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里有一些史实错误,比如关于细川高国死后细川家的存续以及北关东诸家的站队问题等等,还有一些地方我看不太明白...还请大佬加以指正
乱世形式第二关于乱世的根源
足利尊氏大人的五世孙慈照院义政公无法把持朝政,于是细川右京大夫胜元与山名右卫门佐入道宗全相互争夺霸权。后土御门天皇在位期间的应仁元年五月二十六日,两家之间爆发了战争,天下的诸家纷纷在两方选择站队,在这期间关家、长野工藤家分别作为三条殿(伊势贞亲)的守护、相国寺的守护站在细川家一方。国司北畠教具作为皇室的守护,不与产生冲突。
经过一系列战斗最终在文明九年十一月,山名家所代表的西军瓦解,但散落在各国的西军势力依旧在地方进行着战斗,细川家为了彻底戡乱而继续出兵。从那时起世间就随着战火而混乱起来。不论是为了皇室的法度还是将军的存亡,全国上下都拿起了武器,各自为战。为了扩张兼并领地而弑杀君主、讨伐父亲、消灭兄长、杀害友人的现象层出不穷,就像来到了战国七雄并立的时代。
令人可悲的是自那时开始君臣之礼就消失了,传世的官制也被打破了。如果运气稍好,即使是平民也可能摇身一变成为一国之君;如果运气不好,就算出身豪门也可能会沦为贱民。由此,全国上下涌现了一批依靠武力而发迹的家族。在这之中细川胜元之子细川政元更是数次将将军驱赶到了近江,但最终在高国一代被灭亡了。
京都市上京区御霊前通乌丸东入、上御霊神社鸟居前的石碑,写着“应仁之乱爆发地”
关于乱世中的那些的大将
由于世间战乱不断,故因此涌现出了一批大将。
首先是畿内的三好长庆成为了足利的执权,据说他是原细川家的家臣,后因实力增长而成为了将军的左右。
三好長慶
而在东边,近江国的六角、京极两家都有很强大的威势,但后来京极家的家老浅井入道修外(浅井亮政)灭亡了京极家,历经浅井久政、浅井长政三代,在江北地区名震一方。在美浓国,斋藤道三灭亡土岐家,据说他曾是山城国西冈的平民,后来在美浓国发迹,最终被斋藤义龙讨灭。
齋藤道三
在伊势国,北畠家势力强大起来。尾张国的织田家灭亡了自己的主家斯波家,武力扩及临近的地方。骏河国的今川义元灭掉吉良家而获得了三河国。甲斐国的武田晴信在讨伐信浓国的小笠原长时后攻灭了今川家。在关东,上杉禅秀讨伐关东公方足利持氏,与古河成氏作战后上杉家控制了关东。在那之后伊势国平家的后裔伊势新九郎来到伊豆国得名伊豆早云,在北条氏纲、北条氏康两代成名后改姓北条,并在讨灭了上杉家后定居在小田原城,以此控制、治理关东。所以千叶、三浦、小山、结城、小田、佐竹、那须、宇都宫、里见、大掾等家族都从属于北条家(译者注:北关东众众尤其是佐竹、里见等家可是没少和北条打啊…两次国府台合战、沼尻合战等…)
北条早云
奥羽地方,会津的芦名盛氏当时名震一方,结城、二阶堂、津川等家皆是其属下,田村、岩城、相马等也追随芦名家。而伊达晴宗、南部家也是威势旺盛、人丁兴旺,出羽国的最上义秋也有着强大实力。越前国的朝仓入道永林(朝仓孝景)是原斯波家的家老,灭亡了甲斐家、斯波家后家族繁荣了五代。越后国的长尾景虎是原上杉家家老,实力威震邻国,灭亡了能登国畠山家、加贺国富樫家。
長尾景虎
中国地区周防国的大内义隆以武威震慑当地诸家,但被陶隆房反叛讨灭。后来出云国的尼子经久之孙尼子晴久有着很大的威名。再后来安艺国的毛利元就、其子毛利隆元成名并掌控了中国地区,灭亡了山名、一色、赤松家。
