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读书人看《宋史》的时候,都觉得太过繁杂。《宋史》虽然臃长,但是辽、金两国的历史,反而又被人说遗漏不少。《辽史》共一百一十六卷,《金史》为一百三十五卷,这俩和有四百九十六卷的《宋史》相比,确实差距不少。纵然如此,也都算是大篇幅巨著了,如果不是长年累月坚持阅读钻研,估计也很难看完。
明代的柯维骐撰写《宋史新编》两百卷,明代的薛应旂撰写《宋元通鉴》一百五十七卷,明代王惟俭的《宋元资治通鉴》六十四卷,同时代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一百零九卷,这几位都把辽、金二国的历史并入到《宋史》之中了。
几位作者悉心编订,颇有建树,在史料的陈述上,也各有详略偏重。我认识一位当代文人,他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史料颇有研究。我曾经问他是否看遍了几个版本的宋代史料,不成想他听了之后牢骚满腹,说这些人记载的宋代历史,都是东讲一点西讲一点,颇不严谨;要想彻底弄明白宋代历史,以及区分南、北宋史料的优劣,必须要多方搜集,多多阅读,才有可能弄明白。但是我们又怎么能指望那些普通文人的作品?他们写的东西就像宋代的小说似的,各种优劣不一而足,大抵上在创作上荒唐的多,证据确凿的少。
对宋史我也略有些了解,前人的这些作品里,确实有诸多不算严谨的地方。就像石守信、赵普之争就并无其事;而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完全是虚构。还有诸如狄青脸上被刺字,容貌有何夸耀的?庞籍并非奸人之相,却被百般诋毁;还有说岳飞后人从此不关心国事、金国太子遭遇胯下之辱丧命等,像这样的谬谈,在宋代史料里不胜枚举。
前人史料如此胡编乱造,后代人们看了就更是以讹传讹,把假的当真的,确实影响不好。不仅不能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历史,反而还会助长歪风邪气。其实我特别想问前朝那些编撰史料的诸位,为什么要去凭空捏造那些内容,不仅不尊重历史,而且也是欺骗后人。这种事情我一直不太理解。
我重新翻阅各种史料,想重新编撰宋代史事,以正视听。我认为朝廷官方记录的正史,太过繁杂深奥,让人不便阅读;于是采用小说的写作方式,来记述表达,让普通大众都能够理解。
或许有人会问我,用小说笔法来写历史,那又有什么资格来说前人的作品不严谨呢?小生不才,此前曾撰写过元、明、清三代历史通俗演义,以求让世人能够了解各自的历史。承蒙大家不嫌弃,都挺喜欢我的作品。
于此,我着笔开始撰述这部作品,回溯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史实,汇编成共一百回的《宋史演义》。两宋时期的治乱兴亡、善恶忠奸,我不敢说自己面面俱到、全部记录,只求尽力在这鸿篇巨著之中,能够详细表达清楚真实的历史,没有遗漏错失。官方正史和民间野闻,我都有翻阅考证,只选择证据确凿的引用于书;至于那些猜测、揣度的内容,则一概不信不用。大家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应该有实事求是的感觉吧。
《宋史演义》一百回写完,落笔书成,多写了这么几句,暂且当作本书的序言吧。
中华民国十一年元月,古越蔡东藩于临江书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