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福建卷》是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指导下,在福建省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多年编撰而成。该书入选各类民间传说1263篇,共计131万字,是迄今为止福建民间传说收录最完整、注释最完备的一本书。该书介绍了福建地区浩如烟海的民间传说,具有浓郁的福建地方特色,完善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为中华民族保留珍贵鲜活的民间文化记忆。自2023年4月6日起,公众号陆续推出线上“民间传说”专题,向大家娓娓道来福建的民间传说。
#人物传说
清水祖师
01
清水祖师的传说,最流行的就是安溪一带。提起祖师这个名词,不待人们思索,谁都能一想而知他是个超于凡人的出世者——神仙之辈。因此,传说也自然而然地夹杂了许多神话在里头。惟其传说夹杂着神话,所以流传便越久越远,于是起初只盛传于安溪一邑,后来也就慢慢地广播及于闽南了。
清水祖师原籍是安溪,他生长于安溪隔溪的西畔约莫有四十里路的蓬莱乡。相貌不扬,简直是丑陋,尤其是癞巴头,发秃而毛少,姓氏不详,只知他的乳名叫作应,所以人家都叫他“臭头[1]应”。家境很穷苦,父母又早殁,这样孤苦,真是穷无所依,于是专替人家牧牛养活。可是他的生性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每天带牛上山去,每每把牛拴在树干上,任情去和孩伴玩耍,累得牛都吃不饱,也就免不了常被主人苛责。孩子们都笑他是傻瓜,他却仍旧不稍悛改,因此臭头应更以顽皮著称了。
有一天恰值午后的时候,他招[2]了两个孩子要到泉州看戏,他们说,“看戏谁不要呢?不过这里离泉州百多里,顶会跑的也要两三天才能到,咱们怎样去得着呢?”他答道:“我招你们去,自然有去的法子,但要听我的话,不可违背——免得生出意外!”那些孩子谁也不相信他会有什么神通,个个都笑他是撒谎,说鬼话,吹大炮。但当中有个比较跳鬼[3]的,故意要和他闹玩笑,便说道:“好!他既然说有法子,我们不妨让他试试看!”于是那个孩子就表示要和他去。他又撒一大圈尿,把他们的牛牵入圈里,那些牛果然驯服地在圈里吃草,越不出圈外一步。他再携着那两个孩子的手叫他们都把眼睛闭着,不要声张,不要张开,就步云履雾腾空而去。不一会果然到达泉州,大家一同看戏,后来看完戏了,要回来了,也是照样飞行。其中一个孩子在中途偷开眼睛要瞧他做的是什么法术,竟然马上被丢在半路。幸亏没有跌死,但这一来,直走了两天才到家。另一个和他飞到乡里才近黄昏。他仍旧牵牛回到主人的家中去。
传说从前牛是一种会说话的兽,因为这次被放在尿圈内吃不饱,就把臭头应如何把它们安置的情形告诉主人,臭头应大受主人的斥责,含恨在心,越晨,拿了一枚大铁钉,在牛的喉咙钉下去,从此牛就不能再说话了,至今仍是这样。
童年时代的臭头应,既有这么奇特而伟大的法力,自然慢慢地给人家看得上眼。因此,佩服他的,亲近他的,越久越多了。这一来,他就觉得厌烦,为着避烦嚣起见,特地找着清水岩去修养。后来他在清水岩化身,所以人们就称他清水祖师啦。有人说:清水岩的寺宇,是他未化身以前建筑的,材料是他自己办到了。他到了内山买杉,向山主声明包买没有尾的杉,山主说:“杉枝枝到尖,株株有尾,那有什么没尾杉可卖你呢?若说杉有没尾的,任凭你砍取,不索分文。”
“真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明天到贵山寻觅,如果有没尾的,那就要请山主大大地发善心施舍了”。
“那可以的,你真的找得来,我绝不食言。”
夜已深了,月儿逃杳,星点绝迹,雨声滴滴,狂风大作,好像万马奔腾!杉树都被暴风打折了尾。
翌晨,祖师和山主同上杉山点验,山主看见杉都断尾,惊得目瞪口呆,回想昨天的大言,才知上了祖师的当,同时也知祖师非常人,不敢推诿,只得让他砍下。祖师也老不客气,催促工人尽量取伐。取伐了后,尽投于水中,任它浮沉,漂荡。说来奇怪,那些被他砍下的杉,虽是悉数投入水里,可是离清水岩的地方还是很远,哪里知道他的岩上有一口大池,那砍来的杉则一根一根从池中浮起,真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而且省掉许多运费,所以这口池就叫“浮杉池”。