毛利元就
四国伊予国的河野家实力雄厚,土佐国的长宗我部家事原细川家的家臣,也以实力雄厚著称。西国地区丰后国的大友家、肥前国龙造寺家、萨摩国岛津家都是在九州威震一方的家族。
这么一来,那些曾经的贵族如菊池、少贰、松浦等均失去了往日荣光。像这样,全国上下的每个国、郡、保、乡都陷入了战乱,谁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兵乱才能得到平息。
关于国司威权的事情
在这样的乱世中,伊势国的国司多芸御所政具(即北畠政乡)的儿子大纳言材亲大人很有权势。北伊势神户下总守栢岩五世是北畠教具的女婿,同样长野工藤家也与北畠家有这样的关系。这样一来神户家、长野工藤家便于北畠家站在了一起。但神户家由于没有男子可以继承家业,于是北畠政乡便把自己的末子过继给神户家作为养子。这个孩子曾是相国寺的侍童,在永正年间被称为神户四郎具盛,后来被任命为藏人,通晓文武并有所成绩。以仁义为家训,他出身于北畠家并与长野工藤家一向交好,因此家业得到大治。出家后法号乐三,在北方十分出名。次子被过继到赤崛家作为养子,后来成为楠家的女婿,因此这两家与神户家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材亲大人的计划下,长野工藤家、神户家、楠家、赤崛家都与北畠家联系起来,关系友好。有着大石御所的称号。
乱世中相互敌对的史事
后奈良院的时候足利将军家势力衰退,因此天文年间各国大乱、战争不止。伊势国司北畠御所也与东方的志摩国、南方大和国吉野郡宇智郡以及纪伊国熊野山、西方伊贺国的仁木家、北方的工藤家交战。工藤家则与南方的北畠家、西方伊贺国甲贺、北方的关家交战。关家与南方的工藤家、西方近江国六角家、北势诸家作战。而北势诸家与南方的关家、西方的六角家、北方美浓国的斋藤家交战。全日本都是这样,防御着前方但敌人却从后面冒出来,攻击了左边而贼人却出现在右边。没有人的心能够安若泰山,都是拿着武器时刻提防着,不顾其他事情。
关于宇治山田合战
乱世之时,度会郡神领的神官们也在暗中持有武器并在宇治、山田挑起争斗。神领自古以来便由国司奉行,但那时神官们并不遵从国司的命令,而山田的国人首领村山扫部助也是一个在神领中颇有名望的豪族,他违背国司整合起神三郡、宇治、山田、凑、川崎、山田、朝熊、二见的军队准备出击。堤、上部、春木、久志本、龙、福井、益、三日市、喜多、山田大路、桧垣、桥村、洼仓(以上为伊势神宫御师)等也与之同心。于是国司北畠材亲命令南方诸武士攻入神领,宇治、山田的部队在宫川以东的平原布阵,依靠大纲在宫川设防。北畠军人多势众,在弓箭的掩护下展开攻势,先头部队的泽、秋山等家渡过河流奋勇进攻,最终打败了宇治、山田军。扫部助跑进神宫,在拝殿中切腹并引火将神殿焚毁。图谋不轨的人最终总会自取灭亡,这就是一个例子。但当时天下流行瘟疫有很多人因此而死,所以据说他曾上书重建大神宫并以村山为神进行祭祀。据说正直的人心中会有神明存在,但神明会救赎恶逆的事吗?守善道才会必有神助啊。
昔日有长官度会常昌把神道的根源发挥到了极致,他兼有政治素养与道德,因此默许了人们在祭祀期间生火、食用肉类的行为,其他的神官因此大怒而上奏要流放他。那个时候神明面前就有了虫豸蛀过的树叶了,而这些虫蛀也渐渐积少成多。在秩序严明的神领中神官们不再上奏天皇之时,天皇御前便就也出现了那片被虫蛀过的树叶了。天皇感到奇怪于是停止了流放指令,据说那个常昌在老后曾沐浴更衣在天空中行走,真是个难得的长官。
