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讲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讲解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讲解关注课外之旅,更多免费好资源等你来领!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


大家好,为方便家长辅导孩子学习及教师备课,冬冬老师为大家带来统编教材同步课文课前预习微课堂栏目,内容紧紧围绕官方统编版教材,预习和复习都需要(包括课文朗读、视频教学、图文解读、知识点、同步练习)。欢迎大家分享+收藏哦~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听有声阅读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战国策》即由刘向编订而成。《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事。善于用寓言、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二、故事背景

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

三、注释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甚:极了。

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

旦日:明日,第二天。

若: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私:动词,偏爱

畏:害怕

欲:想要

寝,躺在床上。

朝:朝廷

见:拜见。

诚:确实。

知:知道。

以,动词,以为,认为。于,比。

方:方圆。

莫:没有人,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

蔽,受蒙蔽

甚:厉害

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受:同“授”。给予,付予。

谤讥,指责、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让……听到。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

时时,不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

诚:确实

四、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得很,徐公哪里能够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相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客人说:“我同徐公相比,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不如徐公美。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更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奏章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五、问题归纳

1.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邹忌以设谕类比的方法进谏的好处是:

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益于接受。

4.邹忌为什么时候么会劝谏成功?

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他是一位责任感强,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成功的次要因素。

5.你认为邹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自知之明,不受蒙蔽,细致求实,精于思考,能言善辩,巧于讽谏,远见卓识,尽忠尽职,关心国家大事,是个贤臣。

6.你认为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英明果断,胸怀宽广,明辨是非,知错能改,言而有信,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7.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是怎样实现“战胜于朝廷”的。

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大胆含蓄地指出了国家问题所在——建筑君主售受蒙蔽;齐王胸襟宽广,接受建议,广开言路,齐国因此政治清明,国势强大,使四方畏服。这样就做到了战胜于朝廷。

8.揣摩妻、妾、客回答邹忌时不同的感情色彩。

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用的是反问句,表达一种十分肯定,不容怀疑的口气;

妾:口气比妻稍微冷淡点,但彡的仍是反问句,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用的是陈述句,语气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9.就本文最后一段的内容或写法,写出一段译注的文字:

本段文字先写纳谏的政策,然后写纳谏的盛况。最后写纳谏的结果。作用:突出了邹忌的善谏;突出了齐王的从谏如流;突出了纳谏的重要意义,提示了文章中心。

10.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的区别在哪里?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意味着齐王虚心纳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

11.文中三写进谏的效果,告别是人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通过列举人数的变化,暗示弊端已经彻底根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出齐王纳谏除弊的深远意义。

12.、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3.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邹忌敢于善于进谏,使齐王能够从谏如流,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大,齐国大治。

现实意义: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认识到自己的,所以要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该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提出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时机,便于别人的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的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该介质清醒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杀菌剂和缺点。

14.文章开头用了哪些语句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表现他什么特点?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说明邹忌外形魁梧美丽,“朝服衣冠,窥镜”说明邹忌自觉自美,流露出自我欣赏的心理。

15.原来邹忌认为自己是齐国最美的人,事实上他并不如徐公美,那么他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他的妻子偏爱他,他的妾惧怕他,他的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告诉我他比徐公美。

16.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类比的手法。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简明,把逆耳变顺耳,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1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中的“之“指代什么事?

齐王纳谏使齐国政治修明。

18.邹忌巧妙地进谏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齐王欣然纳谏,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群臣争相进谏,国内政治修明。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不通过武力即可战胜他国。

19.从文中可见“妻”“妾”“客”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邹忌判断美的原则是什么?由此你在生活中应该如何看待别人对你的赞美?

