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盾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背负杀害国君的罪名,兢兢业业一辈子,却被史官记上“赵盾弑其君”的罪名。赵盾没有想过要杀死国君,相反,国君一直想杀死赵盾。
晋灵公准备杀死赵盾,也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可能因为两个不是一类人,赵盾勤勤恳恳,而晋灵公只想吃喝玩乐的时候不想听赵盾啰嗦。历史上的昏君不是一向这样吗?
赵盾
晋灵公以饮酒的名义邀请赵盾,暗伏杀手。赵盾侥幸逃脱,但随从死了一堆,春秋时期,忠义为人之处事的标准,作为臣子的如果没有忠义,没法立足,那业没脸活了,国君不喜欢,就逃吧,于是赵盾出逃。到边境就回来了,因为他的族人赵穿很生气,带着人把晋灵公给杀了,不杀晋灵公,赵家会被灭族的。
晋国的太史董狐把这件事给记录下来,并拿着记录在朝廷上给大家看,“赵盾弑其君”赵盾把他的君主给杀了,赵盾为自己辩白说,我没有这样做啊,我没干啊,我在逃跑啊。董狐说,你是国家大臣,主持朝政,国君死了,难道不是你干的吗?你正在逃跑,但你没出国境啊,你还在晋国,你在晋国,国君死了,你也不惩办凶手,难道国君不是你杀的吗?赵盾很无奈。
孔子给董狐点了个大大的赞,“良史”。
而在百年后的齐国,又发生了国君被杀事件,齐国权臣崔杼杀了齐庄公,庄公不仁,和崔杼的妻子偷情,崔杼不义,设计杀害庄公。春秋的历史上发生多次君臣互相砍杀事件。
齐国的太史记录“崔杼弑其君”崔杼杀了他的国君,太史在朝廷学着董狐那样也给大家看,崔杼没有赵盾的修养,提刀就把太史给杀了。坏人总想有个好名声,好人害怕有坏名声。太史的弟弟,继续写“崔杼弑其君”,在朝廷上拿给大家看。崔杼气坏了,你死脑筋啊 ,不会改改吗?又把太史杀了。太史还有个弟弟,继续这样写,大有前赴后继的趋势,崔杼没招了,总不至于杀了所有的太史官吧。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崔杼把太史都杀死了,安排好后事,拿着笔和竹简赶快跑过来,半路听说事情已经如实地被记录下来了,才回去。
崔杼杀史官
另一件使宋太祖赵匡胤的事。有一天宋太祖正在玩鸟,玩得很高兴,下人报告有官员求见,要报告很重要的事情。宋太祖没有办法只好收鸟去办公了,但官员报告的全都事芝麻小事。太祖有点窝火,不是有重要的事情吗,重要的事情呢?那官员不慌不忙的回答,我这些事比玩鸟重要。太祖一听,大为光火,拿起身边的板凳一顿猛揍,板凳劈头盖脸的咋下来,牙齿都打掉了,这官员趴在地上满地找牙。宋太祖发泄完了,脾气没了,看这官员血淋淋的满地找牙,不由得好笑,牙都掉了,你还找什么?这官员又不紧不慢地说,史官肯定会要证据的,史官会把这件事记上的。宋太祖一听,有点慌了,赶紧赏了这官员一些钱财,官升一级。
赵匡胤
史官,历史的书写者,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随便翻一翻史书,你正在看他们写的故事,他们记录的史事。
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史官,才使恶人畏惧,他们虽然在历史的洪涛中掀不起一点点的浮沤,可他们用笔记录了一件又一件历史事件。谁也逃不脱历史的评说,孔子编撰《春秋》,乱臣贼子很恐惧,他们也许逃脱了当时的惩罚,但他们逃不脱历史的审判。史官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事,什么错误的事情,警醒后来的当政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史为镜,可以正行为,秦桧一时权贵,现在不也是跪了一千年了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