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我的读书笔记#兼听则明,博取则智 近读宋代学者洪迈的

我的读书笔记#兼听则明,博取则智 近读宋代学者洪迈的

我的读书笔记#兼听则明,博取则智 近读宋代学者洪迈的#我的读书笔记#兼听则明,博取则智 近读宋代学者洪迈的《容斋随笔》,书中有篇《兼听则明,博取则智》的文章,读后颇有感受,在此发表一些感想。

#我的读书笔记#兼听则明,博取则智

近读宋代学者洪迈的《容斋随笔》,书中有篇《兼听则明,博取则智》的文章,读后颇有感受,在此发表一些感想。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汉代皇帝的治理智慧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有六位皇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顺帝、汉安帝、汉灵帝,他们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远见。他们不仅认真听取少数大臣的正确意见,还勇于采纳那些身份低微的官员的不同甚至相反的建议。这种兼听则明、博取则智的治国方式,不仅促进了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独特魅力。

兼听则明,意味着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那些少数派的声音。在汉代,尽管公卿百官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意见,但贾捐之、侯应、谷永、杨雄、虞诩、班勇、李固、傅燮等八位身份低微的官员,却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这些皇帝能够违背众人意愿,采纳这些独立的声音,显示了他们非凡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博取则智,强调的是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做出明智的决策。汉代的这六位皇帝,虽然并非都是英明的君主,但他们能够认识到,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来源于对各种意见的充分考量。因此,他们不仅听取大臣的意见,还敢于采纳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的建议。这种博采众长的做法,使得决策更加全面、周到,从而提高了决策的质量。

如汉元帝时,琼崖(今海南琼山县东南)地区发生叛乱,持续多年平定不了。汉元帝与有关的大臣们专门商讨处置之法,想要大举派军队征剿。待诏贾捐之提出异议,认为不应当用武力解决。皇帝又以此问题咨询丞相和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陈万年认为应当派军队征剿,丞相于定国则认为贾捐之的建议合理。最后,皇帝权衡利弊,决定采用贾捐之的意见,于是撤销了珠崖郡,使问题顺理成章得到了解决。又如,汉成帝时,匈奴的使者来说想要归顺,汉成帝让公卿大臣们商议对策。大家都认为应该遵循旧例接受其投降。光禄大夫谷永认为不接受其投降,汉成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事实证明,匈奴使者果然是诈降。

这种兼听则明、博取则智的治国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能够促进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在汉代,大臣们不论贤明、愚拙,也都不再固执己见,坚持先前的议论。这种开放、包容的政治氛围,为各种声音提供了表达的空间,使得决策过程更加民主、透明。

总之,汉代皇帝的兼听则明、博取则智的治国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政治智慧。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借鉴这种做法,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勇于采纳不同的观点,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我们还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包容的政治文化,为各种声音提供表达的空间,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洪迈足道_洪迈会馆_洪迈

洪迈足道_洪迈_洪迈会馆

洪迈足道_洪迈会馆_洪迈

上一篇: “二十四史”即将变为“二十五史”,他很重要
下一篇: 中国十大历史学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