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薛灵芸
原文:魏文帝改薛灵芸名曰“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为“针神”也。
译文:魏文帝改她的名字叫“夜来”。专攻针工,即使在深色围幛中,不用灯火烛光,裁剪依旧能够完成。不是薛灵芸做的衣服则皇帝不穿,宫中称她为“针神”。——《拾遗记》
②庚宣妇桓女幼
原文:桓豁女,字女幼。制绿锦衣带,作竹叶样,远视之无二。故无瑕诗云:带叶新裁竹,簪花巧制兰。女幼,庾宣妇。
译文:桓豁的女儿,字女幼。制作绿色锦缎束衣带子,上面有竹叶的图案,远远的看和真竹叶没有区别。因而无暇的诗句说:带叶新裁竹,簪花巧制兰。女幼,庾宣的妻子。——《女红余志》
③许允妇
原文:许允妇阮氏有古针,一生用之不坏。
译文:许允妻子阮氏有古绣针,她用了一生都没有坏。——《女红余志》
④张阿元
原文:丽嫔张阿元,性机敏。制昆仑巾,上起三层,中有枢转。玉质金枝,纫彩为花,团缀于四面。又制为蜂蝶杂处其中,行得三层磨运,百花自摇,蜂蝶欲飞,皆作攒蕊之状。又制为飞琼流翠之袍,趋步之际飘渺若月宫仙子。帝见之,指谓众嫔曰:“张嫔气宇清越。”又制绣丝绞布之裘、雪迭三山之履以进御。帝服其裘,穿其履,冠春阳一线巾。巾乃方士所进,云是东海长生公所服。帝珍重之,作宝光楼以藏焉,至是,始出服之。
译文:丽嫔张阿元,性格机敏。制作昆仑巾,上面有三层,中间有变换。玉金玉为枝,彩线做花,缝缀在四面。又把蜜蜂蝴蝶掺杂在中间,织成三层图案,图案中百花摇曳,蜂蝶飞舞都做出靠近花蕊的状态。又制作飞琼留翠袍子,行走时候飘渺的像月宫仙子。皇帝看见了并指着她对众嫔妃说:“张嫔气质清新优越。”又绣制丝绞布裘衣和三山满雪的鞋子进贡皇帝,皇帝穿她做的衣服和鞋子,头上戴春阳一线巾。春阳一线巾是方士进献,说是东海长生公穿的衣服。皇帝重视珍惜它并建造宝光楼用于储藏,到此才开始穿它。——《元氏掖庭记》
⑤马皇后
原文:马皇后,宿州徐王马公女。郭子兴以后妻太祖,其子与太祖不相能,以他事幽太祖别室,绝口食。后窃怀铛底饲之,值蒸馍馍熟,后乘热窃其一怀之薄乳旁,乳为之糜。幸郭妻张氏怜后,皇急阴解之。后知书,精女红。太祖每出军,一切军状皆属后。籍簿井井,虽喻时询之不少遗。暇即率诸校妻缝纫衣裲以备不给。后性俭,尝命练故织为衾褥以赐贫民,缉裁余缯帛及织工治丝有荒类者,纂集为衣帔以赐诸王公主。身御澣濯久纰不即易,曰:“此弋绨遗法也。”
译文:马皇后,宿州(今安徽宿州)徐王马公的女儿。郭子兴将其嫁给后来的明太祖做妻子,她的孩子与明太祖不和睦。用其他事情将明太祖幽禁别室,断绝饮食。皇后悄悄揣食物给她吃,正好馍馍蒸熟了,皇后趁热悄悄藏一个馍馍放在薄乳旁边,造成馍馍你懒。辛亏郭子兴妻子张氏可怜皇后,解了皇帝的燃眉之急。马皇后知书达理,精通女红。明太祖每次出征,一切军备都是马皇后准备。书籍书簿井井有条,即使留的时间不多也没有遗漏一本。闲暇时候便率领所以校尉妻子缝纫衣服以备不时之需。马皇后喜好简朴,曾经命将旧衣服做成被褥赐给贫民,将裁缝剩余的布料织成丝绸衣服送给逃荒的人,收集衣服、披肩赐给王爷、公主。身上的衣服穿了很久都不更换,说:“这是弋绨遗留的方法。”——《胜朝彤史》
⑥张皇后
原文:张后尝用白绫间新桑色绫,制衣。如鹤氅式服之礼大士,宫中称为“霓裳羽衣”。又后常手素绫作地,手剪五色绢,迭成诸佛菩萨妙像。宫中奉释教者,恒相仿效,谓之“堆纱佛”。
译文:张皇后曾经用白绫间新桑色绫来做衣服,比如鹤式大士礼服,宫中称其为“霓裳羽衣”。后来又常常用素绫打底,剪五色绢叠成诸佛菩萨妙像。宫中信奉佛像的人相互效仿,称之为“堆纱佛”。——《天启宫词》
⑦田妃
原文:余过雍丘谒刘文烈公祠,见明怀宗所赐宫花鹤补,精致异常,云出自田妃手制。
译文:我经过雍丘(今河南省杞县)拜谒刘文烈公祠,看见明怀宗赏赐的宫花仙鹤补子,异常精美,说是出自田妃之手。——《筠廊偶笔》
⑧蒋士铨母钟氏
原文:母姓锺氏,名令嘉,字守箴。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四十余,任侠好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