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06期《孙子兵法》观影札记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06期《孙子兵法》观影札记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06期《孙子兵法》观影札记2021年8月7日晚央视更新第6期,这一期是关于《孙子兵法》的。不过我知道更新时,已经是两天后了。上个月没有更新,本来我是去CNTV官网上看新闻找原因的,不成想不仅原因找到了

2021年8月7日晚央视更新第6期,这一期是关于《孙子兵法》的。不过我知道更新时,已经是两天后了。上个月没有更新,本来我是去CNTV官网上看新闻找原因的,不成想不仅原因找到了,竟然还找到了更新,令人喜出望外。这两天抽空整理札记,争取今天上传到专栏,然后晚上专心欣赏豫视的“七夕奇妙游”。

1、《孙子兵法》其书

(1)简介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全书共13篇,约6000字。《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构筑了中国古典军事理论的框架,开创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先河,被誉为“百代谈兵之祖”、“兵学圣典”等。其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在2500年间被广泛的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2)十三篇

《孙子兵法》十三篇目: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中国典籍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跨越古今,连接千年,读其书而见其人。纵观十三篇,都包含着先进的军事思想,严谨的辩证法思维,以及朴素而深刻的智慧。并且其并不仅仅是一本军事书籍,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使其完全可以作为哲学书来阅读。其所富有的战略性眼光和辩证的哲学思想,使《孙子兵法》从军事领域延伸到了外交、经济、生活等各种领域,成为在世界范围之内影响最大、也最广泛的中国典籍之一。

(3)核心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重战、慎战、安国全军。

兵法之道首在仁本。兵者虽为凶事,但兵法之道,应遵仁道。孙武从小饱经战火蹂躏之苦,又受其家族“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思想影响。所以他的战争思想是:高度重视战争,又要慎重对待战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安国全军。这也反映出了中华民族“消弭战争,珍爱和平”的传统思想。

兵法之道要义在于慎战、不战。这一军事哲学思想,影响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直到今天,中国依然传承着重战、慎战、安国全军的文化基因。以和邦国、以和为贵等思想,已经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的基因里。

(4)影响及评价

我们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但是我们知兵。我们历代的军事家,对《孙子兵法》都推崇备至,将其奉为兵家圣典。

孙武去世的数十年后,进入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与齐楚秦燕并称战国七雄。孙武所写兵法流传于各诸侯国。法家韩非说:境内皆言兵,藏孙武之书者家有之。

秦一统天下,结束纷争,但可惜秦暴虐,二世而亡。后汉室统一天下,王朝兴旺数百年。东汉末年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但孙武之兵法,世间版本行文繁杂,不得孙子之要义。后曹操注释《孙子兵法》。

期间,汉室衰微,汉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分天下,史称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说: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三国志·马良传》裴松之注。】

至唐朝,唐太宗曾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到宋朝,《孙子兵法》成为了官方颁行的兵法典籍:孙武所著兵法,被我朝列为五经七书之首,凡我宋朝武科举子皆应修习。

《孙子兵法》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几乎整个东亚,也都在流传《孙子兵法》。18世纪,《孙子兵法》更是传入欧洲,被翻译成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个版本在各国流传。《孙子兵法》传承千年的智慧,最终流布于世界各国。

《孙子兵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兵书,但即使是千年后的今天,《孙子兵法》依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甚至很多国家地方的军事院校到现在还在学习《孙子兵法》。我们希望世界各国都能知兵,但都不好战,从而都能够铸剑为犁、和平相处。

(5)名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计篇》: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乎黎民生死和国家存亡,所以在战争决策这个问题上,不能不仔细研究、慎重考察。国家要备战重战,但战争只是获取和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孙子兵法·作战篇》:经年累月的打仗,还能利国利民,天下压根就没有这样的事。

【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子兵法·作战篇》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谋攻篇》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兵法·虚实篇》:变化才是永恒的。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孙子兵法·军争篇》

【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孙子兵法·火攻篇》:如果不能保证取胜,不能用兵。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也不能用兵。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孙子兵法·火攻篇》:要巩固胜利,必须要严肃军纪。军纪不能有一天松弛。并且战后要注意恢复和平,休生养民。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孙子兵法·火攻篇》

【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兵法·火攻篇》

2、作者孙武其人

孙武字长卿,被称为百世兵家之师,出生于军事世家。祖上本为田氏,后因立战功,被齐国国君赐姓孙。其名为“武”,取“止戈为武”之义。希望孙武保护家国、保护黎民,最终都能过上太平日子。

