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孝庄秘史》里面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是真事吗?史料有哪些记载?

《孝庄秘史》里面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是真事吗?史料有哪些记载?

《孝庄秘史》里面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是真事吗?史料有哪些记载?在清朝诸多历史疑案中,孝庄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一案最为世人所知,也最为津津乐道。加上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孝庄秘史》《康熙王朝》进行推波助澜

清朝诸多历史疑案中,孝庄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一案最为世人所知,也最为津津乐道。

加上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孝庄秘史》《康熙王朝》进行推波助澜,和百家讲坛《正说多尔衮》对多尔衮的艺术化解读,使得这个话题愈演愈热。

朱厚照野史_朱厚照轶事_明史朱厚照

《孝庄秘史》剧照

关于“孝庄太后下嫁”的问题,早在民国初年就已经成为著名的疑案,正像著名明清史学者孟森教授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讲的,孝庄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之事,“无南北,无老幼,无男妇,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孟森先生自己也写了一本《太后下嫁考实》的著作专门讨论。

朱厚照野史_朱厚照轶事_明史朱厚照

孟森教授《清代野史》

为此还以顺治皇帝的名义下诏,公然宣称“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朕贵为天子,...,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

就这样,清朝皇太后要公然下嫁给一位臣子,虽然这位臣子的身份不一般,就这样摄政王多尔衮成了顺治皇帝的便宜父亲。诏书中说得非常直白,年轻的孝庄太后空虚难耐,独守寂寞的空闺房,为此自愿下嫁给刚刚经历丧妻之痛的多尔衮。甚至有些传闻或笔记中认为,早在皇太极时期,当时还是庄妃的孝庄已经和小王子多尔衮两情相悦,暗渡陈仓了,只不过被皇太极截胡了,这时候的结婚,终使两人夙愿得偿,这也是《孝庄秘史》的主要创作来源之一。

加上南明名臣张煌言(字苍水)作《满洲宫词》:“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大多数学者专家都认为这就是张煌言讽刺清朝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讽刺满洲女真落后的风俗。

朱厚照轶事_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

张煌言之墓

刚好乾隆皇帝大搞文字狱,对满洲女真的很多乱七八糟的陈年往事的史籍资料进行全面删减销毁,导致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资料少之又少,这反而进一步加深了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传闻的可信性。

孟森教授还记载:“及乾隆朝纪昀见之,以为此何事也(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事),乃可传示来兹,以彰其丑乎?遂请于弘历削之,是后鲜有知者”,也认为是乾隆皇帝删除销毁了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证据,来洗白清朝。

后面众多史学家和学者教授也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迄今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之所以会变成这样,都是因为孝庄太后下嫁与否,都是证据缺乏,大多数都属于推论,故而难得一致。

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轶事_朱厚照野史

皇太极和多尔衮剧照

对此,我们探讨一下孝庄太后下嫁的那些理由和资料记载,得出我们自己的看法。

一、根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破例追封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不是皇帝死后追尊为皇帝的做法就是太后下嫁的证据之一。其实这种生前不是皇帝死后追尊为皇帝的做法,不能算破例,虽然清朝没有这种例子,但是以前的历史中这种先例很多。

比如明朝就有两例这种死后追尊为皇帝的例子,一例是朱元璋太子朱标,未等到登基就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欲绝,立朱标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后来朱标也被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另外一例是嘉靖皇帝之父朱祐杬,原为明朝藩王,死后,因为明武宗朱厚照无后,嘉靖皇帝以旁系入承大统,开展大礼议,先是尊称其父为“本生皇考恭默献皇帝”,最后上尊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嘉靖皇帝是正德皇帝的堂弟,入继后,慈寿皇太后张氏尚在世,嘉靖皇帝称之为圣母,但这不能证明兴献王生前与慈寿皇太后有什么暧昧关系。

而且清朝也追封努尔哈赤为清太祖,皇太极为清太祖,甚至还追封了肇祖、兴祖、景祖、显祖等等一大票祖宗为皇帝,除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之外,其他祖宗既没有称汗,也没有当过摄政王,只是明朝一个普普通通的臣子,这都可以尊为皇帝,而作为清朝第三大股东又摄政多年的多尔衮死后追尊为皇帝的谥号,是在情理之中的,谈不上什么破例。

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轶事_朱厚照野史

关外三陵

至于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的最早记载是在多尔衮死后两个月以后的事了,苏克萨哈等人告发多尔衮生前谋反篡位等罪行的上奏文中提到的,其中提到多尔衮“又亲到皇宫内院以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夺立,以挟制皇上”。这是揭发他亲到皇宫内院去诬蔑清太宗皇太极和挟持顺治皇帝,有篡位的意图。

