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龙星
第一点是小莲含冤的原因,第二点与第三点,是小莲雪冤的证据。
宋慈简介(宋慈简介后代)
那《洗冤集录》又是什么?这是宋朝一位多年从事刑狱事务的提刑官——宋慈,所编写的法医学专著。
宋慈是南宋的法医学家。他开创了“法医鉴定学”,被尊称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前些年,内地的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以及香港的电视连续剧《洗冤录》,里面那个聪慧沉着、雷厉风行的男主角,就是他。
不过,与荧屏上的年纪轻轻就当上大宋提刑官的形象不同,真正的宋慈,55岁才被升职为提刑官。在那之前,宋慈经过多年的考试,41岁才成为从九品的县主簿,然后一步一步升上去。
在为官的过程中,宋慈政绩斐然。他不但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还曾临危受命领兵打仗,甚至率众打虎。
集文臣、武将于一身的宋慈,终其一生盛德爱民。尤其对于刑狱工作,他真正做到了“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
宋慈生于南宋时期,是辅助唐玄宗实现“开元盛世”的宰相宋璟的后人。他父亲宋巩曾任广州节度推官,掌管刑狱。
宋慈10岁开始受教于理学大家朱熹的高徒吴稚;20岁进入宋朝太学学习;30岁参加科举考试,两年内通过省试与殿试。
由于要照顾年老多病的父亲,以及他要在父亲去世后,进行丁忧(守孝),宋慈连续8年宅在家里,研究中医以及刑狱知识。
直到41岁,宋慈才真正出仕,当上了江西的信丰县任主簿(文书主任)。除了做本职工作,宋慈还经常参加县里一些命案的勘察。他之前所学的理论,就派上用场了。
宋慈发现,原本检验尸体的方式步骤,存在很大的漏洞。
在古代,由于传统的迷信与忌讳,一般人是不会翻动尸体的。只有“下等人”担任的工种“仵作”,才会碰尸体。
验尸全程,仵作先翻看,然后喝报尸体的状态,如“额头,有刀伤,长三寸”等等,逐一向“监当官”(现场负责的官员)报告。旁边会有文职记录现场的发现与对话。勘察完毕后,在场相关人员画押为证。
在这个过程中,尸体上的证据全凭仵作报告。由于医学知识薄弱,官员就算上前复核,也难辨真假。那么,仵作如果要作伪证,易如反掌(《九品芝麻官》里面就是如此)。
所以,宋慈认为要杜绝这种漏洞,作为监当官必须懂得验尸知识。只有这样,即使官员不碰尸体,也不会受蒙骗。自此,宋慈意识到,要将自己在职务中遇到的断案细节,以及自身体会总结记录下来,惠及同僚。
然而,处在动荡中得南宋,并不容许宋慈单纯地做研究和写书。担任县主簿不久,身为文官的宋慈,竟然临危受命,被指派去协助镇压江西的少数民族叛乱。
文人出身的宋慈,打起仗来却一点都不含糊。他先是了解叛乱原因,然后该放粮赈灾的放粮赈灾,该猛烈攻打的猛烈攻打。获得胜利后,朝廷特授他“舍人”官衔,从七品。
不幸的是,宋慈的顶头上司魏大有,看他不顺眼,设计让宋慈被免职;庆幸的是,经太学老师的推荐,宋慈转到一位相当赏识他的将领手下当幕僚。在另一场叛乱镇压中,宋慈没费一兵一卒,就用计瓦解了叛军。
于是,文官宋慈凭着卓越的军功,重返官场,出任长汀知县。
作为一县之长,宋慈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打虎。
当然,宋慈是组织者,并不用亲自上场。在宋朝,到处都有老虎出没。它们不只流连深山野林,还跑进村庄甚至市集伤人。《水浒传》所描写的“武松打虎”正是发生在宋朝。
长汀的虎患也很严重,宋慈就鼓励大户捐钱,设置悬赏及抚恤,组织猎户打虎。同时,宋慈对被老虎咬死的人的伤口,也作了充分的观察和研究,不断累积法医第一手资料。
《大宋提刑官》中,何冰版宋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