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系统”是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共同设计、研发的面向国内珍贵存世古籍的介绍、浏览与可视化分析系统;是“《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建设”项目(2021 年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的重要成果。
该系统结合交互式可视化技术与语义关联技术实现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古籍的多维度查询与探索,展现不同文献类型、不同文字、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类型、不同地域的珍贵古籍的分布,以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为公众了解、学习中华典籍提供指南与线索。“《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系统一方面为大众打造了一种全新的了解、阅读、探索《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体验,为互联网环境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查阅提供了新的路径;另一方面,在展示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各方面信息后,也为专业用户提供了知识化、语义化的分析和研究工具。
此项目为 2021 年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优秀项目。
背景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灿若群星、独具特色的古代文献典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古籍,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文化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协同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推进《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评审和公布。自 2008 年以来,该项工作已先后进行了六次,全国 485 家机构/个人收藏的 13026 部古籍入选。这些古籍为 1912 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古籍。
如何让珍贵古籍里的中华典籍文化“活”起来,如何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大文化战略意义。在此契机之下,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数据支持下,通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系统”,将分散在不同批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整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了解古籍的入口与工具。其中,包括两种查阅入选名录古籍的方式,一方面支持用户精确查询,另一方面支持用户从文献类型、文种、版本朝代、版本类型四个维度联合筛选,逐步探索入选名录古籍的丰富细节。
系统 名录介绍
名录介绍页面依次从批次、空间、时间展开,介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各方面内容。文字介绍、多维度的可视化统计图表与书影缩略图的组合提供了一种便捷地、直观地了解《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方式,以洞悉中华文化之包容、中华典籍之丰富 ;其次,通过将这些存世古籍的收藏单位映射在地图上,系统提供了一个查看这些古籍当前分布的可交互工具,也对参与古籍保护、整理的机构予以特别展示;最后,回看过去,这些古籍也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定位与追溯。
名录浏览
名录浏览页面通过多字段检索与多维度导航功能,为用户提供了解古籍的入口与工具;且提供两种查阅入选名录古籍的方式,一方面支持用户精确查询,另一方面支持用户从文献类型、文种、版本朝代、版本类型四个维度联合筛选,逐步探索入选名录古籍的丰富细节。
名录分析
名录分析页面充分利用关联语义基础,对名录中隐含的人物关系与书目关系予以呈现,结合统计功能帮助用户进一步深入探索。
例如,在检索“资治通鉴”的情况下:点击一个节点(人物),与之相关的节点将在“相关人物”中列出,并标记了其所参与过的与“资治通鉴”相关的古籍数量;点击一条连线,则在浮窗中显示所连接的两个节点(人物)共同参与的古籍。
研发团队
项目负责人: 张志清
学术负责人: 史睿
产品负责人: 王军
概念设计: 王林旭
系统设计: 王瑞、王林旭
界面设计: 王瑞、孔繁煜
程序开发: 王瑞、韩勤
数据负责人: 包菊香、洪琰、龙伟、史睿
元数据设计: 龙伟、包菊香、王林旭
数据生产: 包菊香、张鸿鸣、王林旭、闫建飞、曹杰、张良、席云帆、张欣雨、徐礼涵、黄辉凡、徐艺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