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加藤清正为什么去打女真?

加藤清正为什么去打女真?

加藤清正为什么去打女真?梳理了一下加藤清正所攻打的女真部相关史料。资料来源比较杂,如侵则删。什么是兀良哈?根据“建州女真的迁徙与源流考述”《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年第6期的资料所考证

梳理了一下加藤清正所攻打的女真部相关史料。资料来源比较杂,如侵则删。

老满文图片_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

什么是兀良哈?

根据“建州女真的迁徙与源流考述”《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年第6期的资料所考证,兀良哈是朝鲜李朝对毛怜部的称呼。在满语里「毛怜部」可写作「murenka」,连读为「murengka」,其中「m-」为双唇音,容易变成同是双唇音的「*w-」,其语音「*wurengka」是朝鲜李朝所记“兀良哈”之来源,亦是后世图们江流域瓦尔喀部之“瓦尔喀(warka)”一词的来源。

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_老满文图片

加藤清正遇到的部落叫什么名字?

根据《宣祖修正实录》记载:

加藤清正遂引兵渡豆滿江, 深入老土部落, 攻陷城邬, 胡人四起邀击, 士卒多死伤。还由钟城门岩渡江,还入镜城。

根据川口长孺的《征韩伟略》记载:

老满文图片_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

老满文图片_满文老档_老满文和新满文

根据朝鲜人的史料,我们可以确定了虎之加藤所攻打的部落叫老土部。且攻破了四五个营(或者叫寨子)目前我们得到的有用信息就这么多。而日军并没有记载老土部有多少兵力,只声称斩首900,大胜而归,但好像也没搞到诸如牛马貂皮人参之类的战利品,亦或是没有记录。而根据朝鲜人的记载,日军是被老土打败后铩羽而归的。当时老佟部被破的寨子实际有多少人呢,我们后面会推算一下。

而根据《满文老档》太祖卷六七~七〇中所载各地方移居功臣中,就有老土部的身影。

老满文图片_满文老档_老满文和新满文

老土部的历史

在临近朝鲜的图们江上游左岸(今延边和龙县一带),分布着瓦尔喀人的安楚拉库、内河二路。据《满洲实录》载,明末二部中势力较强的酋长有罗屯(朝鲜人称之为:“老土”亦或“老佟”。其真名为:他塔喇·罗屯)、噶石屯、汪吉努等人。老土势力最大,在各方势力之间叛服无常。

朝鲜《药泉集》曾载“则会宁以南各邑。每被侵扰 者。皆由于老土部落。盖其地处于会宁,富宁,镜城之交。而又自长白山下南行则道路散出于明川,吉州,端川等地。故所谓老土者。处于形便之地。无时窃发。我人不能制。其在我国。诚为腹心之疾。肘腋之患。自会宁以南至端川各邑。设置数十山堡。皆所以备此贼也。”

根据朝鲜众多史料的记载,诸如《东岳集》、《汉阴文稿》、《梧里集》、《昆仑集》都曾有记载与老土部的冲突。隶属于瓦尔喀大部的老土部落一直是朝鲜人的死敌。“老土之强梁,实为国家百年之患,其窃居也,虽力不能驱去。”朝鲜咸镜道精锐骑兵多次捣巢,也没有什么用处,最终还是被崛起的建州女真所吞并。

“北兵使臣李守一多发军兵。焚荡老土部落。颇有擒获。朝廷以为大幸。加资赏赉。而馀种之伺衅窃发。犹不止熄矣。自清人起于建州之后。江内藩胡及老土,亇乙于等部落。没数驱去。江外杂种。亦皆尽徙。”

十六世纪末,建州、乌拉和朝鲜方面都极力争取老土,使其归附于己。

老土部落最早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便与建州发生联系。同年朝鲜申忠一与通事罗世弘、何世国等人出使建州,次年正月返回朝鲜,写下《建州纪程图记》一书。该书提及“毛狑卫酋胡老佟,以战马七十余匹,獤皮百余令为礼,十二月初生投降云”。由于安楚拉库部本是明第三毛怜卫的后裔,因此,老土被称作“毛狑卫酋胡”,“老佟”就是图们江西侧安楚拉库瓦尔喀部的一个首领老土。

满文老档_老满文图片_老满文和新满文

关于老土部的人数,《清史稿》列传四十五记载 -“祖罗屯,国初以八百户来归,编牛录”

同时《吉林他塔喇氏家谱》中记载的更为详细“吾族系瓦尔喀部,安楚拉库内河人。始迁祖罗屯(老土)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率八百户来归太祖,隶正红旗。康熙十年(1671年),后人移驻吉林,世袭镶红旗二佐领,虽丁口日繁,然皆族矣。”

也就是说到了1597年,老土部归顺努尔哈赤的部落人数是800户,每户按6人算,全族老少青壮有4800人。这在当时归降努尔哈赤的部落中已经不算少了

努尔哈赤在合并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各种势力从而统一全体女真的过程中,频繁地从事过一种显著事情把新从属的周边地域居民大量徙到满洲国内。在《满洲实录》和《满文老档》中,大约从1591年(在《满文老档》中是1607从年)起,就一再出现过努尔哈赤征服周边各地将其居民“编户带来”的记载:

