,人少,安静,特别美。藏书楼的气质,就是安静。有人说,宁波这座城市的血液,已经与天一阁的这种气质融为一体。
天一阁雪景图片源自宁波晚报
我们所说的天一阁藏书楼,又称宝书楼。原来最早的藏书在范氏住处的东明草堂。由于藏书越来越多,才有了后来的天一阁。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义,将藏书楼建成上下两层。上层为一个单间,下层由标准五开间和一间楼梯间组成,形成“天一地六”的格局。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楼前筑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
两层楼天一地六格局
下层供阅览读书和收藏石刻用,上层按经、史、子、集分类列柜藏书。藏书楼在南北两面开窗,空气对流,通风防潮,东西两山墙采用封火山墙,以免邻屋火患蔓延书阁。这种下六上一的建筑格局,正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寓意。不仅如此,其房间的高低深广,以及书橱的尺寸也都暗含“六”数。
天一阁内部局部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天一阁的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多种传统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的集大成之作。
江南园林
现在我们去参观的天一阁博物馆,其实是天一阁与周围陈氏、闻氏、秦氏院落的结合体。整个景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池塘相映成趣,树木竹子葱葱郁郁,很美很精致的一个江南园林,细细品味,自有一番江南独有的雅致味道。
说到这,如果你第一次去游玩,最好是找个当地的地导,细细跟你说上一个小时此间典故,园林妙处。不然,我估计你也就是十几分钟,拍照走人。
南国书城天一阁承载太多文化期许
天一阁之所以逐渐成了博物馆,是因为人们把这当作了中华文化的一处栖息地。
从民国至今宁波区域人们发现石碑石刻第一反应就是送到天一阁,近几十年来还迁入了宁波历史上多个著名藏书楼和精美传统建筑……
天一阁处处都是历史
雨中的天一阁,雪中的天一阁,此生必爬的一座楼!它就在宁波,等你来!
处处跟你倾诉它的故事
?(^_-)?(^_-)一生必爬的99座楼,我们继续爬楼!?(^_-)?(^_-)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