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草野史》有感
叶子
从小与本草为伍,长大了更是与本草再难分开。尤其1983年参与的市、区中医药史志的编纂、修订工作后,我有机会阅读到一些不曾,也不可能读到的医药书,其中包括野史。我读得最多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从而也读过不少关于李时珍的轶事典故,野史秘闻。2010年5月18日,湖北省蕲春县申报的《李时珍传说》,被中国文化部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相对比较正统的传记。
日前,我读到一本无名氏写的《本草野史》,却是用散文形式写的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作者在阅读《本草纲目》中,“被李时珍长风浩荡的风雅所倾倒,爱到无语,仰慕不已。”不禁让我想起从父亲手中接过线装本的《本草纲目》,经过一个多月的阅读,深深感到李时珍在漫漫光阴中跋山涉水,在繁花盛草里探索本草,从而轻轻翻开书页,似乎听到李老前辈的细细絮语:“如今还人我记得我,真是万幸!”
读第一遍,我不能理解医药的真谛,然而书中透露出李时珍的风采,因为清寂才有奋进,因为有执着才有成功,因为有对中医药的挚爱,才有了淡雅的中医药文化之美,才有了贴心的中医药经验至真。布衣、布帽、草鞋,竹笠、蓑衣、药锄、药篓,消瘦的身子,安然的眼神,给了我一个寻觅在尘世,奉献于民众的榜样——李时珍。
原想退休后,我曾想学着李时珍,再次走进草木茂盛的山岭,在流水繁花中采花摘叶,捡寒枝,挖根须,甚至品尝百草,以身试药,不求编写成书,只求提笔记录百草的滋味,写下百草的千姿百态,融入本草清美的江湖。
然而,不到退休年龄,却因重病缠身,让我不得不提早一年半离开了工作岗位,并且老伤旧病新疾不断,让我已不可能独自踏着青苔而行,再不能直面本草,扶枝听花语,嚼草知药性。从而,在学习《本草纲目》中,学习李时珍的精确凝练的文笔,常常一味药,寥寥几笔,让其绿叶青翠,花枝招展,美不可言。
人生苍凉,病重在床时,我就会翻开《本草纲目》,既是自我疗伤治病,也是提升自强精神,让草木神韵,风动花香,驱赶心中的惆怅和凄惶。阅读之余,我常会在梦中,走进山野里繁花中,踏着李时珍留下的足迹,迎着丝丝缕缕苦味的百草,坚实地走着——我是执着的“叶子”,我是行走的“草木”。
热爱本草,枝叶花果,风华卓然,绚烂清美。在细雨的圣诞节,散淡心情,坐在窗前听雨,浙渐沥沥,端起刚煎好的汤药,淡淡幽香,读上几页《本草纲目》,沉浸在本草境界中,读百草,更读李时珍。
从小喜欢写文章,长大成为一名小有名声的业余散文作者,带着自己翠绿的笔名“叶子”,融合到笔名“草木”中,在自己有限的寂寥时光里,追寻中医药学数千年的精华,水流花深,百草茂盛,写下一篇篇中医药文化散文。
窗外的雨一阵紧,一阵疏,读《本草野史》有感,感悟的就是中医药人的真性情。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