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点有限的中国历史知识,不是在学校的课本里学到的,它来源于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我是1992年买的上海文化出版社84版的丛书。
(书柜6-2)
我国历史,悠久绵长,延续数千年来的文明史,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有些人,总在执着地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汇聚成为一部部宝贵的史书。如果说司马迁的《史记》是考古家的工具,那么被乾隆皇帝命名《二十四史》则是史学家的教材。
而对于我们平民百姓而言,了解自己老祖宗的历史最好的书籍,就是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它按照朝代分类,总共有11部650万字。基本上用白话文编写,人人都看得懂。采用章回小说的形式,即通俗又演义,但又不失去历史真实的面貌,介乎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之间的形式。书中还有插图,每个朝代的重要人物,每个篇章的开端都有白描画像,栩栩如生,耐人阅读。
1877年出生于浙江萧山的蔡东藩蔡,被誉为 “一代史家,千秋神笔”江南才子,在14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童”。后来他在宣统帝即位后考中了福建候补知县,打算步入仕途给国家效力。不料却因没有给上司上供,导致无人搭理。蔡东藩幡然醒悟,他少时饱读诗书,赞同古时文人“心怀天下”之志气,现在既然政途不通,于是他决心用文笔之力来记录历史,希望后人“以史为鉴”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当时清朝灭亡,市面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大清朝的历史,蔡东藩从大清开始书写就是为了用它来揭露大清朝的种种弊端,让大家看清清王朝的本质,警醒那些试图去复辟的人的所谓“复国梦”,激发民众接受新思想。清朝史的巨大成功,鼓舞了蔡东藩的创作热情,于是他开始继续按照这个思路撰写。从1916年到1926年前后十余年间,从两汉到民国,包含11部历史演义,650万字的巨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相继撰写并出版。
后来此书一版再版,是除了《二十四史》之外最为畅销的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也算是告慰蔡先生这笔耕不辍、坚持信念的一生。蔡东藩蔡先生正如他“少年怀抱功名,宦海唏嘘泡影。清风吹绝攀龙兴,吹起儒生秉性。林泉笔奋雷霆,稗史呵成巨鼎。千秋一揽东岳景,一揽河山万顷。”这首诗里所写,将天下兴亡之责揽于身上,并为之而努力付出,才能将我们中华民族这么多年的历史如实传承下来,让我们从古人身上看到真相、学习到经验和教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