如果多尔衮真的正式娶了孝庄太后,并且如同张煌言诗中所说的“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那样,还邀请群臣大肆庆祝一番,那么多尔衮应该随时随地的都可以住在皇宫内院,而“亲到皇宫内院”就不会被揭发成罪状了。

因此,这份上奏文恰恰反映了多尔衮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去皇宫内院的证据,而且作为与多尔衮为同一时期的人物所写的奏章,这应该属于权威的第一手资料。

而且当时清朝入关不久,宫廷礼法都属于草创阶段,没有后来的那么繁琐复杂。满洲女真还在关外的时候,没那么多规矩,亲属朋友、亲信官员、外藩首领,甚至旗下奴才都可以进入满洲女真部落的内廷。

比如《东华录》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上召诸觉罗人内廷赐宴,叙家人礼”。《清实录》也记载过“外藩来朝,蒙古贝勒塔赖穆库率小台吉塔布市等,具筵于清宁宫进上”。

朱厚照轶事_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

《清实录》

到了顺治时期,多尔衮负责整个清朝军政大事,进入皇宫内院是很正常的,但这不能说明已和孝庄太后成婚。

二、根据《皇父摄政王起居注》的跋曾有过“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的记载。跋言称“清季宣统初元,内阁库垣记。时家君(写这本书跋言的作者刘文兴父亲刘启瑞)方任阁读,奉朝命检库藏。既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遂以闻于朝”,这被视为强有力的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强有力的证据。这的确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但是刘文兴记载的可不可靠,又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点。

三、《朝鲜王朝实录》的相关记载,清王朝曾经派遣使臣赶赴朝鲜递交国书,国书中有“皇父摄政王”这一词语,朝鲜国王感到好奇,因为以前都是“皇叔父摄政王”,问使臣这是什么意思?清朝使臣说这次“叔”这个字需要去掉,现在多尔衮的朝贺之事和清朝皇帝是一体的。事后朝鲜国王与近臣讨论到此时,朝鲜国王和近臣认为:“似是已为太上矣。”也就是认为多尔衮已经成为清朝太上皇了,这段史书记载虽然未提及孝庄太后下嫁一事,只是朝鲜君臣对“皇父”的提法的疑惑导致对多尔衮地位的猜测。

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轶事_朱厚照野史

《朝鲜王朝实录》

四、那就是南明张煌言的那首名诗:“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这确实是在说太后下嫁,但学者专家对这首诗也各执一端,有的说这是证明孝庄太后下嫁的确凿证据。有的则说这只是诗句而不是史料,张煌言一直都在反清复明,他这属于诗人笔墨的挥洒,对清朝恶意的揣测;再加上张煌言一直都是据守在浙东山地和沿海一带抗击清军,对清朝宫廷情况恐怕不是很了解。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从“皇父摄政王”一词推衍出来的贬低清廷的言论,不能作为史料。

五、根据《清实录》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谕大学士、内务府总管等,太皇太后疾大渐时,谕朕曰:‘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有些学者就认为孝庄太后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清朝帝后丧葬相关礼仪制度,正是因为曾经下嫁过多尔衮,所以与皇太极合葬不合乎情理,最终导致孝庄太后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

实际上,清朝刚统一天下没多久,作风质朴,没有很多礼仪制度,丧葬礼仪制度也不完善,而且那时候的清朝刚平定三藩之乱,只能一切从简,顺治六年(1649年)的时候还出现过孝端文皇后与已火葬的皇太极合葬的事情。

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野史_朱厚照轶事

三藩

后来清朝各种礼仪制度都完善了,特别是将火葬改为土葬,地宫的设置比较豪华、严密了,死于皇帝安葬之前的皇后、贵妃可以同入地宫合葬,若死于皇帝之后,就不再打开地宫合葬,而是另建陵单葬。

比如顺治孝惠章皇后,即未合葬孝陵,而另葬孝东陵,雍正的孝圣宪皇后(乾隆帝之生母)另葬泰东陵,嘉庆的孝和睿皇后另葬昌西陵,道光的孝静成皇后另葬慕东陵,咸丰的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另葬定东陵等等。

明史朱厚照_朱厚照轶事_朱厚照野史

清西陵

这些例子都表明不能因为她们未与丈夫合葬而证明她们有什么私人问题。况且她们都知道自己死后葬在什么地方,甚至亲自去过自己陵墓阅视。

总之,现在关于太后下嫁的推理和证据都有真有假。

在没有发现更为确凿的史籍资料发现之前,我们依然只能各执一词。

上一篇: 有什么南北朝历史书籍推荐?
下一篇: 大明王朝的奇葩帝王,自己封自己将军,为了场小战役御驾出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