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友新笔记小说|沈上海
孙方友
沈上海,1915年生,幼名金堂,学名方存,化名王复斋,陈州西袁路口人。沈上海出身武术世家,其父沈北阳武功超群,武德高尚,誉满桑梓。沈上海自幼习武,足智多谋,英勇无畏,而且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在一次剿匪战斗中,他一枪击毙三个匪徒,使土匪失魂落魄,仓皇逃窜。在一次国民党官员摆设的“鸿门宴”上,他连发三枪,把三个茶杯打得粉碎。这时又见空中喜鹊飞来,随手一枪,飞鸟应声落地。众人观之,无不惊叹,连国民党专员也连说“人才难得”。
沈上海十九岁那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跟随陈州县委书记黎玉川当警卫员。黎玉川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后,沈上海被豫东特委赵书记点名要走了。
豫东特委书记叫赵庆训,是个高度近视,两只眼镜片似磁片似的。赵庆训点名要沈上海,自然是让他给自己当警卫员。因为赵书记除了是高度近视外,还不会打枪,不能走夜路。每到夜里行军,必须骑骡子——因为他什么也看不着,简直如瞎子一般。沈上海的任务除了保卫赵书记外,还要喂他的坐骑——一头骡子。这头骡子是一个开明绅士专送给赵庆训的,个头不高,但极有力,浑身蛮肥,能跑路,农家有着“铁打的骡子纸糊的马”之说,意思是说骡子好喂,只要有草有料,每天夜里起来喂两次就行了。
赵庆训原来是陈州中学的国文教员,培养了一大批党的干部,可以说,陈州周围几个县的地下党负责人多是他的学生,所以他极有威信。但由于眼睛不好,给他带来了诸多不便。当然,这些不便多是生活中的不便。若是平常年代,他只坐在办公室内发号施令就可以了。可眼下参加了革命,为夺取政权他不但要指挥战斗而且要到处奔波躲开敌人,这当然要有一个得力的警卫员。
其实,这赵庆训原也是大家子弟。赵家为大户,陈州素有“南赵北白”之说。赵庆训早年就读于北平,家中曾有一个原配夫人,是父母为他定的亲事。赵夫人姓宋,叫宋氏,小脚缠得如蒜槌儿般大小。赵庆训与宋氏只生了一个女儿,赵便投身了革命,并与宋氏解除了婚约,又在革命队伍中找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新伴侣姓黄,叫黄丽,现担任着特委妇救会主任。赵庆训现在已没有了家,整个家当除了几件衣服外就是两箱书。自古忠孝不可两全,赵庆训自参加革命后从未回过家。赵老爷子为保全家产,早已公开与大儿子断绝了父子关系。赵庆训虽然长期不回家,但他却十分想念自己的女儿,不时让人打听一些女儿的消息。
赵庆训与宋氏生的女儿叫赵玫,很漂亮,今年已十九岁,现在上海读书,因为路远,每年只暑假回来度假,平常极少回来。
事情就发生在这年暑假里。
宋氏有个弟弟在上海洋行供职,宋氏让女儿去上海读大学,主要是为了让弟弟照顾自己的女儿。赵玫自然也喜欢大上海,原计划暑假不回来,准备与表姐一同去杭州游西湖,不想赵老爷子十分想念孙女,连拍几封电报,才迫使赵玫改变了初衷,连夜赶回了陈州城。
赵玫回到陈州的第二天,赵庆训就得到了消息。赵庆训很想见女儿一面,便写了一封书信,让沈上海去陈州想法儿送给赵玫。沈上海接到任务后,化装成做茶叶生意的商人,把赵庆训的家书藏在衣襟内,雇一辆马车进了陈州城。
当时陈州城内有不少花局,最大的是海氏花局,花局主要种茉莉花,然后制成茉莉花茶广销苏、鲁、皖一带。沈上海进陈州首先要依靠地下党,当时有一个海氏花局的分店是我党建立的联络站,站长姓许,叫许方义。许方义也是赵庆训的学生,听说老师想见见女儿,很是支持。虽然此事为赵书记的家事,但革命者也是人,谁心中没有儿女情长的情结?中国人大都有与人为善的优点,所以办这种事儿比办公事还卖力。许方义当下派人打听赵玫近几日都有什么活动。因为赵庆训参加革命之后,尤其是公开其地下党身份之后,赵府一直是个“敏感区域”,没特殊情况陈州地下党是不去赵府的,所以许方义要安排沈上海与赵玫在外头见面,最好是热闹场合,这样才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其实见面也很简单,沈上海将信交给赵小姐,赵小姐看完信后若同意与父亲见面,约好时间和地点,再由沈上海把信息反馈给赵庆训就可以了。这样省去好多麻烦,在那个特殊年代省去麻烦就等于避开了许多危险。搞地下工作,又是在敌人的心脏里,这一点儿极其重要。