另外,有传闻说北畠家为了惩戒叛乱者而不敬畏神明,这样离灭亡也不远了吧。在那之后神领的残党们在二见浦布阵,北畠军于是向盐合发起战役将其攻灭。
国司出征的史事
南伊势的国司北畠多芸御所的威名在附近区域大振,因此自然地附近的那些势力都从属于了北畠家。向东进攻鸟羽城,于是鸟羽家(橘主水、鸟羽监物)也从属于了北畠家。此外,志摩国二郡的诸多武家小浜、安乐岛、浦、的矢、相差、国府、甲贺、波切、浜岛、和具、越贺等也都从属于北畠家。南方大和国吉野郡、宇智郡的诸武家都从属于北畠家。因此筒井、越知、十市、久世、满西等势力对北畠家的影响力进行了提防。此外纪伊国熊野山、尾鹫、新宫、十津川的武家也都是北畠所属。西伊贺国属于仁木家的领地,但名张郡、阿贺野郡的诸武家从属于北畠家。为了讨伐北方的工藤家而将木造藤方两御所及奥山等安排于此,有时会乙部之阵,有时会田上之阵,有时会攻打细野城,有时会攻打长野城。几年间都是这样。
长野辉伯的史事
那时,长野辉伯(后来的长野藤定)是长野工藤家的末子。他的兄长长野三郎自幼便去了京都普广院,那时将军家(六代将军义教)的宠臣伊势守来到普广院蹴鞠后想要洗浴衣,三郎直接拿走了浴衣并对伊势守直接说“脱鞋”。三郎因为说了“这家伙太不像话了”之后便被迫自杀,于是弟弟长野辉伯继承了家督,经常在周边各地挑起战争。
天文末年,长野辉伯率领长野工藤家的大军向南方大举侵攻,国司率领泽、秋山等家在一志郡的鹭山迎击长野工藤军。长野工藤家将军队展开分成七段依次推进,由分部、细野等部率先进攻,一日之内交战七次难分胜负,两军退却,但每一次进攻长野工藤军都占有利好。其中当河内的武士尤其是装备红色优良盔甲的武士进攻时,没有人能够与之正面交锋。国司一方,家城主水佑、丰田五郎右卫门尉、垂水释迦房等在七次交战中都展现了出色的武力,获得声望。这就是后来所说的鹭山合战。
关家出征的史事
北伊势关家以威名在诸郡之间闻名,关下野守(关盛政)与云林院家正面交锋数次,神户长盛与楠家、赤崛家一同进攻了北势诸家。其他家族也有实力强大者,此时诸武士属于关家的幕下。但是关家、神户家、峰家三势力相互牵制,数次交战,涌现了不少名武将。
关于田丸兵乱的史事
天文年间,田丸家家臣山冈一党、池山伊贺守等发起叛乱企图进攻田丸城,因此北畠晴具大人出兵去到田丸。山冈一党在山上城笼城防守,最终被攻灭了。对自己的主君图谋不轨是必然招致灭亡的。国司以少弼之子作为田丸御所,后来稻叶兵库头到田丸城时少弼作崇,据说稻叶家因此而祭神。
关于德政兵乱的史事
弘治元年冬十二月,饭高郡镰田人丰田五郎左卫门尉、多气郡斋宫人野吕三郎与南伊势的一群社会不稳定因素者共计百人为了赖债而发起德政一揆,坚守在斋宫城。南伊势的诸多武士立刻进攻之,而丰田的族人在平尾的智积寺城中闭门不出。他是支持大和内的国人,但又不与丰田合流。那是他并没有留守城中,丰田便以他的妻子作为人质进行防御。南伊势的武士们攻来,与丰田在小森上野交战七次,但由于没有撤退路径所以最终被舟江本田美作守的家臣中西清右卫门尉所讨取,据说高岛次郎左卫门尉曾出手帮助了他。
这种扰乱社会的人为了躲避债务而起兵叛乱,最终丧命,真是贪小失大啊。图谋不轨,终有恶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