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作为中国通史第一人,《史记》的诞生非常不容易,可谓是集天时、地利与人“祸”于一体。
所谓天时,源自司马迁的家庭背景。司马家祖上就与历史工作紧密相连,世代在国家档案局服务。最早提出撰写史书想法的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立志要把春秋至汉朝的种种事迹梳理清楚,可刚立下誓言,就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因年纪大无法著书,吹牛过头难以收场。紧接着,他把目光投向十几岁的儿子司马迁,眼神变得怪异起来。
再说地利,这要归功于司马迁为《史记》所收集的丰富资料。除了大汉国家图书馆的文献,他还花费两年时间游遍中国,整理出众多考察笔记,走过淮阴、会稽、九疑山、汨罗江、姑苏等地,在朋友圈中是公认的资深背包客,每天的运动步数都名列前茅。回到长安后,司马迁接手父亲的档案室,正式开启写史之路。
最后谈到人“祸”,则是司马迁那永不放弃的执拗劲。他开通新媒体账号,不定期更新文章,不追热点,不搞噱头,一心扑在写史上,长期下来,与人交流的能力逐渐弱化,一开口就惹麻烦。事情是这样的,他的同事李陵这位武将,被汉武帝派去抗击匈奴,结果不但战败还投降了,这让汉武帝怒不可遏,直接公开判决。司马迁知晓此事,立刻发表看法。就因为这,司马迁嘴上痛快了,随后就被关进大牢。在面临 50 万罚金和宫刑的抉择时,他极其悲壮地选择了后者。顺便提一句,司马迁早年的积蓄都花在了背包旅行上,出事时没钱交赎金。这警示我们,理财相当重要。遭受宫刑后,熬过医疗条件恶劣的恢复期,司马迁再次投身于《史记》的编撰。
公元前 91 年,《史记》完成。全书共 130 篇,52 万多字,分为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的写作模式。数十年后,司马迁的小外孙整理了《史记》手稿,并呈给汉宣帝,让这部伟大的著作重见天日,也使司马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无人能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