满文老档_老满文和新满文_老满文图片

由于老土主动归降努尔哈赤,是出于对建州势力的顾忌而表现出的示好行为,并不代表努尔哈赤对图们江瓦尔喀经形成了实际管理和统治。老土归降建州后,努尔哈赤并没有进兵图们江收编瓦尔喀,故给予了乌拉可乘之机。

海西女真自然也早就盯上了瓦尔喀部,近邻的乌拉部最为积极,甚至联合叶赫进行瓜分行动,大肆抢掠部落百姓据为己有。一度将安楚拉库、内河二路受乌拉部的羁縻范围,其地理具体方位长期未明。

《满洲实录》“将满洲所属瓦尔喀部内安楚拉库、内河二处路长罗屯、噶石屯、旺吉努三人许献叶赫,请其使而招服之。”

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_老满文图片

由于此时罗屯(老土)已经名义上降服于努尔哈赤。不能坐视瓦尔喀部众丢失的努尔哈赤由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努尔哈赤派五弟巴雅喇、长子褚英和将领噶盖、费英东等领兵一千,征讨安楚拉库路(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一带),“取其屯寨二十处,其余尽招服之。” “获人畜万余而回。”;同时攻取内河路(松花江上游一带)。胜利后赐巴雅喇为卓礼克图,褚英为洪巴图鲁。

推算一下老土部被攻破村寨之人口

老满文图片_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

接上回,1592年加藤清正声称自己率领8000日军外加3000朝鲜伪军,一举攻破瓦尔喀部的老土部落村寨四五个,而努尔哈赤收服了被乌拉部抢去的瓦尔喀安楚拉库部的二十个屯寨,部族均被召服,抓来是部落男女老少外加牲畜也不过一万多,我们就按20个寨子有1万人高估。四五个寨子就是男女老少2000到2500人,内有青壮五六百人。

以上是我们高估的情况,就部落生存而言,一般来说女真部的牲畜数量往往要多过其人口数量。

我们将寨子人口减半来推算,那么五个寨子就是1000到1250人,内有青壮二三百人。

也就是说加藤清正,多则杀掉老土部四五寨一半的人口(男女老幼),亦或者大半的人口才能凑到900多颗首级。前提还得是老土部这四五寨的村民都不逃跑。

目前我不清楚日军是否有杀女人和小孩首级记功的习惯。

老满文和新满文_老满文图片_满文老档

自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出兵后,由于老土部早年就投靠了努尔哈赤,故而努尔哈赤并没有完全吞并他的想法依旧让他的部落生活在原地,并与其加强了合作。乌拉部主布占泰率兵进犯图们江中下游之后,稳城、锤城、会宁一带女真人,纷起“投入老土处”,成为“老土支党”。其部落实力不降反升。

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_老满文图片

朝鲜认为“西方老土,北方忽温乌拉部,皆非寻常之比”,提出“北备忽贼,南拒老土”的对策。特别视老土为北道之祸根,“必须先除此胡,绝其祸根,北方可无事”。

但是此后两年朝鲜派兵攻打老土和乌拉部主布占泰皆遭惨败。老土年已七十,“气势之盛,非复囊时”,可是他有九子,“子枝强盛,徒众甚多”,而且“皆有勇力”,朝鲜认为北道之受扰,“诸部之畏惮”,全在有九子也。

老土部的结局

老满文和新满文_老满文图片_满文老档

李氏朝鲜方面,在两年内连续战败,在1600年,为了讨回颜面,惩戒藩胡,发兵三路攻打瓦尔喀。《李朝实录》“自张主部落,至个乙外部落,无虑千余家,一时焚荡,烟焰涨天,士气自倍,贼不敢近。”战后朝鲜甚至声称杀其部落上万人,这显然就是吹嘘,毕竟也拿不出具体的人头斩获可以证明。

老土部落遭到袭击后,拔营移入惠山不远之地,该地为努尔哈赤的势力范围,努尔哈赤为进一步笼络老土,在其的支持下,同年老土出兵反杀回去,直接灭了朝鲜的守边藩属马赤哈并斩杀其北道总兵。

朝鲜欲向建州索要老土,但也知道“老土既附老酋,则老虏之心,必不肯因我一言,缚送已附之党”。可见老土此时完全臣服建州。

老满文图片_老满文和新满文_满文老档

梨坡胡人向朝鲜进告称,“往年北道总兵,与老土相战时,北道人物被掳者,善手铁匠,今在老酋城中”,说明老土的手下努尔哈赤已经能调用,之后努尔哈赤又将其部族被编为两个牛录(共600人),令其族人统之。

努尔哈赤还利用联姻方式,进一步密切与老土部落之间的关系,努尔哈赤不但嫁妹与老土,还将女儿嫁与老土之长子阿老。

《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有“国初率八百户来归,居五大臣之列”

老土在列为五大臣之一,其原因是在当时归降的瓦尔喀部女真中,其部众是最多最强的,其次则是该部早年主动投靠努尔哈赤,未有大的兵伐,故而给予了极高的待遇。

某些历史发明家整天脑补,连老佟的地理位置都整不明白,还好意思讲历史,甚至把努尔哈赤带主力在图们江打败加藤清正的故事都给编出来了。

老满文图片_满文老档_老满文和新满文

上一篇: 魏郎中京兆鱼豢撰 富平张鹏一辑
下一篇: 《三国演义》思想内涵三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