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战争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击败了九部联军。东哥的父亲布寨在这一战中战死,纳林布禄也因战争失败不久便抑郁而终。
叶赫部布寨的儿子布扬古继为贝勒。布扬古为了议和,许诺将妹妹东哥嫁给努尔哈赤为妻,但东哥认定努尔哈赤为杀父仇人,誓死不嫁,并发誓谁杀了努尔哈赤,就嫁给谁为妻。于是,布扬古贝勒当众毁约,并向各部征婚,条件是杀死努尔哈赤,只因当时其它部落势力还不足以与努尔哈赤抗衡,不愿以身犯险,所以东哥的复仇计划也便搁置下来。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哈达部发生内讧,叶赫部趁机派兵劫掠哈达部。哈达部只好请求努尔哈赤出兵援助。叶赫部很快得到消息,惊恐之下,就给哈达贝勒猛骨孛罗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将东哥嫁给他,重修旧好,前提条件是抓住建州统兵将领,不向建州送人质,并杀死建州士兵。东哥这个诱饵非常有效,猛骨孛罗真的同意了,并约叶赫贝勒共议计划。猛骨孛罗的背信弃义激怒了努尔哈赤,当即努尔哈赤率兵攻破哈达城,哈达部就此灭亡。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辉发部贝勒王机努死,他的孙子拜音达礼杀死叔叔自立为贝勒,很多部众叛逃到叶赫。拜音达礼求助于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率军帮他收复了叛离的辉发村寨。叶赫见此情景,故伎重演,提出将东哥嫁给拜音达礼。拜音达礼立场摇摆不定,多次背弃盟约,努尔哈赤于是率军攻占辉发,拜音达礼战死,辉发部也就此灭亡。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征乌拉。布占泰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儿子以及十七寨寨主的儿子送到叶赫作为人质换取叶赫的支持,但是叶赫并没有派兵相救。乌拉城被努尔哈赤攻破,布占泰投奔叶赫,最终抑郁而死在叶赫城中。至此,与东哥建立过婚约的部落全部成为努尔哈赤的囊中之物。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布扬古贝勒见妹妹年过三十,婚事实在不能再拖了。权衡利弊之下,最终将东哥许配给了蒙古喀尔喀部达尔汗贝勒的儿子——莽古尔岱。
努尔哈赤听到东哥出嫁消息后,十分气愤,众贝勒大臣想出兵攻打叶赫,平复叶赫悔婚的怒气。但努尔哈赤理智的分析了局势说:“此女生来非同一般,乃为亡国而生矣!因为她,哈达国灭,辉发国亡,乌拉国也因她而覆亡。此女用谗言挑唆各国,致启战端。今唆使叶赫联合明朝,不嫁给我而嫁给蒙古,其意是想让我因为灭掉叶赫而启事端,借此事端与人结怨,所以嫁于蒙古也!无论此女聘与何人,寿命不会长久,毁国已尽,构衅已尽,死期将至矣。”当东哥真正出嫁时已经三十三岁。一年多后,果如努尔哈赤所言,东哥病死他乡,只在历史文献中留下了“北关(叶赫)老女”的称呼。
皇太极五位后妃出自蒙古部落
满蒙通婚是满洲与蒙古诸部融合的过程,努尔哈赤积极促进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当时后金与蒙古修好的手段主要是盟誓通婚,进而争取蒙古众多部落贝勒、台吉对后金汗国的依附和支持。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蒙古科尔沁部明安贝勒送女给努尔哈赤为妻后,蒙古各部争相与后金联姻。直至天命二年(1617年),努尔哈赤第一次将其侄女嫁给蒙古喀尔喀部恩格德尔台吉,以缓和双方关系。对于蒙古各部众主动归附者,来着不拒,“皆厚予生活所需而养之”,并将来归附诸贝勒所带领的部落各编为一旗。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又与蒙古部落盟誓:“对于归附的贝勒,以后若是犯罪,则与我的八个贝勒一样一视同仁。死罪则免死,遣还故地。不分内外,共享长寿太平。”