其祖父孙书,为齐国将军;其父孙凭,负责外事,并认为外事和兵事都是保护国家利益的手段;其叔父田穰苴ju2,官拜齐国大司马,田穰苴以田氏一族兵法精要,融合历代兵法之道,作兵书,后齐威王派大夫集成历代司马兵法,将大司马田穰苴的兵法附在里面,定名《司马穰苴兵法》,后世也称《司马法》;孙武后世有一子孙,名为孙膑,亦是兵法大家,作兵书《孙膑兵法》,汉末失传,直到1972年这部失传千年的《孙膑兵法》才得以重新面世。

孙武,有天纵之才,也有足够的定力。齐国生乱后,孙武辗转到吴国,专心著书。二十多岁作兵法十三篇,并凭此兵书见到吴王阖闾,被委以重任,然后他用一生的时间来完善和实践其兵法理论,柏举之战大胜后,功成身退,隐居田园,专心修订兵法,为后世留下了这千古典籍。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诸子百家中,孙武被封为兵家至圣。其所著兵书约6000字,分13篇。开创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先河,后世称为《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也是现存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本框架。是后世一部家喻户晓的军事巨著。

3、孙武与《孙子兵法》

(01)逸闻秩事

目前史书中是几乎找不到关于孙武晚年的记载,甚至关于孙武整个生平的记载也不多,唯一相关的且有详细记录的就仅有孙武参与的柏举之战的战役记录。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会认为孙武并不存在,或认为其和孙膑是同一人的缘由。因此我看完本期剧场后有些疑惑,尤其是孙武与伍子胥之间的刎颈之交,我竟毫不知情,于是赶紧查阅了《史记》和《吴越春秋》中的相关内容。最后我确定剧场中的部分内容,应该是节目组根据史实进行的合理杜撰。因此这场大剧可以看做是逸闻秩事,也可以直接看做是“典籍里的中国”平行宇宙中真实发生的历史。

(02)莫逆

①相遇

齐国四姓之乱,孙武的叔父大司马田穰苴被人构陷,惨遭陷害。孙武逃出齐国。经历磨难,辗转来到吴国,在一处茅庐隐居,潜心修著兵法,誓要将田氏兵法之道传承光大。

伍员字子胥,楚国人。其父伍奢,为楚国太子太傅。但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其父谋反。楚王听信谗言,杀其父兄。伍子胥也被一路追杀,逃出楚国。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后逃到吴国沿街乞讨。

孙武遇到了晕倒的伍子胥,带回救治,两个同为落魄流亡之人于此相遇,一段传奇故事从此开始。

②言志

伍子胥醒后喝粥,无意中发现了孙武正在写的兵书,于是成为了孙武兵法十三篇的第一个读者,并断言此书必能流芳万世。喝完粥后,两人各言其志。

孙武说,兵法之道是田氏一族立身之本,因此志向就是专心修著兵法,将田氏一族兵家之道著成书以流传,以告慰先人。等到写成兵书后,就隐居山林,专心种地、煮粥。

伍子胥痛恨楚王丧尽天良、不辨忠奸,杀其父兄,并对其一路追杀。其四处流亡、忍辱负重,心怀家仇。其志向就是称名于诸侯,带兵亡楚以报父兄之仇。

③约定

两个同病相怜之人至此结为刎颈之交。离别前相互约定:伍子胥若能得遇明主,必使孙武与之比肩,共同辅助君王称霸诸侯,立下不世之功勋,扬美名于天下。而复仇功成之后,伍子胥便随孙武隐居山林,专心种地,煮粥、喝粥。

(03)奏对

伍子胥离开后,辅佐公子光。公子光被后世称为吴王阖闾,其登上吴国王位后,拜伍子胥为大夫,执掌吴国政事。伍子胥一日七次向吴王阖闾举荐孙武。吴王观孙武所著兵书,知其能用兵,遂拜其为将。

吴王欲使吴国称霸天下,问策于孙武。孙武奏对,当今天下诸侯争霸,为王者若不图强,则难以自保。吴王虽内和臣民,外事晋国,但纵观吴国周边之势,楚国强大,侵凌诸侯,且吴楚战乱多年,有百年世仇。若要图强,当伐楚兴吴。但吴国地处东南,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且仓廪兵库不设,田畴不垦,国势薄弱。民难富、国难安。攻打强楚当徐徐图之,可分三步:强吴、肄楚、决战。