至于工匠伙食,也是由他化来的,听说他拿一个羊铎,向一家大米商面议量满这羊铎的米,需价多少,那富商以为一个小小的羊铎盛不得许多,就随便答应他。哪晓得那个羊铎很奇怪,任盛不满!只好一石一石地倒下去。这些米就在岩上的一块石孔倾溢出来。供给工人的粮食,自然不忧缺乏了。这块石叫做“出米石”,又名“石粟柜。”这座寺盖好的时候,寺中有个和尚,嫌米出得太慢,把石孔打大一点,那口被打后就不灵了,此后便不出米了。现在浮杉池和石粟柜古迹还在,而浮杉池还浮着一块杉头,长久都是那么样儿,相传这一块是浮起来的最后一根,因为寺宇盖完了,杉也不需要了,所以浮到这根,就自行停止啦。
岩上非常清幽,岩属于蓬莱乡,所以还有一名叫它蓬莱山。山麓到山巅,大概有五六里,道有石级可登。寺建九十九间,岩上有株古树,枝枝朝北。寺后有个石洞,深不见底。洞中黑暗非常,时有怪风呼呼作声,火都被它吹灭,人家叫它为“狮喉”。山门有四天王的塑像,相传是四个小鬼来作祟,被祖师收降的。现在每到农历的元月初八初九就是迎祖师的日子,一般信士都要斋戒三天才敢出迎。在往时相传说:有道不敬者常遭火灾,由此可见人们信仰的印象已是很深刻了。安溪景色绝佳,山峰起伏,溪流相漾,说不尽天然的优美,而清水岩尤具特色。
注释
[1] 臭头:癞头,头癣。
[2] 招:约。
[3] 跳鬼:淘气、调皮。
资料相关
讲述者:不详
搜集整理者:吴藻汀,男。
搜集时间:不详
流传地区:泉州市区一带
选自:《泉州民间传说》(内部资料),作者:吴藻汀,印刷时间:1985年。
#风物传说
连理巷
02
泉州中心市区的中山北路,往过人们都把这段从钟楼到威远楼的路段叫做“州顶”。州顶有一条巷叫连理巷,巷边有一座“生韩宫”(均在现第二医院大门处)。据说北宋真宗景德年间有一位名叫韩国华的来泉州做太守。这位韩国华是河南相州安阳人,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中进士,官做到监察御史。伊生性耿直、名声赡歹。传说韩国华来泉州做官的时节,已经年过半百了。伊的夫人米氏是一个“填母[1]”,袂生囝。韩国华寿数一年一年大,人一年一年老,心内很着急。封建社会最讲究孝道,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说,没有后嗣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往过又允许男人娶妻纳妾,韩国华很想娶细姨生囝传孙。但是夫人米氏心胸狭窄,生性刻薄,又赘嫉妒。韩国华惊吵家闹宅,影响做官的声誉,所以心内意爱嘴内不敢说。
韩府内面有一个娴婢名叫连理,性情温柔,做事伶俐,很得韩国华的疼爱。韩国华有想要将伊收起来做妾,就是惊米氏胸怀狭细,会闹啊家神不安,因而迟迟不敢出声要纳伊做妾。后来韩国华就用“暗渡陈仓”的办法,利用连理日日入房捧汤捧茶,拼扫卫生的机会,将生米煮成熟饭。没久,连理就带身[2]了。连理怀孕后,夫人米氏十分气恼,又很嫉妒,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虽然嘴内没做声,腹内却有伊的打算。米氏不但没因为连理腹肚内有了韩家的骨肉,而将连理正式承认做妾,而且心怀叵测,要等连理足月生囝了后,才要害死连理,将囝夺来,当做伊自己生的,到时请奶母来顾。伊没囝就变做有囝,韩国华没后嗣变做有后嗣。
常言说:鸡蛋密密也有缝。米氏的阴谋竟让连理知影了。连理万分悲痛,又不敢说出。因为在封建社会娴婢和主人的这种关系视为耻辱,会影响韩国华为官的身份,所以连理只好透晚逃出韩府。这时连理已经顺月[3],走到北鼓楼州顶一座庙时,腹肚一阵过一阵一直痛,就挨入去小庙内面,跌倒在石吞拿顶,这时囝煞生出来,是一个“打捕[4]”,血流啊规石矜,连理将身上的衣裳拆一块落来,写一张血书,说这个仔,是伊和韩国华的亲生囝。然后用一伶裙将娴仔包包咧,放在庙内,自己就拖命从庙边小巷走出城去。
