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最古老的名称是子规鸟、杜宇鸟,这种鸟出蜀中,是有很古老的传说的。
杜宇,是一个人名,是战国时候蜀国的一个帝王名,号望帝。相传望帝在位的时候蜀国遭受特大的洪水灾害,和上古时中原尧帝在位时的那次洪水灾害一样。杜宇不能治,他的相国鳌灵将水灾治好了,杜宇自以为功德不如,于是将帝位禅让给他,自己跑到西山山上隐居起来,后来想复位又不得,于是怨恨而死,死后魂魄不散,变化为鸟。杜宇变成这种鸟,当时蜀人就用他的名字来称之,杜宇鸟就是这么来的。
这故事最早记载的,是西汉人扬雄。扬雄写了本《蜀王本纪》的书,专记蜀国历代帝王之事的。其中《望帝》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至朱提(山名,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 (长江源头。一说古地名,在今四川崇庆县东) 出,为杜宇妻。宇自立为蜀 (今四川省的简称) 王,号曰望帝,治 (定都) 汶山 (即岷山,“汶” 读如 “岷”。岷山,在今四川北部川甘交界处,一支南延称岷山,峨眉山是其南端。灌县西南有青城山,是岷山之峰。此 “汶山” 当指青城山) 下曰郫 (在今四川郫县北)。……望帝积百余岁,荆 (楚国) 有一死人名鳌灵,其尸亡 (丢失) 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 (指长江水。按此意,当是尸体逆水而上) 至郡,复生,与望帝相见,望帝以为相 (让他做了相国)。时玉山 (山名,在昆仑山附近) 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 (挖掘) 玉山,民得陆处 (在陆地上生活)。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 (通奸),慙愧,帝以为德薄不如鳖灵,委国授鳖灵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宇死,俗云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从扬雄的这则记载,可知子规鸟早有称呼,只是 “望帝去时子规鸣”,蜀国的人同情他,认为此鸟为望帝死后魂魄所托,于是就用他的名字再来名之,这样,“子规鸟” 就有了 “杜宇鸟” 的这种称谓。
后来后汉人李膺在他的《蜀志》一书中,说杜宇变成了杜鹃鸟,于是又有了 “杜鹃鸟” 一说,有语云:“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分则鸣,闻者凄恻。” 元人陶宗仪《说郛》卷六0引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有段文字,说得更明白,云:“望帝自逃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每春月间昼夜悲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名杜鹃,又名杜宇,又号子规。”
子规,是从 “子嶲” 演变过来的。嶲,音与 “规” 同。汉•许慎《说文解字》四:“嶲周,燕也,……一曰望帝婬其相妻,慙亡去,为子嶲鸟,故蜀人闻子嶲鸣,皆起曰:是望帝也。”《文选/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唐•李善注引《尔雅》曰:‘嶲周’。郭璞 (晋人) 曰:‘子嶲鸟,出蜀中。或曰即子规,一名姊归’。”
“子规” 一名,由于字音的相同、相近的原因,在诗文中引用变换极为复杂,这点在本人所编撰的《康乐斋典文类聚》中作了专一搜集,据搜集有数十种之多,在此不多赘述。
“子规” 这一名称的由来,历代典籍中没有交待。现作深入研究, “子规” 中之 “规” 字,与 “归” 同音,而这种鸟的叫声,有 “归” 音。
古籍中记载其叫声有 “归” 音的很多,唐•苏恭、长孙无忌等人《本草》:“杜宇,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宋•罗愿《尔雅翼》:“子嶲,出蜀中,……其鸣声若归去。”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三》:“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正因为杜鹃鸟叫声如同叫 “不如归去”,于是人们便在 “归” 字上大作文章,这样就有了望帝渴望回归故宫而不能、死后变子规鸟日夜叫 “归” 的传闻。因此 “子规” 最初或是称 “子归”。子归,《诗经》中有 “之子于归” 一语,意即指人回家,这样与 “子归” 一词义吻合。另外,我们从后来的几种 “思归鸟” “思归乐” “催归鸟” 等名称的出现,也可说明这点。
子规,又称 “思归鸟”,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姊归》:“子规,人但知其为催春归去之鸟,盖因其声曰归去了,故又曰思归鸟。”
“思归鸟” 又称 “思归乐”,唐•元镇《思归乐》诗:“林中思归乐,尽作思归声。” 明•刘基《醉落魄》词:“雾云不见辽东鹤,野鸟声声,只叫思归乐。” 钱国莲《花间词全集》唐•温庭筠《河渎神》词:“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廓。” 注:“思归乐,杜鹃鸟的别称,俗谓其鸣声近似 ‘不如归去’,故名。”
