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文化甘谷」姜维归蜀原因简析—兼论姜维的人品特征

「文化甘谷」姜维归蜀原因简析—兼论姜维的人品特征

「文化甘谷」姜维归蜀原因简析—兼论姜维的人品特征《三国志》没有采取《魏略》的记载,当与陈寿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人身经历有关系。《三国志》成书于晋朝,陈寿作为晋武帝时代的官员,自然得替魏晋说话,维护魏晋的尊严。从陈寿的人身经历看

《三国志》没有采取《魏略》的记载,当与陈寿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人身经历有关系。《三国志》成书于晋朝,陈寿作为晋武帝时代的官员,自然得替魏晋说话,维护魏晋的尊严。从陈寿的人身经历看,陈寿的父亲是马谡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所杀,其父受到牵连,被判处剃头的侮辱性刑罚,诸葛亮子诸葛瞻又看不起陈寿,所以陈寿对诸葛亮父子有一定的成见。《晋书》载:“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唯工书,名过其实。”在蜀汉后期,陈寿又受到宦官黄皓的压制,郁郁不得志。他的老师谯周,一贯反对诸葛亮“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战略方针,著有《仇国论》,最后说动刘禅放弃抵抗,降于邓艾。以此,谯周在晋很受礼遇。陈寿在对自己不能做出评判的不同材料的取舍上,总是优先考虑有利于魏晋的资料。今再举一例:对于张郃之死,《三国志·张郃传》载:“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谥曰壮侯。”而该处裴松之所引《魏略》载:“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两者的记述有所不同。而据王舒彦《张郃之死献疑》一文,《魏略》的记述更为可信,作为魏军统帅的司马懿对张郃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张郃战死木门实际上是司马懿的一个阴谋,因为虽然当时曹氏家族自身已出现人才匮乏,但部分当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老将还在,这些人就成为司马氏篡权的最大阻碍。“因而智勇双全而又德高望重的张郃必然是曹魏军事上牵制司马懿的重要力量,从而对于司马懿在朝权力产生制约。其与世族大家不错的关系,也成为司马懿的一块心病。”但从陈寿的记述看,张郃之死似乎完全是自己轻敌冒进,对司马懿在此事中所起的主要责任只字未提。故在对待姜维归蜀一事上,陈寿没有选取冀城吏民集体举义,背魏归蜀这些不利于魏晋的材料,是可以理解的。

上一篇: 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妖怪
下一篇: 翻译 三国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