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流淌至今,它为我们后人留下了非常多的故事,今天小编我就来为大家讲述几个历史上的经典故事。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滕文公派他的使臣毕战去问孟子关于井田制度的问题。孟子对毕战说:“滕君选派你来问我,是对你的信任啊,你一定要好好地干。”毕战听了很高兴。他说: “我们滕国也打算实行井田制。”孟子高兴地说:“很好,实行仁政一一定从划分并整理田界开始,田界划正确了,给人民分配田地,制定官吏的俸禄都毫不费事了。”毕战说: “我们滕国太小,不用设多少官吏吧?”孟子说:“滕国虽小,却得有官吏和老百姓。
没有官吏,老百姓则没有人管;没有老百姓,也就没有人养活官吏。我建议:郊野用九分抽的贡法, 城池用十分抽一的贡法。公卿以下的官吏应有供祭祀的圭田,每家五十亩;如果他家还有剩余的劳力,一个劳力可再给二十五亩。无论埋葬或搬家,都不离开乡土。同住在一井田的各家,要彼此友好和睦相处,‘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持’。其办法是:每一方里的土地为一个井田,每一井田有九百亩,当中一百亩是公田,以外八百亩分给8家作为私田。这8家共同来耕种公田。先把公田耕种完毕,再来料理私人的事务。”
毕战说:“您说得好,我回去一定如实地转呈我的国君。”孟子笑了笑说:“ 我说的不过是一个大概,至于怎样去做,那就在于你的国君和你了。”毕战听了满意地告辞而去。后人用“守望相助”表示邻近各村落之间守护、望,互相帮助,以对付来犯的敌人或其他灾患。
说人喜嗔喻
典出《百喻经》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唯有二过:者喜嗔, 二者作事仓卒。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便生嗔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已过恶之人,以手扑打。傍人问言:“何故打也? ”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嗔、仓卒?而此人者道我恒喜嗔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傍人语言:“当今喜嗔仓卒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
过去,有个人跟很多人一起坐在房子里,他赞美另一个人品德很好,只可惜有两个缺点:一是喜欢发怒,二是做事急躁。当时,被说的人恰好在门外经过,听了这话,便发脾气,马上进屋抓住那说自己有缺点的人,用手去打。旁边的人问他:“你为什么打他呢?那人回答说: “我什么时候喜欢发怒和急躁了?这个人却说我常常喜欢发怒、做事急躁,所以要打他。”旁人说:“ 你现在的态度就是喜欢发怒、做事急躁的表现,为什么还要隐晦呢? 错误是一种客观存在。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是用行动去改正它,而不能用拳头、用威压去封住别人的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