赵玫的母亲宋氏自从与赵庆训离异之后就信了耶稣,每到礼拜五和礼拜日皆要去教堂守礼拜。在母亲的影响下,赵玫虽不是教徒,但也常去教堂坐一坐,听上几曲赞美诗。赵玫去教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照顾母亲,二是她本人很喜欢教堂的氛围。尤其是礼拜五的灯下礼拜,教堂内全是蜡烛,音乐悲苦又苍凉,能使人灵魂净化,达到某种超脱人世间的境界。赵玫知道自从父亲抛弃母亲之后,母亲的内心埋下了很深的痛苦。她知道,自己是母亲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所以她每次回来,大部分时间都是陪同母亲,当然,也包括去教堂守礼拜。
赶巧,第二天便是礼拜五。
许方义和沈上海商量一番,决定趁赵玫陪母亲去教堂的机会,把赵庆训的信交给赵玫。
第二天一大早,沈上海化装成黄包车夫在赵府门前等候,终于让赵玫坐上了自己的黄包车。路上,沈上海把信递给赵玫,悄声说:“这是你父亲给你的书信,他很想你?如果你同意,可以说好见面地点,由我转告他。”赵玫先是一惊,等看过了父亲的信后却一直未吭。直到快进教堂时,沈上海耐不住,问:“小姐,请你给我个回话。”不想赵玫脸也不扭地说:“我不愿见到他!”沈上海一听这话,呆若木鸡,急忙回去与许方义商量,许方义认为不能就此罢休,如此回去实话实说定会让赵庆训同志痛苦万分。咱们能否想办法做一做赵玫的工作,努力争取让他们父女见一面。二人商谈半宿,最后决定后天下午由沈上海化装成教徒直接去教堂内劝说赵玫。
到了礼拜日那天,沈上海化装一番,面色木然地朝教堂走去。
事情就出在这个节骨眼儿上。
赵庆训的父亲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儿子背叛了他,使老爷子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像是要弥补什么,他对儿媳宋氏和孙女赵玫格外呵护,每每二人出门,他都暗中派人保护。暗镖中有一个叫吴八的人,早已被日本人收买。
日本人收买吴八的原因主要是监视赵府。因为赵府是共产党抗日头目赵庆训的家,家中不但有父母有前妻更有一个亲生女儿,多多少少总会要有事情发生的。前天沈上海递给赵玫信时就已引起了吴八的注意,暗中监视了两天,今日又见沈上海化装成教徒模样走出了海氏花局,便急忙跟踪而来。
陈州教堂在陈州城东关门里,很尖的楼顶上竖着十字架。铁门的图案全是欧式的,显得典雅又庄重。教堂前的草坪很宽阔,连雕塑都充满了异国情调。沈上海走进教堂的时候,已看到赵玫陪母亲跟随神甫穿过了草坪。神甫是葡萄牙人,满脸的胡须,皮肤如虾般红。长满白毛的手捧着一本蓝皮《圣经》,拖着宽大的神袍走得很急促。赵玫的母亲紧紧跟随着神甫,步子迈得有些零碎。赵玫的母亲宋氏身穿黑色的旗袍,连围巾也是黑色,一副俄罗斯修女的打扮。那一天赵玫也是一身玄黑。黑色的衣摆随风飘舞,远看像一只惹花粘草的黑蝴蝶。
为能靠近赵玫,沈上海急步追了上去。教堂内是一排排连椅,讲经坛的后面悬着耶稣圣像。高大的拱顶上洁白无比,落地窗上的窗帘紧紧地合着,使得阳光无从射入,圣殿内就显得柔和而暗淡。沈上海初进来时有些不适应光线,等适应后赵玫母女已淹没在一片女人的后背之中。好在他记得赵玫母女是一身玄黑,最后终于认准了,但令人遗憾的是,赵玫的身边已没有了空位。
沈上海坐在一个角落里,正在想办法靠近赵玫,不想门外突然开来了十多辆摩托,从车上跳下不少日本人,一下把教堂包围了。
教堂里先是一阵骚动,后来教民们见神甫一直在读《圣经》,才渐渐平息下来。一个军官模样的日本人走上讲坛,用手势止住了神甫,对教民们说:“今天只是抓一个八路军,谁动就打死谁!”