(04)强吴

①兴立城郭:吴国蛮荒城稀地广,极易破城。多筑城郭,以求自保。城郭可聚八方黎民,可藏天下财货,可贸四方风物,可屯军士兵甲。

②广积余粮,以实仓廪:仓廪粮满,为富国之大要。岁有余粮,聚而屯之,可防灾荒,可为兵需。

③实兵库:夫兵者,兵士也,兵器也。广邀能工巧匠,充实兵库。甲必称坚,盾必称固,矛必称利。

(05)肄楚

吴王阖闾令其弟夫概,将军队分作三队,轮流袭击楚军边界,只要楚军应战,马上撤退。坚持轮番袭扰,穷年累月,楚军必定疲惫不堪,而吴王阖闾却可以养精蓄锐,从而内强吴国,外肄强楚。期间,攻克楚之属国钟吾,攻占楚之属国舒,攻克楚地养城,破楚军于豫章。历经数年,大小数十战。吴国主动出击,楚国疲惫应战,两国在战争中的优劣地位发生转换。

吴王阖闾上台之后外界环境不错,官员军士都想要开战,但是孙武觉得不行。而是以极强的战略定力坚持休养生息。经过六年的疲楚战略和休养生息,不仅从谋略思想上搞乱了楚国,并且使吴国兵精粮足。

【因欲至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且待之】——《史记·伍子胥列传》:老百姓还比较疲惫,还没有休养生息好,再等一等。

(06)决战

①结盟:六年后,吴国城郭林立、仓廪粮满。而楚国不义,竟在当年的秋天悍然出兵攻打蔡国。公元前506年,唐国、蔡国使者求见吴王,言说唐、蔡两国不堪楚国欺凌,欲联吴抗楚。孙武认为,唐、蔡虽小,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结盟可以避开楚国重兵把守的正面。最终,三国结盟,伐楚时机已经成熟。

②出兵:吴王阖闾亲帅水陆精兵3万。任孙武、伍子胥为将。对抗楚国20万大军。三万水陆大军到了淮汭rui4。吴军强项是水上作战,但孙武此时却坚持让部队从陆地上走,因为孙武认为兵贵神速,若此时逆水行舟,就不能达到偷袭的目的,于是孙武精挑细选三千五百名精兵,从陆上快速穿插。

③破楚:在唐军和蔡军的引领之下,吴军直插楚军后方,快速进军,直入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在大别、小别与楚军作战,屡战屡胜。在柏举迎战楚军主力,又大获全胜。继而挥师前进,势如破竹五战五胜,直至楚国国都郢都城外。

(07)柏举之战

通过这场决定性战役,吴楚近百年的战事基本平息。3万之师打败了20万大军,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战是自商周以来规模最大,战场最广,战线最长的著名战役,史称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一改此前战争约日定期、一战即见胜负的传统模式。连续作战,运动歼敌、出奇制胜。体现了上兵伐谋,避实击虚等兵法谋略。柏举之战,以少胜多,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08)堕都

吴军攻克郢都。楚王熊壬,弃冠而逃。入城之时,孙武严格约束本部士卒,并下令:①不得亵渎楚国宗庙;②不得烧毁百姓房屋;③不得掠夺百姓财物,④不得伤害老者幼童;⑤不得捉拿青年壮年;⑥归降兵士,好生安置。凡有伤病者,务必全力救治。

孙武又入楚宫向吴王进谏,让吴王早日班师回朝,修养民生,修和诸国。并指出吴国虽胜,却有四大险:①小国吴,伐大国楚。暴露了军事实力,诸国必以援楚为名,行打击吴国之实;②楚国虽败,实力仍然雄厚。假以时日,必将反扑,久留楚地,必遭其害;③君王在外长期不归,吴国朝内空虚,日久必生变故;④邻国越国,近年厉兵秣马。而吴国长期对外作战,使越国有可乘之机。

但吴王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吴国王族子弟,带兵侵扰百姓、欺男霸女。吴王不仅拒绝严加整治,并认为楚王长榻舒服安稳,就在楚宫中肆意享乐、淫逸骄奢。对于孙武的劝谏不加丝毫理会。而好兄弟伍子胥一心要为父兄报仇,楚王熊壬虽跑但楚平王熊居的墓尚在,于是就带兵掘了熊居之墓,并鞭尸楚平王。

(09)决裂

战争是最考验人性的,伍子胥因复仇而变得丧失理智,吴王阖闾因胜利而变得骄奢淫逸。楚军虽然败了,但吴军却并没有胜。

伍子胥,性情刚烈、有仇必报。其忍辱负重,背井离乡十余年。每遇父兄忌日,只能以泪洗面,遥隔千里祭奠。其切齿发奋,立誓此生不亡楚国,不配为人子;不当面向楚王报仇,不配为人。攻入郢都后,伍子胥哀伤其父兄至今不知葬于何处,痛恨楚平王虽死却能够死而葬、丧有地、尚知其所。因此不惜与挚友孙武决裂,也要带兵亲自将楚王掘坟鞭尸。结果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这个悖逆人伦、倒行逆施之举,令当时的天下人厌弃,至此留下了千古骂名。

