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 参见陶慕宁: 《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3 年。于 详见徐敬修: 《说部常识》,陈洪主编《民国中国小说史著集成》第二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年。盂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六篇《清之狭邪小说》云: “唐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习俗相沿,以为佳话,故伎家故事,文人间亦著之篇章,今尚存者有崔令钦《教坊记》及孙柴《北里志》。自明及清,作者尤夥,明梅鼎祚之《青泥莲花记》,清余怀之《板桥杂记》尤有名。是后则扬州,吴门,珠江,上海诸艳迹,皆有录载;且伎人小传,亦渐侵入志异书类中,然大率杂事琐闻,并无条贯,不过偶弄笔墨,聊遣绮怀而已。” (东方出版社,1996 年,第 208 页)其《小说史大略十六》又云: “唐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习而不察,反成佳话。故曲中故事,文人亦往往著之篇章。其至今尚存者,有崔令钦之《教坊记》,孙綮之《北里志》,然皆缀辑琐碎,并无条贯,清之《板桥杂记》、 《扬州画舫录》,实其苗裔矣。” (鲁迅著,周锡山释评: 《中国小说史略汇编释评》,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年,第 433 页)榆“花谱”本为品评花草之谱录,后文士用之以品鉴妓女、优伶,作品如明代之《燕都妓品》《金陵妓品》等,详见么书仪《试说嘉庆、道光年间的“花谱”热》(《文学遗产》2004 年第 5 期)、林秋云《清代北京梨园花谱》(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年)、刘汭屿《清代中期北京花谱笔记文体研究》(《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 13 辑》,2014 年)等。
虞 详见谢桃坊: 《论清代文言青楼小说》, 《天府新论》1997 年第 4 期。愚 李汇群: 《清代中期七部南京狭邪笔记初考》, 《明清小说研究》2008 年第 1 期;胡衍南:《明清〈狭邪笔记〉研究—— —以明代后期至清代中期为范围》, 《淡江中文学刊》第 29 期,2013 年。舆 关于“艳情小说”的概念辨析,详见陶慕宁:《“艳情小说”之概念辨析与研究新思路》,《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 4 期。余[清]余怀: 《板桥杂记》, 《南京稀见文献丛刊》本,南京出版社,2006 年,第 30 页。俞 嘐嘐子事迹不详,其评点之书有《板桥杂记》《崇祯宫词》《西域风俗记》《闲余笔话》《妇人集》等,皆汇于《爱国庐丛刻》(1906—1907,东京)。此外尚有《洪武圣政纪》《北平录》(1907,东京),亦其署名。宋世瑞内容提要:在雅俗分野的视域下,源于清初《板桥杂记》的“板桥体”笔记小说属于雅文学的范畴,它在清代中期得以成形并流行至民国时期。此类作品在编创体例、题材选择、情感寄寓、写作技法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是清代士子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关键词:板桥杂记 板桥体 笔记小说论清代“板桥体”笔记小说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此“板桥体”并非指清代书法艺术领域中郑燮的书体而言,而是中国古代青楼文学 淤 之一种体裁、一种风格,它源于余怀之《板桥杂记》,流行于整个清代,至民国仍有余波;它又蕴含于所谓“志艳小说”于“狭邪小说”盂“花谱”榆“青楼小说”虞“狭邪笔记”愚 当中,却很难归于当下所谓的“艳情小说”舆 类别之下——— 两者还是有着“雅” “俗”之别的,即张潮《〈板桥杂记〉跋》中所云: “今世亦有狭邪,其所以不足动人深长思者,良以雅俗之分耳。”余不但作品有雅俗,作者所期待的读者也有雅俗之分,故嘐嘐子 俞 《〈板桥杂记〉闲评》云: “《板桥杂记》,当令下三种人读之:一天下有心人,当读《板桥杂记》;一天下伤心人,当读《板桥杂记》;一天下多情人,当读《板桥杂记》。《板桥杂记》,不可小说与小说批评73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