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隆裕皇太后和溥仪关系(隆裕皇太后简介)

隆裕皇太后和溥仪关系(隆裕皇太后简介)

隆裕皇太后和溥仪关系(隆裕皇太后简介)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即1889年2月26日是钦天监选定的皇后入宫吉日。破晓之前,寒风料峭,但在大清门外御道两旁围观的百姓兴致不减。因为乾隆以后,国家多事,热闹场面已有几十年未见,加上迎娶皇后更是旷世盛典,所以沿途人头人头攒动,差不多倾城来观。时近寅时,灯火辉煌的奉迎仪仗在鼓乐声中由远及近,只见凤舆由王公大臣、命妇内监、御前卫士前后簇拥,队伍整齐有序,逶迤数里之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即1889年2月26日是钦天监选定的皇后入宫吉日。破晓之前,寒风料峭,但在大清门外御道两旁围观的百姓兴致不减。因为乾隆以后,国家多事,热闹场面已有几十年未见,加上迎娶皇后更是旷世盛典,所以沿途人头人头攒动,差不多倾城来观。时近寅时,灯火辉煌的奉迎仪仗在鼓乐声中由远及近,只见凤舆由王公大臣、命妇内监、御前卫士前后簇拥,队伍整齐有序,逶迤数里之长,虽是衣锦夜行,但在灯火之下正显得花团锦簇,而喜气中又透着庄严。当前导的鼓乐队伍踏入大清门时,午门上的钟鸣九响,声震九城,围绕的百姓看得目眩神迷,啧啧连声。

慈禧太后选侄女为皇后是有私心的,—则是为了娘家的地位,再则是想归政后通过侄女控制皇帝。当然,她不会有丝毫的自责,儿女亲事由父母做主,就是民间也是如此。况且立后以德,选妃才重色。侄女虽其貌不扬,但出身高贵,举止典雅,足以母仪天下,加上瑾、珍二嫔—对姊妹花,可以说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皇帝。于是大婚后的第六天,她恋恋不舍地把政权“交给”皇帝,前往颐和园去颐养天年了。

从此,国家的“主人”是光绪帝,紫禁城的主人是皇后,两位“主人”相敬如宾,倒让慈禧太后松了一口气。但不久发现帝后之间白天相敬如宾,晚上却“相安无事”,倒是年仅14岁,玲珑俏丽,又“工翰墨、善棋”的珍嫔独得恩宠,夜夜承欢,殆无虚日。皇后有苦说不出,对太后也难以启齿,太后也不便明言,对光绪帝只能旁敲侧击,皇帝诺诺连声,但回去后依然故我。皇后统摄六宫,自然迁怒珍娘,珍嫔又向皇帝哭诉,皇帝再迁怒皇后,最后连相敬如宾也做不到了。深宫凄凉,宫闱矛盾的恶性循环使两位年轻女子成了牺牲品。

隆裕皇太后和溥仪关系(隆裕皇太后简介)

隆裕皇太后和溥仪关系(隆裕皇太后简介)

皇后自叹命苦,丈夫不会给她—丝温暖,性情刚烈的太后也没给她什么关怀,就连太监、宫女也不喜欢她。

因为皇后崇尚俭朴,又不得宠,没有额外收入,每月有限的例银用来日常开销、孝敬太后就所剩无几了,自然很少赏赐下人。1891年,光绪帝的生父奕譞浙世,皇后连前去致祭时犒赏门丁仆媪的钱都拿不出,只好“伪为有病,不往”。所以,她一生不仅未尝过人间温情,连真正的荣华富贵也未享过。

19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多事,宫闱亦复如此。甲午之战中国败于曰本,皇帝不甘落后,欣起维新变法,帝后党争激烈,维新运动被慈禧扑火,皇帝也被囚禁。慈禧想废掉光绪,但遭到列强的反对,慈禧便利用义和团向洋人“复仇”。此时由于皇帝和太后矛盾尖锐,皇后是太后的侄女,加上珍妃(1894年珍嫔晋封珍妃)被贬皇后也有责任,所以,皇帝对皇后已变得怒目而视了,彼此如仇敌一般。但光绪帝处境岌岌可危对她也绝非幸事,因为皇帝一旦被废,自然会携亲眷退出紫禁城,自己不但不再是呈后,而且失去太后的庇护后果可想而知。可见帝后之争无论任何一方获胜对皇后都没有好处。好在义和团运动很快结束,皇帝虽未废成,但已成了傀儡,太后也做出让步,不再提废帝之事。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溥仪登极,宣布明年为宜统元年,曾她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太后。此时载沣监国,隆裕虽无政权,但论地位则是万人之上,自可养尊处优。但这时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载沣又推行“亲贵典兵”,搞出个皇族内阁,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不久武昌起义,载沣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启用袁世凯,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上台后又组织中外努力向载沣施加压力,迫使他辞职。至此,清王朝的军政大权就掌握在袁世凯手中了。

袁世凯急于取得辛亥革命的成果,软弱的革命派也希望早日建立共和、完成革命。经南北议和,双万议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皇室。命运把隆裕太后推上了历史舞台,面对作出拼命架势的满蒙王公,面对张牙舞爪的袁世凯的鹰犬,隆裕束手无策,军、政、财权她都没有,只有退位一途,但何忍断送大清三百年江山,唯有仰天痛哭,袁世凯要是在场,也一定陪着哭,,还是一副忠臣的模样,但背后却加紫逼宫。段祺端的通电、良弼的被刺,使隆裕触目惊心。1912年2月12日,她终于签发了大清王朝的最后一道上谕——《退位诏书》。

清帝退位虽为形势所迫,也有人说是隆裕受了被袁世凯收买的太监小德张的劝说,但无论如何,对此都应予以肯定。因为一则如果清室拒不退位,战争将延长,会给列强干涉以口实,再则,隆裕如果听信个别王公的劝说,退归满洲,对国家后果将更严重。当时清廷还掌握一支袁世凯无力控制的由满族士兵组成的禁卫军,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仍忠于清室,在东北有势力范围的俄、日两国都是君主国,都仇视革命并乐于中国分裂。日本军阀甚至准备在清室北逃的途中“劫夺宣统皇帝,以他为中心搞满蒙独立”,正是由于《退位诏书》及时发表,才使这一阴谋破产。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却没给紫禁城内带来多大的变化。据《优待条件》规定:溥仪仍保有皇帝尊号,暂居宫中,每年由中华民国供给岁费400万两。但隆裕的心情可想而知。加上她为节省经费,裁撤了一些宫中执役人员,颇遭怨谤,心情更坏。溥仪晚年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我给太后请安时,常看见她在擦眼泪。”

1913年2月22日晨2时,终日忧愁、积郁成疾的隆裕太后病逝了,终年46岁。临终,对年仅8岁,丝毫不知哀戚的溥仪说:你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今后的路“听汝自为”了,又对内务府大臣世续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

以感戴隆裕太后禅让美德为名,中华民国下半旗三日,参议院休会一日。1913年初春的一天,送葬队伍出了紫禁城,北京市民又一次倾巷来观,和24年前轰动九城的大婚典礼相比,丧礼毫不逊色,尤其显眼的是百余名身材魁梧的沧州汉子抬着太后的楠木金棺,伴着木鱼声,步伐一致,毫不错乱,还是帝王家的气派。队伍前往河北易县清西陵,隆裕将安葬在崇陵(光绪陵,当时未完工)以陪伴没给过她一丝温情的光绪皇帝长眠地下。

上一篇: 法国忌讳(法国忌讳什么颜色的花)
下一篇: 宇宙射线(宇宙射线的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减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