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与唐诗课程宗旨:文史合一,诗史互证,通过社会环境了解诗人,通过诗人了解诗歌。选用教材:《唐诗研究》沈松勤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唐诗鉴赏》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隋唐五代政治述略》见《胡戟文存2:隋唐历史与敦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上编唐史引论唐朝历史的分期618年隋将司马德戡和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兵变,缢杀隋炀帝,隋朝因此而灭亡,5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从而开始了唐朝统治,他灭亡于907年,前后历时29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时间较长,同时也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时期。在唐朝290年历史中,大略可以安史之乱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618到755年,共138年,这是唐朝的繁荣强盛时期,随着唐初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以及致力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政治统一,社会安定,国家强盛,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局面,有了贞观之治和与开元盛世的大治局面,为后世所称道,此时的唐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安史之乱后,从755年到907年这152年,唐朝由盛转衰,政治上,随着中央集权统治的衰落,而有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相争的危机,在经济上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唐朝日趋***,终于导致了唐末农民起义而使政权最终灭亡。
第一讲唐朝的建立和巩固一、李渊建唐隋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一些贵族、地主和隋朝的地方军官,也纷纷打起反隋的旗号,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割据政权。617年(大业十三年),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5月,李渊、李世民父子在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等人的支持下,以“通突厥”的罪名杀掉王威、高君雅,于晋阳城(山西太原市)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617年6月,李渊与其子建成、世民率兵三万起于晋阳,取霍邑,威胁河东,向关中进发。由于关中防务空虚(隋军被农民起义军牵制于河北,中原地区),沿途进展较为顺利。李渊又做了一些收买人心的工作,分化了关中的农民军,得到了地主阶级的支持,使队伍发展到20万人。11月,李渊攻占长安。立隋代王侑为傀儡皇帝,自为大丞相,进封唐王,掌握实权。618年3月,隋炀帝死。李渊废侑自立,国号唐,仍都长安。二、唐初统一全国的战争唐朝建立后,李渊立即调兵遣将,把矛头对准各地的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620年7月,李世民率军出关东进,攻打东都的王世充。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建德答应王世充的请求,于621年2月,亲率夏军主力十余万向李世民猛扑。李世民采用围洛打援的战略,5月,待夏军疲倦松懈之机,突然发动进攻,在虎牢关(河南荥阳汜水西关)附近打败夏军。
窦建德被俘,河北起义军瓦解。接着,李世民又指挥军队围攻洛阳。王世充被迫向李世民投降。唐军占领东都。秦王李世民等在***各地起义军的同时,还先后消灭了薛仁杲、李轨、刘武周、宋金刚、萧铣等割据势力。628年(贞观二年),消灭割据陕北的梁师都,统一了全国。第二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玄武门之变统一目标虽然实现,但形势并不乐观,各项制度尚未完备,政治体系尚未健全,各种关系尚未理顺,李渊时滥授官职,州县增多,民少官多,且政令不一,尤其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激化,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建成、世民、元吉在建唐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都功勋卓著,但按传统的继位方法,立嫡以长,立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但他因功大而权力很大,封天策上将军,太尉兼司徒,尚书令兼中书令等,拥有巨大的权力,另封元吉为齐王,三子的争权最终导致了流血事件——玄武门之变。以太子和齐王一派,有宰相裴寂和魏征支持,一派以李世民为首,有秦王府的十八学士,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双方明争暗斗,如东宫多次以蹶马、下毒等手段谋杀李世民,并打算收买尉迟敬德等人,626年,突厥犯边,太子推荐元吉为统帅,调秦王府大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出征,以孤立秦王府,于是,李世民策划了政变。
武德九年(627)六月四日,秦王集团中的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遵照秦王李世民的安排,率兵预先埋伏在玄武门内。是日清晨,建成、元吉骑马至临湖殿,被李世民率伏兵杀死。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皇太子。同年8月,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从此,唐朝兴旺起来。玄武门之变的性质,纯属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李世民以流血的手段,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从而使唐朝出现了第一个大治之年,即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而深受人们的爱戴,也成为统治者所效仿的楷模,《新唐书·太宗本纪》载,太宗四岁时,有一书生见他后,对高祖说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然济民安民”因此取名为李世民。关于唐太宗的一生,可以参见赵克尧的《唐太宗传》。所谓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贞观年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