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它记述的史事,从司马懿开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即刘裕取代东晋为止,记述了西晋和东晋兴亡过程。同时用“载记”的形式,叙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衰史。
唐代以前,关于西晋的历史,曾有二十几种。“制作虽多,未能尽善”,所以李世民才下令重修。《晋书》的修撰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年)开始,二十二年(648年)成书。先后参加编写的有二十一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为监修官。由于唐太宗李世民为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两篇帝纪和陆机、王羲之两篇传记写了论赞,所以旧本《晋书》又题唐太宗“御撰”。《晋书》的执笔人,大多数擅长诗词文赋,往往追求词藻华丽,而对史实的考辨、史料的搜集,反而注意不够。
李世民像
《晋书》的《天文志》、《律历志》由李淳风撰写。李淳风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所以在《天文志》中记载的天体、仪象、星宿位置等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被后人一致推重。《食货志》虽然有些疏略,但其中一些记载是难得的史料。
李淳风像
《晋书》的体例与前四史有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它增设了“载记”一项,这也是根据当时特有的政治格局设立的。“载记”记述的既不是“正统”的君主,又不是正统君主臣属的“僭伪”人物。十六国中的前燕、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后蜀、后梁、后燕、西秦、北燕、南凉、南燕、北凉、夏等国,都收入了“载记”,只有前凉、西凉载入列传。因为前凉的统治者张轨原为晋臣,;西凉的统治者李嵩是唐代皇帝的始祖,当然不能入“载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