沈上海一见自己暴露了,很是吃惊,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中的枪,又深怕给教民们带来无辜伤亡,只好忍了,决定先混下去,到时候再见机行事。
那个日本军官在台上用目光扫来扫去,最后让人全部走出教堂,到院子里集合。
人们走出了教堂,来到了草坪上。
日本军官问神甫说:“你有办法认出谁是八路军吗?”
神甫先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叫了一声“阿门”,对那日本军官说:“我没有办法认出八路军,但我有办法认出我的教民!”
日本军官说:“那你就认吧!”
神甫扬了扬右手,看了看草坪上的男男女女,突然喊道:“主啊——求您保佑我们!”
神甫的话刚落音,就见教民们一下全跪了下去,偌大的场地上,只剩下沈上海和赵玫是站立的。
沈上海做梦也未想到神甫提前已向教民们订了暗号。他禁不住望了赵玫一眼,小声说:“你的爸爸很想你!”
那时刻赵玫也已认出了他,目光里满是惊诧。
日本人向沈上海和赵玫走了过来。
赵玫的母亲一见日本人要抓赵玫,猛地站了起来,声嘶力竭地叫道:“这是我的女儿,她不是八路军!”
为了保护赵玫,沈上海也大声地对那日本军官说:“她只是一个学生,是陪她母亲来守礼拜的。我是八路军!”说着,就径直走了出来,直直走到日本军官面前,说:“走吧!”
这时候,赵玫不顾一切地跑过来,流着泪水对沈上海说:“是我害了您!”
沈上海平静地笑了笑,亲切地对赵玫说:“只希望你今后再不要记恨你的父亲!”
赵玫含着热泪点了点头。
日本人带走了沈上海。
几天以后,沈上海被日寇杀害,时年二十八岁半……
2001年3月。
选自《孙方友小说全集》《陈州笔记》(卷三),河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7月版。
孙方友(1949.9—2013.7),河南淮阳人,新笔记小说巨匠、文体家,被誉为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王”。作为小小说的开创者、笔记小说的承前启后者,孙方友自1978年起涉猎各种体裁的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鬼谷子》《衙门口》《女匪》等6部;中篇小说《虚幻构成》《谎释》等39部;短篇小说、小小说《颍河风情录》《罗汉床》《霸王别姬》等200百余篇;特别是新笔记小说《陈州笔记》(由《陈州笔记》与《小镇人物》两个系列构成)系列的创作,被誉为继《聊斋志异》之后中国笔记小说的又一座高峰,《聊斋志异》和《陈州笔记》分别代表着笔记小说与新笔记小说两种文体的最高成就。除小说外,还创作有电视剧、散文作品等;曾获小小说创作终生成就奖、首届“金麻雀”奖、吴承恩文学奖、杜甫文学奖、郭澄清奖等各种奖项70余次;有近百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多国文字。
============
本公众号主持人:青铜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