又称 “催归鸟”,宋•释绍昙《日本慈源禅人归国请谒》:“吃盏粗茶送出门,海山啼断催归鸟”。清•纳兰性德《秋千索》词:“绿阴满地红阑悄,更添与、催归啼鸟。” 胡斐然《点绛唇•欧阳光先生游妙音寺》词:“曾闻道,晚钟残照,暮色催归鸟。”
总之,“子规” 一名的由来,是由这种鸟的叫声带有 “归” 音而命名的,致于又名 “杜宇”、“望帝”、“杜鹃” 等,皆因其 “归” 音人们联想而创造了些传闻而已。
因杜鹃叫声有“归音”而产生的传闻故事,不仅古籍中多有记载,而在民间也有很多传闻,现将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一则传闻姑录于此。
《中国神话传说辞典•杜宇》:“杜宇神话,民间亦有流传,面目与古籍记载者颇异,略云: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杜宇持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救出龙妹。龙妹助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拥立为王。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帝位,心欲害之。一日猎山中,遂与恶龙密谋,诡称恶龙与杜宇夫妇和,乃诱杜宇于山中而囚之,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因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 (音wen) 阳,归汶阳!’ 汶阳者,汶水之阳 (南面),即《蜀王本纪》所谓 ‘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化为鸟,与夫偕去。”
另外,我家乡有两则 “阳雀鸟” 的传说,则更为离奇生动。
阳雀,是我们湘西人对杜鹃鸟的一种称谓。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 “杜鹃” 条下释名曰:“杜宇,(一名) 子嶲、子规、鶗鴂、催归、怨鸟、周燕、阳雀。”
但为何称之为阳雀? 笔者认为此鸟于阳春三月始鸣的原故。但我家乡父老则不这么认为,用两则故事加一诠释。
(1) 李贵阳的传说
相传北方有一对夫妻情好甚笃而以商贩为业,夫曰李贵阳,妻阳氏。一年春初,夫妇二人经商江南,李见江南大好风光,颇为留恋而有不愿回乡之意,苦劝其妻,其妻不从,经湘中李乃隐身不见。妻阳氏遍寻不着,情急之下竟身亡,而其魂魄不散,化为鸟,形如雀而大,因名阳雀,乃以其姓氏名之。阳雀乃飞行于群山丛林之中,日夜不停啼呼其夫名:“李贵阳,李贵阳。”李闻声,羞愧难当,恐其发现,遂隐身于土洞。无奈阳雀寻夫心坚,啼呼数月日夜不止。李亦因此数月不敢出洞,终被饿死,身化为山鲤鱼,通称穿山甲,由于山鲤鱼形似鲤鱼且遍体鳞甲如同披挂的铁盔铠甲,故民间又呼为鲤龟、鲤盔 (当为 “李贵” 之音变)。阳雀啼呼数月,李贵阳因躲在山洞中日夜不敢出,这样阳雀寻夫无果,秋初只好飞回北方。然而眷恋丈夫甚苦,来年在他丈夫离她而去的时候即约每年春初中时又从北方飞回南方,苦寻其夫,日夜啼呼其夫名不断,至口中流血,血溅草木。山上有种刺藤,结实,颗粒呈挂状,而其成熟时汁呈深红色,俗称狗屎泡。相传此泡水汁成深红色,传乃阳雀啼呼其夫时口血四溅所染成的。染红狗屎泡后,雀乃止啼,时夏未秋初也。入秋后,阳雀又飞回北方。如是年复一年,阳雀与雁燕一般,春来秋去,沿至于今。李贵阳变成山鲤鱼,每到阳雀来叫时就一直躲在土洞中很少出洞,是因此也。故阳雀在人们心目中视为不祥之鸟,认为每年第一次听到它的叫声,当人正到睡卧的时候,是病兆,厌之法,当立转身或起身而坐;登厕的时候听到,不吉。
这个传说大致如此。致于将阳雀视为不祥之鸟,亦见载古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六《羽篇》引《异苑》:“杜鹃,始阳相催而鸣,先鸣者吐血死。常有人山行,见一群寂然,聊学其声,便呕血死。初鸣,先听其声者主离别,厕上听其声不祥,厌之法,当以大声应之。”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 “杜鹃” 条下云:“杜鹃初鸣,先闻者主离别,学其声令人吐血;登厕,不祥,……但作狗声应之。”
(2) 李归扬的传说
相传,某朝扬州有一太守姓阳,失名,其女曰阳秀花,乃前妻所出。后妻王氏素悍,亲亲生而贱秀花。有壮士者李某,湘人也,亦失名,为人忠厚而体貌俊伟,为太守将。太守悦之,乃以秀花妻之。王氏日悍,贱秀花如牛马,李氏恶之,然又无可奈何。一日乘间盗马不及卸盔甲往家而逃,以求眼不见为净。太守失爱将,大急,王氏心欲害秀花,遂命秀花只身逐之,并曰:“不追回夫君,不得回府。”秀花追夫心切,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因过累而死。死后怨魂不散,仍化为鸟追赶,边追边呼 “李归扬”。李归扬者,劝其夫李氏归扬州府也。秀花所化之鸟,因其姓而名之为阳雀。李氏被追,深羞,唯恐追及,乃藏身土洞,日夜不敢出,久之,遂饿死,死化为山鲤鱼,因其盔甲未解,故今山鲤鱼遍体鳞甲,乃其盔甲所化然,山鲤鱼也因此而得名。阳雀呼叫数月,仍不见夫踪影,正值山上狗屎泡熟,乃用此泡水染红口唇回报后母,云其啼呼甚苦至口中流血。然其深念丈夫不已,每年至丈夫逃回家去之时阳雀便从扬州飞到湘中啼呼其夫,时春初也,秋初又飞回扬州。山鲤鱼每年到阳雀叫时便躲进洞里不敢出,如是年复一年,延至于今,今尚有歌谣云:
阳雀阳雀李归扬,有钱莫买后来娘。
前娘杀鸡留鸡腿,后娘杀鸡留鸡肠。
鸡肠挂在屋梁上,想起前娘哭一场。
前娘埋在晒谷场,后娘埋在放牛冈。
牛一脚,马一脚,踩出鸡肠裹缆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