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史不可不知张居正,常言道。明朝著名政治家张居正,生前权倾天下,恩宠无以复加,死后却很快被抄家。
明朝张居正(明朝张居正简介)
明代史学家王世贞批评他,专权乱政,是贪图名利的野心家。海瑞用八个字来评价他,“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然而,梁启超却夸他为“中国六大政治家”;史学家黄仁宇疾呼:“世间再无张居正”。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用“功”与“过”来评价应该更妥帖。
明嘉靖四年(1525年)张居正生于荆州府江陵县的一位秀才家。23岁考取进士,踏入仕途,在恩师徐阶的辅助下,逐渐从一个官场新手,成长为大明第一首辅。公元1572年,十岁的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成为集帝师与首辅两大要职于一身的权臣。
登上权力巅峰后,他立即开启他的改革大业。先是变相恢复了已废除200余年的丞相制度,对人事大换血,将军事、财权、司法权等换上自己的心腹;接着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他又做了军事改革,重用武将戚继光等,组建精兵强将,从此打响“戚家军”的名号。他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把明朝从泥潭中一把拉起,成就“万历中兴”。
公元1577年,新政刚推行五年,正是改革的攻坚期。但传来噩耗,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按规定,他应立刻停职并回到原籍为父守丧三年。朝廷瞬息万变,别说三年,就算三天,他的命运就会随之改变,改革成果也将付诸东流。如果不回家守孝,天下人唾沫亦足以把他淹死。思前想后,张居正决心以事业为重,放弃守孝,但他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韪,便与小皇帝上演一出“夺情”大戏。
虽然万历皇帝昭告了天下,但文官集团显然认出,这是张居正的鬼主意,于是他们集体上书弹劾张居正。然而他们不知道,张居正此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万历皇帝又一次庇护了自己的老师,狠狠责罚了这帮人,不是停职,就是把他们发配到边疆。只可惜,这一切都因张居正尚在人世。也许是忌惮老师的威严,也许考虑到他手中的权力,万历皇帝生前对他有多袒护,死后就对他有多憎恨。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七月九日,鞠躬尽瘁的大明首辅张居正,死于痔疮,享年58岁。张居正去世九天后,万历皇帝赠他上柱国(国家最高功勋之臣),谥号文忠,这是文职官员中等级第二高的封号。然而仅过四个月,针对张居正的反攻就开始了。张居正被定的罪名很多,但总的说来就一条:专权乱政。仅有这一条,才真正戳到皇权的核心与痛处。尽管张居正在位时也不忘小心谨慎,但只要皇帝听信了流言,就把当年的师徒情谊,当成被张居正洗脑的结果。自此,张居正的子孙后代均受株连,他的家族遭到灭顶之灾。
直到崇祯十三年(1640),明亡前四年,张居正家族才获得全面平反。江河日下,国破家亡,崇祯皇帝无限感慨:“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世间已无张居正。正如黄仁宇所说,“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
纵观张居正的一生,其功过得失皆在身后。他是个兢兢业业的政治家,其改革成效斐然,是为功;而他的过失也很明显,《明史》毫不避讳地指出他:“偏忠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幸”。
张居正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吾身荣辱何须道?惟愿人间万户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