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名门望族,高祖、曾叔祖都是清朝高官,儿时家里挂着慈禧亲书的匾额。他一生负债累累,嗜酒如命,也做过国民党空军,然而,他最终却以文学闻名天下。他的作品《红顶商人:胡雪岩》风靡海峡两岸,被经商者奉为必读经典,他就是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
出版家霍宝珍曾说:“中国大陆有十一亿人口,也没有出过一个高阳。张爱玲说:“高阳的小说我一直看”。二月河说:“高阳的书,我是见一本买一本,买一本读一本”。高阳在江湖上广受赞誉,人们常称“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高阳为何能如此厉害,他的书到底有何魅力?
◎名门望族之后,其人就是一部行走的“晚清百科全书”
高阳本名许晏骈,生于1922年,其家族曾显赫一时。从清朝雍正至光绪年间,许家历代都有高官,巡抚、尚书、直至军机大臣。他童年时代,家里还悬挂着嘉庆帝和慈禧太后亲笔题写御赐的匾额。
他的父母饱读诗书,高阳从小耳濡目染,读了很多历史传奇,也知道很多官场事情与清宫故事,他对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烂熟于心。可以说,他本人就是一部行走的“晚清百科全书”。
高阳擅写清史小说,他不但有史才、史学,而且还有史识。他对晚清的历史人物事件,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这与只知拼凑"皇帝杂耍"古事的小说家形成云泥之别。
高阳的清史著作《清朝的皇帝》与历史真实面目贴近。在高阳笔下,不仅有人性显露的宫闱生活、权力战争,还有从前的民意和今人的看法,以及王朝背后的兴衰法则。《新京报》因此评价说:“高阳写清代,几乎篇篇精彩绝伦。”
◎是历史小说家,更是历史学家
在当下的时代,写历史的名家很多,写小说的高手也不少,但能写好“历史小说”的却少之又少。与同行相比,高阳有一大显著特征:他人是以历史写小说,高阳则是以小说写历史。
高阳一生著述约百部,将近三千万字。这些庞大著作的背后隐藏了高阳终生的一个悬念:是要成为历史学家,还是小说家?在高阳看来,历史着重事实,小说着重情感,但两者都要“求真”。
高阳将两者结合起来,他用小说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精神与历史面貌。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位历史小说家,更是一位历史学家。
为了求真,高阳经常阅读大量文献,考辨史料。他的煌煌巨著《慈禧全传》,据说是看完了几麻袋从北京运往台湾的宫廷秘史。《慈禧全传》中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比史书更像历史,能让人建立在格局中思考问题的能力。
华语小说家张大春评价说:“高阳是一个以小说造史的人”。金庸也毫不吝啬地说:“高阳是一流的历史小说家”。罗振宇也说:我受《慈禧全传》的影响实在太大,如果当年没读过这套书,也许今天就不会有《罗辑思维》这个节目。
清代的历史是一段从皇朝顶峰跌至谷底的历史,并对中华民族影响至今。因此,这段历史值得我们反复研读与深思。而最能影响大众对历史认知的,常常不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官方史书,也不是道听途说的饭后野史,而是那些在坊间传播最广、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历史小说——正如《三国演义》《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作品对国人大众史观的塑造作用。
因此,一部真正能够传达历史精神、还原历史面貌、塑造正确史观的“好历史小说”便显得尤为重要。而高阳正是这样一位真正关注和表达真实历史精神与历史面貌的作家,他所抱持的文化理想、以及对历史的揭示、对时代的建议,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高阳两部经典作品:一部《慈禧全传》,全十卷未做任何删减,全景式再现晚清风云的史诗级著作。以及一部《清朝的皇帝》(共5卷),从努尔哈赤开始,将开国雄主到日落西山的十一代清朝皇帝一一道来。《清朝的皇帝》为高阳诞辰100周年纪念版,并随书赠送“万国来朝图”海报一张和“清朝的皇帝”扑克牌两幅,数量有限。感兴趣的书友,还可在规格中选择“高阳遗珠之作”。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