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客家建筑(客家建筑的特点)

客家建筑(客家建筑的特点)

客家建筑(客家建筑的特点)在广东省梅州市江南梅江四路、丽都西路、华南大道的交叉路口附近,有一座外观看起来不太起眼,里面却另有乾坤的300多年的清初殿堂式围龙屋。这座围龙屋叫做寿山公祠,历史上出过科举考试的广东省状元(乡试解元),屋内有28根石柱,几十块牌匾。寿山公祠的

在广东省梅州市江南梅江四路、丽都西路、华南大道的交叉路口附近,有一座外观看起来不太起眼,里面却另有乾坤的300多年的清初殿堂式围龙屋。这座围龙屋叫做寿山公祠,历史上出过科举考试的广东省状元(乡试解元),屋内有28根石柱,几十块牌匾。寿山公祠的钟氏后裔中有多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甚至是学院院长,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这个保存着中原古建筑风格的殿堂式客家民居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在梅州市江南梅江四路靠近红绿灯的道路东侧,有一口古铜色栅栏围起来的半月形池塘,池塘的东北边有6对花岗岩楣杆硖。破四旧时,原来的楣杆硖被破坏,如今的楣杆硖是复制品,每一对楣杆硖都刻着当年科举考试中的中了举人的寿山公祠后裔的名字。这些竖立在门坪外缘池塘内缘的楣杆硖,诠释了当年寿山公祠钟氏后裔科甲连登蔚为望族的辉煌历史。

站在门坪上,面向大门,门楣上方“寿山公祠”四个大字十分醒目,旁边的小字告诉我们,寿山公祠建成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大门两侧漂亮的壁画与生猛的木雕狮子相得益彰,展示着明清时期客家名门望族的风貌。

客家建筑(客家建筑的特点)

客家建筑(客家建筑的特点)

打开大门,门厅(下堂)与天井之间有四扇木屏风隔着,外人在大门外面无法窥见屋内发生的一切,隐私性相当好。屏风上方悬挂着“赏戴花翎”“昭武都尉”“赏戴蓝翎”三块复古牌匾,昭示着寿山公祠那段光辉的历史。

从屏风两侧的小门进去,便可看到28对石柱支撑的保存着古代中原典型府第式建筑风格的上、中堂和上、下天井,建筑面积约600多平方米的堂屋在梅州城区现存的围龙屋中已不多见,气势十分壮观。

二十八根石柱有圆有方,下方的柱础形态花纹各异。省文物专家组前往钟氏寿山公祠调研考察后一致认为:寿山公祠保存着古代中原典型府第式格局,轩廊中艺术构件较有特色,是研究广东古代宗祠建筑极为难得的文化遗产。

走进宽敞的中厅(中堂),可以看到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各悬挂着三块牌匾,写着“花封侯佐”“伯仲司马”“贡元”等;中厅的上方,悬挂的牌匾更多,如“百里州治”“两世荣封”“解元”、“文魁”“武魁”等等;这么多的牌匾看得人眼花缭乱,我想,寿山公祠钟氏的祖辈们曾经是多么的荣耀才有如此众多的牌匾啊!

寿山公祠堂屋中的几十块牌匾虽然全都是仿制品,但它们铭刻着钟氏祖辈辉煌的荣耀,也激励后人不断努力,奋发向上,是弘扬客家精神的一种物质载体。

从“nice燕宁”2012年07月18日的博客文章《寿山公祠祭祖》得知:抗战时期,寿山公祠有多名二十二世的钟氏裔孙奋勇抗日,其中钟浩然(家名霖宗)因屡立战功,荣升国民党中将(后升为上将),有2人壮烈牺牲。21、22、23世裔孙中有多位大学教授,其中还有前北京邮电学院的院长、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院长等。所以说寿山公祠人才济济一点都不为过。

寿山公祠的上堂为族人祭拜祖先的主要场所,后墙的中间摆有祖龛,供奉着钟氏列祖列宗的牌位。祖龛两侧的墙壁上挂有钟氏的祖训和源训,告诫后裔不要忘记钟氏的渊源以及如何为人处世等。

寿山公祠原来有三堂四横,堂屋前面是门坪和池塘,后面是半圆形的化胎和院墙,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右侧外横屋在建梅江四路时被拆,后面的化胎和院墙也早已不复存在。

上天井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11块清代的石碑。这11块石碑看起来一点都不起眼,却忠实记录了钟氏祖先艰苦创业,捐钱买地建造和拓建维修寿山公祠等的历程,是一代代客家人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艰苦奋斗,节衣缩食建造房屋的一个真实剪影。

寿山公祠的后裔发扬先辈的优秀传统,在维修了堂屋后,继续捐款维修两侧的横屋,目前正在将房间内的杂屋清理出来,对破损的墙壁进行修补,预计维修工程还需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但基本不影响游客参观。

寿山公祠对研究明清时期的客家建筑特点和客家文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有关部门不妨将其作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起来。

上一篇: 下山虎的含义(上山虎和下山虎的含义)
下一篇: 梵高的椅子(梵高的椅子和高更的椅子区别)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