韩国华发现连理走没去,紧派老家院义德及家丁四五路去追去找,追到州顶这庙这个所在,听见内面有娴仔吼“呜呀”,人去看见血书和娴仔,连理却不知去向,只好将娴仔抱来见韩国华。韩国华一见是一个“打捕”,就共伊取名“琦”,字稚圭。米氏也就将伊认做自己生的囝。后来韩琦大汉功名成器,考中进士。韩琦高中后,荣归故里,要来泉州省亲阅祖,半路突然聍着西北雨,就僻入去路边一座尼姑庵内歇雨。庵内的尼姑捧茶出来招待。这时韩府的老家院义德认得这个尼姑就是连理,连理也认得义德。韩琦当即问说佃两人怎会相识。义德是当年事情的知情者,今日天公有目,要给佃母囝相认,让连理有出头的日子,义德就将事情原原本本共韩琦说,韩琦起初不信,义德说家中有血书为证。连理和韩琦母仔囝终于相认。韩琦要请连理回府中,但是连理性情温柔,认为自己已经出家,又知道夫人米氏的为人,怕再引起家中不和,不愿回府。过后韩国华和米氏亲自来尼姑庵搬请,连理也不肯重入韩府享受荣华富贵。
韩琦是北宋名臣,是仁宗、英宗、神宗的三朝宰相,封魏国公。在泉州出世,在泉州长大,算起来也是泉州人。后来州顶韩琦出生的这座庙立一块匾叫做“生韩古庙”,也称做“生韩宫”,宫边连理逃走的那条巷仔就叫做连理巷。
注释
[1] 填母:旧时称不会怀孕生育的女子为“填母”。
[2] 带身:怀孕。
[3] 顺月:即将生孩子的当月。
[4] 打捕:男孩。
资料相关
讲述者:周海字,男,原泉州市文管会干部。
搜集整理者:黄锡钧,男,泉州戏剧研究所副所长。
搜集时间:1963年春
流传地区:泉州一带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鲤城区分卷》(内部资料),责任编辑:王毓欣,印刷时间:2003年。
#历史传说
詹敦仁辞官
03
五代南唐的时候,詹敦仁随同乡王审知入闽,做前锋检点使。不久,因为厌恶王审知所投靠的王绪贪得无厌,生性残忍,就辞去官职移居晋江县的一个偏僻的山乡,一家人男耕女织。
不久,军校留从效杀死了太守黄绍,立王继勋为太守。留从效深知詹敦仁的才能,亲自登门请他协理政事,詹敦仁躲在屋里不见他的面。留从效苦苦相求,詹敦仁挥笔写了一首诗,表明他隐居的心意。
晋江江畔趁春风,
耕破云天几万重。
两足一犁无外事,
使君何啻五侯封。
留从效只好失望而归。
后来,留从效当了清源节度使,为了起用詹敦仁,用计邀请他到泉州城内游园。詹敦仁无法推辞,只好随他进泉州城。留从效初时不谈政事,只陪他游园,最后才提出要詹敦仁协理政事的要求。詹敦仁又一口回绝,借咏景表达他对时局的看法:
柳腰舞罢香风度,
花脸妆匀酒晕生。
试问亭前花与柳,
几番衰败几番荣?
留从效听了,满肚子火气,只好答应他出任地处深山的小溪场监场。詹敦仁上任不久,请求建县。小溪场改为清溪县,他任头一任知县。过了些时,又辞官隐居在佛耳山下。
陈桥兵变,赵匡胤做皇帝。为了巩固政权,撤除节度使,并派遣他的亲信到各地当知州,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一日,詹敦仁耕完了田,卧在沙滩上乘凉。他的儿子詹非匆忙赶到河边,说家中来了一个官员,自称是大宋皇帝派来的。詹敦仁一听心里就有了数儿。原来赵匡胤和詹敦仁是同乡,又是患难朋友。小时候,他们曾一起放过牛,用破钵煮过蚕豆充饥.赵匡胤当皇帝后,起用亲信,就想到了詹敦仁。
当夜,酒过半酣,朝官要求詹敦仁入朝。 詹敦仁回答:我在此隐居.不再下山啦。 于是乘着酒兴,又吟了一首诗。
令尹来呼其奖嘉,
已甘林下作生涯。
新添编户一氓数,
自是耕农百姓家。
吟罢,他感到困倦,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附记
詹敦仁为安溪县开先令。他是河南省光州府圃始县人,随王审知入福建。他不想做官,在山中隐居。清源节度使留从效邀他出山协理政事,他坚辞不就。后来无法推辞,才求为南安小溪场监场。不久,他请求建县,小溪场改为清溪县,他做了县令。因为是第一任县令,人称为詹开先。他只做两三年县令,见佛耳山山高景幽,就举荐直道继任县令,移家到佛耳山筑宅隐居,人称詹清隐。在安溪县史上,是一个很受尊敬的人物。
资料相关
讲述者:詹文土,男,安溪县祥华乡人,教师,中专。
搜集整理者:黄炯然,男,溪善魁斗乡人,教师,大专。
搜集时间:1987年11月
流传地区:安溪各乡镇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安溪县分卷》(全二册·上册)(内部资料)。责任编辑:林振文、李树砥,印刷时间:1988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