而吴王阖闾,则留在郢都贪图享乐。不久越国举兵攻吴,秦国派兵援楚,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自立为王。阖闾速速班师回朝,收拾危局。局势稳定之后,吴王阖闾依然频繁对外用兵,四处征伐,连年的征战,使民生疲惫。柏举之战的十年后,在与越国的战争中身负重伤。

(10)冰释

柏举之战后,孙武与吴王的观点思想出现了重大分歧,又受到权贵排挤与挚友决裂的双重打击,孙武心灰意冷,辞去了将军之职,归隐田园。直到十年后,奉诏到吴越边界见重伤的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要将公子夫差托付给孙武、伍子胥和大夫伯嚭pi3,要其辅佐夫差,成就霸业。但孙武无心朝堂,决意退隐山林。吴王知其大才,若为他国所用,必是心腹大患、灭顶之灾。因此,四面埋伏刀兵,意欲杀之。伍子胥力保孙武,而孙武不仅毫无惧色,并犯颜直谏:吴国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若继续穷兵黩武,即使杀了孙武也难保吾国平安。

公子夫差听后大怒,要直接诛杀二人。被阖闾制止,要夫差善待伍子胥,并退让一步,只要孙武不离开吴国,便保其一生平安。孙武许诺此生终老吴国山林,安然归去,临走时,对伍子胥说,其在乡间会种些稻子,等其退隐前来喝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见泯恩仇。至此两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11)归隐

春秋末年,孙武归隐到吴国的一个小山村里,他在这里带领村民修习武备,操练兵法。于乱世中护佑着一方安宁。此时孙武隐姓埋名,用回自己的田姓,隐居时自称田夫子。周围无人知晓其就是修著兵法十三卷,并帮助吴王阖闾赢得柏举之战的大将军孙武,村民也只当他是一位有些文化的普通夫子,故亦称其为田夫子。

(12)两隔

吴王阖闾去世,夫差继任吴王。伍子胥则留在朝堂,但其为人刚烈又忠心耿耿,最终,为自己埋下了杀机,遭了杀身之祸。

夫差二年,吴国出动全数精兵攻打越国,在夫椒,大败越国。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求和,愿当吴国的奴仆之国。伍子胥进谏,应杀掉越王勾践以绝后患。吴王不听,与越国媾和。至此越王视伍子胥为死敌,欲除之而后快。

夫差七年,北伐齐国;夫差九年,讨伐鲁国;夫差十年,再伐齐国;十一年又伐齐国。伍子胥不断劝谏,却反遭吴王猜忌。

夫差欲再度伐齐,让伍子胥去齐国谈判。大夫伯嚭趁机进谗言,说伍子胥借谈判之机,将儿子留在齐国,托付给鲍氏,言其是要串通齐国谋反。于是夫差赐是伍子胥属镂之剑,让其自尽。

公元前484年,伍子胥被赐剑自戕。安排身后事时将随身佩剑托人送于孙武。死前举剑大骂夫差小儿。认为其北上称霸是穷兵黩武之举。而自己忠心进谏,却反招祸患,夫差小儿轻率的杀一个忠诚的长辈,这是在杀吴国。认为自己的下场,也必将是夫差的下场,他要在天上看吴国如何被越国所灭,夫差如何成为勾践的奴仆。

(13)魂归

孙武收到了噩耗和伍子胥的佩剑。伍子胥之魂随这佩剑应当初之约退隐,找孙武要粥喝。饭桌之上,两人共忆初见之时,时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做了一辈子的兄弟的两人,即使已经阴阳两隔,但平生最欣赏,最佩服的依然是对方。喝完粥后,孙武与其魂商量,要将剑铸成锄犁,陪着种稻子。以剑铸犁,让暴力之剑化为太平之犁。希冀百姓能够温饱,过上太平日子。伍子胥欣然同意,用那柄跟随自己征战沙场多年的绝世宝剑,跟孙武换了一个锄头,然后洒然离去。孙武与伍子胥之交,亦如那高山流水,千古长存。

