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纪昀_小说_观对_阅微草堂笔记_叙事影响研究_薄邵棠

纪昀_小说_观对_阅微草堂笔记_叙事影响研究_薄邵棠

纪昀_小说_观对_阅微草堂笔记_叙事影响研究_薄邵棠01年8月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ug.01第卷第4期JournalofTaiy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No.4文章编号:096-

2021 年 8 月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Aug. 2021第 22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22 No. 4文章编号:2096 -1901(2021)04 -0084 -06收稿日期:2020 -12 -24作者简介:薄邵棠,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E - mail:bsht81004242021@163. com。纪昀“小说”观对《阅微草堂笔记叙事影响研究薄邵棠(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摘 要:纪昀“小说”观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写中得到了体现。他总体继承的是“子部”小说观念,认为小说叙事是为“议论”服务的,小说虽然可以虚构,但虚构要符合生活情理,要有利于劝惩,叙事语言要简约澹雅,自然妙远。在此“小说”观下,《阅微草堂笔记》叙事“议论”成分突出,议论关涉内容多元,议论主体、方式、位置灵活多样;故事叙述“虚”中求“实”努力明确;叙述语言简约澹雅、自然妙远。这些创作特征,体现出纪昀对“子部”小说认知与创作传统的回归,由此带来了古代文言笔记小说创作的新高潮。

关键词:纪昀;“小说”观;《阅微草堂笔记》;叙事影响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纪昀是清代著名学者,一生精力悉贡献于《四库全书》编纂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撰写。晚年时期,纪昀自言“无复当年之意兴,惟时拈纸墨,追录旧闻”[1]285 ,创作了《阅微草堂笔记》。从清季对该书只言片语的点评到当下纷繁复杂的专题论文,从与《聊斋志异》的开创性比较到立足于叙事、思想、文化、中西比较等的多元探讨,在研究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突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以纪昀小说观来观照《阅微草堂笔记》的研究则相对欠缺,多局限在小说观的某一方面,如小说的政教观、虚实观等。鉴于这一问题,本篇予以专门研究,以期通过纪昀“小说”观对《阅微草堂笔记》叙事影响形成系统认识。一、纪昀“小说”观《纪昀评传》中,周积明称纪昀是“一个古典文化穴结时代的代表型人物”,其一生重要业绩是“立足于古典文化的‘穴结’点,以睿智、深彻的眼力扫视中国滚淌千年的学术文化长流,进而作出涵盖经学、哲学、文学、史学各科领域的规模恢宏的理论总结”,并且此总结是“站在传统的立场上以修正传统和完善传统为宗旨展开的”,周氏之论,诚为允当。[2]1 -11 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小说家类》的书写中可见,纪昀小说观正是基于小说传统立场上以修正传统和完善传统的姿态出现的。

对于此,立足于小说传统来看,可清楚看出:(一)小说叙述服务于“议论”《汉书·艺文志》中,班固首次将小说视为独立的文体予以论述,并归其于“诸子”之下。在班固看来,小说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表达的是“刍荛狂夫”等小人物的小见解。[3]1745 而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新五代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等大体延续了《汉书·艺文志》的观点,将小说归入“子部”。由以上表现来看,在小说文体归属问· 4 8 ·DOI:10.13710/j.cnki.cn14-1294/g.2021.04.010

上一篇: 从“绍兴十二年”到“东京梦寻录” 鲁奖作家夏坚勇推宋史三部曲精解两宋
下一篇: 史记三家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