皇太极时期虽然与蒙古战争不断,但也是时战时和的状态,战时兵戎相见,和时互相通婚。从后金首领的联姻不难看出,满蒙联姻实属结成军事、政治、经济联盟所需,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六月初十,蒙古科尔沁部扎尔固齐贝勒蒙古思送其女哲哲给皇太极为妻。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科尔沁部又将布木布泰也就是哲哲的侄女许给皇太极为妻。接着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又迎取了布木布泰大姐海兰珠为妃,就这样哲哲与侄女海兰珠、布木布泰姑侄女三人都嫁给了皇太极。同年闰八月二十八日,察哈尔林丹汗的第四大妃巴特玛·璪带领部众前来归顺,皇太极纳其为妃。天聪九年(1635年)五月间,贝勒多尔衮等统帅大军出征察哈尔,林丹汗的第一大妃娜木钟率领部众前来归附。同年七月二十日,娜木钟至盛京,皇太极又纳为妃。皇太极通过前三次的政治婚姻,取得了蒙古部落强有力的支持,而对于后两次,则是通过接收蒙古部汗妃的“嫁妆”积蓄了力量,壮大了队伍。
有趣的是皇太极这五位来自蒙古部落的后妃在《满文老档》原档中只记录了她们的名字,而未记其姓,在后来抄录原稿过程中,乾隆皇帝下令将各福晋的名字,用白纸条贴盖,然后在上面改写她们的姓,俱改书为“博尔济吉特氏”,其本名遂被湮没不传。从此皇太极五大福晋的真名在清代官撰各类史书中均被删去。但是透过《满文老档》所贴白纸黑字,还能认出五大福晋被埋没二百多年的名字。这五大福晋分别是:中宫清宁宫国君福晋哲哲;东宫关雎宫大福晋宸妃海兰珠;西宫麟趾宫大福晋贵妃娜木钟;东宫衍庆宫侧福晋淑妃巴特玛·璪;西宫永福宫侧福晋庄妃布木布泰。
后金崛起之谍战风云
在《满文老档》中也重现战争的另一种较量——间谍战。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没有忽视这部分力量的作用。在努尔哈赤与明将毛文龙对峙阶段,毛文龙不断安排奸细混入后金军队及所驻城池,一方面搜集后金军事情报并做好战时内应的准备,另一方面对后金所占城池守城官员进行策反或者离间行动,以期得到里应外合的效果。所以努尔哈赤严加防范,他明确表示:“如有擒获毛文龙遣派奸细,送来者记功,其首告者记功赐赏;若不拿送,被人首告,则治以灭门之罪;而官员督查奸细不力,轻则革职,重则治罪,如若擒拿奸细有功,论功加官行赏。”而且努尔哈赤还分派人员巡察各地谍战工作开展情况,所获奸细或拘禁审问,或直接杀掉。
皇太极阶段,依然严查奸细,反抗逃跑者当场格杀,生擒的则所携财物归获主所有,而奸细本人则被卖作奴隶。与此同时皇太极不断遣人到各处军事要地侦探消息,根据情报的重要程度和可靠程度分发赏银。皇太极为确保所派奸细汇报信息的准确性,多数情况下要分批派出多支间谍队伍搜集消息,《满文老档》中记载:天聪四年(1630年)五月二十日,温察受皇太极之命来回报刺探的消息,与前七人所报相同。情报得到确认,方可采取战略部署。如果经验证情报不准确,对于提供情报的奸细则施以重罚。
皇太极对明使用间谍战最成功的范例当属用反间计使明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
天聪元年(1626年),努尔哈赤率军攻占了锦州以东的明朝全部城镇,只有袁崇焕独守宁远一座孤城,努尔哈赤亲自督战攻城,却被红衣大炮击伤。一年后,皇太极亲率精兵,围攻宁远依然损兵折将。皇太极无奈采用汉族谋臣高鸿中的建议,率领大军绕道内蒙古,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得知后,两昼夜急驰三百余里,以九千士兵与皇太极十多万大军对阵于广渠门外,皇太极出战不利,便施以反间计。据《满文老档》记载:“天聪三年(162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遣杨太监往见崇祯帝。杨太监以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告明崇祯帝。遂捉拿袁都堂,最后用割肉离骨的酷刑致死。”其实是皇太极故意让两名被捉的明宫太监听见谋士高鸿中、鲍承先的对话,内容是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然后故意放走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皇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将其杀害。袁崇焕之死归根结底是明朝末年的阉党干政,朝廷内部的势力纷争所导演的一场悲剧,皇太极也正是利用这点不费一兵一卒,让明廷自毁“长城”。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给您的朋友!
希望广大阅读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创稿件
投稿邮箱:25531762@qq.com
商务合作事宜请联系
电话:13911539318(同微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