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这部名著以“激情四射”著称,由此有了“少不读<水浒>”的名号。尤其是前半段,梁山好汉们攻城略地、快意恩仇,让读者有种飞腾之感。
在这里,笔者不禁有些疑问:在梁山众多英雄驰骋的背后,东昌府、东平府、江州、大名府这些当地官员,在梁山大军入境之后会受到什么处罚呢?
在真实的历史中,欧阳修的一篇公文反倒为我们解答了很多内容。
水浒传的背景(水浒传的背景故事是哪个朝代)
01武安入贼
庆历四年八月六日,有20余名盗贼进入武安县城打劫。时任武安县令的张景伯率领全城仅有的30名守卫御敌。在射伤了几名盗贼之后,这伙匪徒被迫逃出城往西而去。
逃跑的路上,匪徒顺道抢劫了城外的刘姓地主一家。张景伯率领手下去追,但没有抓到人。
由于武安县城进入贼寇,地主家被打劫,还没有抓到人。作为地方首要责任人的张景伯被上级问责。想想也是,毕竟“守土有责”,辖区内进了贼人肯定是失职。
张景伯的“幸运之处”在于及时将匪徒赶出了县城,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而《水浒传》中那些被梁山大军攻破的城池,基本上府库的钱财和粮仓的存粮悉数被运走。
宋江为了显示梁山的仁义,还会将一部分战利品分给当地百姓。百姓都夸梁山好汉是“替天行道”,唾弃当地贪官污吏有好东西不给百姓共享,可以说那些地方官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02保明张景伯
当时的欧阳修出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主要分管当地的司法工作,权利要大于知州。“武安入贼”这种刑事治安案件正好属于他的职权范围。
在得知上级要处理县令张景伯后,他写了一篇相对并不出名的公文《保明张景伯》。
文中的大概内容是张景伯率领城中的守卫勇敢击溃了来犯的匪徒,及时将情况上报并通报给了周边各县。永年、磁州(现磁县)等地及时缉拿了这伙贼人,形成极大的震慑作用,让河北地区的匪患有收敛之势。这样的官员不应该受到处罚。
看似是欧阳修为张景伯求情,实际上欧阳老先生凭着“武安入贼”这件事阴差阳错地立了一个大功。
武安被攻击后,欧阳修接到张景伯的报告,立即下令磁州(武安属当时磁州管辖)境内所有的县出动力量共同搜捕这伙不法之徒。
偏偏这时,赞皇县也遭到了土匪的攻击,人数在40上下。事实证明,这时两股盗匪。但当时大家并不知情,还以为是一伙人。昨天是20,今天是40,明天会不会冒出80人?
欧阳修深感棘手,凭借目前的手中力量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他要求军队帮忙,但政策是不允许的,地方官员无权指挥军队。
好在好朋友富弼刚刚成为河北宣抚使,两位都是“庆历新政”的骨干。富弼接到欧阳修的文书后,立即调动了邢、洺、磁等5个州的士兵帮助当地官府缉拿盗贼,很快河北地区的匪患就平定了。
张景伯的及时上报、赞皇出现的土匪和恰巧刚刚上任的好友,3个因素集合在一起,成就了欧阳修。好在是几十人的小股匪患,如果是梁山泊的数万大军,料想欧阳修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03宋代治安联动
从“武安入贼”这件事可以看出,宋代的城市治安力量是非常薄弱的。《水浒传》中动辄就是两军对阵、攻城拔寨打的只能是拥有驻军的大城市。
按照宋代的法律规定,自己辖区的匪患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土匪势力很大遍及多县,那么可以由数县,甚至数州的力量统一进行打击。
如果对方的力量真的强大到如梁山好汉们一般,那么才会申请调动禁军帮助剿灭。在这里要注意,调动的军队是“禁军”,而不是地方军。
由于“省”一级行政单位是元朝之后才出现的,宋代只有州(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那么需要协调几个州的事务怎么办呢?
朝廷也会设置负责民政、军事的“巡抚”之职,称为经略使或宣抚使。富弼就是河北宣抚使,相当于河北地区的巡抚。由于这是中央临时委派的官职,因此他只有权力调度中央直属的禁军,地方军队他也是调不动的。
有人会问了,禁军不是守卫皇宫的御林军吗?怎么会出现在河北呢?
在北宋,中央禁军的人数达到了全国军事力量的一半,宋朝遍地都有禁军的驻地。
而且《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为救宋江大闹江州,显得官兵不堪一击这种镜头并不是不可能,否则也不会出现几十个土匪就敢进城劫掠的情况。
维护县城治安的守卫是厢军,人员缺乏训练、身体素质低下,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劳役而非战斗。因此很多人不愿意当厢军,为了凑齐人数,不得不将一些犯罪的配军充斥其中,结果可想而知。
04《水浒传》的背景板们
《保明张景伯》这篇公文可以说代表了宋朝,特别是北宋政治主流的看法。只要地方官面对危险没有逃避、及时上报、及时扑灭匪患就是好样的,就不应该受到惩处。
由此可见,被梁山大军攻破城池的当地官员,只要能够申明原因,对过失进行合理解释,一般不会遭到什么大的惩处。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人为其说话。因为宋朝对官员再宽容,丢城失地也是非常严重的职业过失了。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参考资料:《欧阳修全集》、《水浒传》、《大宋帝国三百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