妻、妾、客:利益。邹忌:实际情况。启示:要辩证地、理智地、客观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万不可被赞美声冲昏了头脑,迷失了自己。

20.创作与本文有关的对联。

1)邹忌敢谏乃忠臣,齐王纳言是明主。

2)邹忌讽喻进谏以小见大;齐王悬赏纳言战胜于朝。

3)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4)思君主治乱,邹忌推已及人,勇讽谏;谋社稷安危,威王虚怀若谷,勤纳言。

六、课文主题

本文写邹忌有自知之明,从生活小事领悟到深刻道理,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使威王纳谏改过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

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

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

战国策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全文

战国策全文_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

战国策译文_战国策_战国策全文

课文精讲

课后思考探究

一、邹忌与徐公比美,分别问妻、妾、客(三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分别得到不同的回答(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由此邹忌深深地思考:“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三类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写齐王纳谏而有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因为有了三种赏赐,所以有了三种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最终达到“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大治局面。

二、邹忌入朝见威王首先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 私”“畏”“欲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徐公”,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法委婉进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中心,成功地说服齐威王。

启示:充分尊重对方,语言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三、1. 哪一个,谁;同“熟”,仔细。

2. 认为……美;美丽。

3. 朝廷;朝见。

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纳,接受。

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

二、注音

邹(zōu)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

三、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

四、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五、一词多义

1、修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服衣冠(早晨)

3、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六、段落大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七、开放试题

1、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在表达上的有什么作用?

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本文的内容对于今天来说有哪些现实意义?

答: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分析问题。直言讽谏。齐王纳谏,能取信于民。

5、臣子劝谏君主是有一定的进谏艺术的是,你认为邹忌讽谏齐王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从中我们应受到这样的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语言要委婉,方法要得当。

6、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怎样的启迪和教育?

答:在他人的赞美面前,不要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要审慎对待他人的赞美面前,不要被他人所利用。要广开言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注】①逮:及。②穿壁:在墙上打洞。③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④资:借。⑤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虽欲言,无可进者()

(3)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 (4)主人怪问衡()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_____

(2)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_____

3.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各限两处)

(1)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2)邻 居 有 烛 而不 逮

4.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邻居有烛而不逮

C.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

5.对文章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 一项是()

A.【甲】文运用设喻说理方式行文走笔,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B.【甲】文情节完整,人物生动,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C.【乙】文运用了对比手法。

D.【乙】文运用记叙方式,讲述匡衡勤学的故事。

6.乙文中匡衡“凿壁偷光”的勤学事例在我国古代还有很多,请试举两例。

答:

参考答案

1. (1)偏爱(2)即使(3)报酬(4)觉得奇怪

2. (1)所有的大臣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失的,可以得到上等奖赏。

(2)匡衡在墙上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翻开书本就着烛光读书。

3.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邻居/有烛/而不逮

4.D

5.C

6.程门立雪、 孙敬悬梁、 苏秦刺股、韦编三绝、孙康映雪。(任选其二即可)

九年级下册目录

1

第一单元  

阅读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2*  梅岭三章/陈毅

3*  短诗五首

      月夜/沈尹默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断章/卞之琳

      风雨/芦荻

      统一/聂鲁达

4*  海燕/高尔基

写作   学习扩写

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测试卷

2

第二单元  

阅读

5  孔乙己/鲁迅

6  变色龙/契诃夫

7*  溜索/阿城

8*  蒲柳人家/刘绍棠

写作   审题立意
综合性学习

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测试卷

3

第三单元  

阅读

9  鱼我所欲也/《孟子》

10*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11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2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写作    布局谋篇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测试卷

期中测试卷

4

第四单元  

阅读

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

      不求甚解/马南邨

14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

15*课 无言之美/朱光潜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

写作   修改润色
口语交际

辩论

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测试卷

5

第五单元  

任务一:阅读与思考

17  屈原(节选)/郭沫若

18  天下第一楼(节选)何冀平

19  枣儿/孙鸿

任务二:准备与排练
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第五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测试卷

6

第六单元  

阅读

20 曹刿论战/《左传》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2*  陈涉世家/司马迁

23  出师表/诸葛亮

24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过零丁洋/文天祥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写作  有创意地表达
名著导读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南安军/文天祥
别云间/夏完淳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第六单元知识点

第六单元测试卷


综合资料

    上一篇: 听一个唐朝人给你说说,历史上的“流沙墓”有恐怖
    下一篇: 《隋唐演义》是一部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