(14)千古谜案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中专门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被称为兵家,兵家诞生了不少优秀的军事将领。其中较为有名的就是两位“孙子”——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十三篇》见于吴王阖闾。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东汉末期,孙膑兵法失传。但孙膑被庞涓构陷后,发愤著兵书的故事一直流传,再加上孙武由于时间久远,缺少充足的史料证明。因此,从宋朝开始,有人开始怀疑《史记》等相关记载,有的人认为并不存在孙武,孙膑就是孙子;而有的人虽然承认有两位孙子,但认为《孙子兵法》是孙膑所做。这个争议由于缺少相关证据始终无法验证,因此成了千古之谜。

(15)谜案终解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会作出最肯定的回答。1972年,中国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发现了一座西汉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其中大部分是先秦史料,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银雀山汉墓竹简被运往北京由专家鉴定。国家文物局特在北京设立“银雀山汉墓整理”小组。而这次的整理工作就解开了这个千古之谜。

在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竹简中,同时包含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内容,既有“吴王问孙子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有“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而禽(擒)庞涓,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这个重大发现说明:①不仅有《孙子兵法》还有《孙膑兵法》,孙武、孙膑各有兵书;②两部兵法同时同地出土,说明早在汉代两部兵法就是同时流传的;③孙武、孙膑都是存在的,并且《孙子兵法》确为孙武所作

《孙膑兵法》失传两千年后,终于重见天日。关于《孙子兵法》作者的千古谜案,悬疑千年后,如今迎刃而解,关于孙武其人其书的千古争论至此终结。

(16)传承发扬

历经2000多年时光流转,《孙子兵法》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其中重战、慎战的思想,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文化基因中。兵法之道以仁为本,自古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不喜欢战争,但也不惧怕战争。历史和现实已经一再证明,和平发展,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和平发展,我们还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

从《孙子兵法》中传承发扬捍卫和平的伟大智慧,体悟其2500年以来历久弥新的思想精华。自古以来,中华大地每逢国难降临,神州之上总会涌现出无数敢战、善战之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以亿万同胞凝心之力,筑起各个时代的万里长城。

4、观后感

这一期的大剧太精彩了。看完后,我第一时间就去翻查资料,以确定真实度。因为演得太真了,尤其是孙武与伍子胥之间感人至深的兄弟情,演得太出彩了。不得不赞叹,编剧的剧本和戏骨的演技,即使现在已经明知是杜撰的,但是再看这部剧依然是眼眶湿润。尤其是伍子胥自杀时孙武哀恸tong4以及伍子胥魂归后扛着锄头离开的这两场戏。看得我心绪激荡,直至节目结束后,依然难以平息。

这一期,孙武和伍子胥是刎颈之交的这个设定十分好,甚至有了宿命论的感觉。两人皆生在官宦之家,衣食无忧;青年之时却都因昏君奸臣而惨遭家族剧变,四处逃难;最终又都逃到了吴国避难。这些相同点注定了两人的相遇、相识、相知并最终结为刎颈之交。但两人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伍子胥决意为父兄报仇,为此甚至可以放弃一切;而孙武则无报仇之念,只是想修著兵书,将家族的思想与精神发扬光大。这也就注定了两人的分道扬镳,也注定了两人截然不同的下场。最后,两人阴阳两隔,但却能人魂相逢,亦如初见之时,一起煮粥、喝粥。此时的两人都已完成了当年的志向,一位报了父兄之仇,一位著成了千古兵书;两人也都完成了最后的约定,伍子胥富贵之时力荐孙武出仕,身死之后,魂归山林,和孙武一起种地、煮粥、喝粥。当看到伍子胥之魂扛着锄头离去之时,我忽然意识到,也许他们本来就只是同一个灵魂的一体两面,在同一个起点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迎来了不同的结果,但最后相逢于同一个终点,亦如初见之时。此时此刻,这个同时身负各自仇恨和理想志向的灵魂,终于获得了真正的解脱。出走半生,归来仍是那对儿喝粥少年。

我总结的一月一更的规律,在上个月又被打破了,直到前几天才找到原因,CNTV官网前几天登出了一则新闻。原来,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上个月一直在忙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并且根据新闻提供的田院长拄着拐杖从轮椅上站起来的背影照片,可以看出其应该是腿部有疾。果然这一期典读会中,田院长没有参加,而是让撒贝宁代为主持典读会。可惜新闻中没有具体说田院长是得了什么病,也不知究竟严不严重,愿一切安好!

5、附录

主持人:王嘉宁、撒贝宁

访谈间: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战略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薛国安

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编审苏辉

典读会:

总编剧——张昆鹏

当代读书人——撒贝宁

孙武扮演者——吴镇宇

伍子胥扮演者——吴樾

(20210807——1:35:45)

上一篇: 葛洪点金——古代炼丹术与化学成就
下一篇: SNH48 Group参演过的影视作品大盘点(不完全统计,持续更新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