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野史 > 最近看唐史,想知道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的区别在哪里?

最近看唐史,想知道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的区别在哪里?

最近看唐史,想知道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的区别在哪里?先说节度使。何为“节”?节就是节杖,代表皇帝最高权威的一种凭证,就如同后世的尚方宝剑一般。汉魏时,领兵外出的大将如果能得到“节”,那是了不得的荣誉和权力。

先说节度使。

何为“节”?节就是节杖,代表皇帝最高权威的一种凭证,就如同后世的尚方宝剑一般。

汉魏时,领兵外出的大将如果能得到“节”,那是了不得的荣誉和权力。魏晋时大将获得“节”的档次有三等,分别是“假节”、“持节”、“使持节”,其中最高的就是“使持节”,使持节的大将,有权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吏。——这就是“节”的威力。

说到唐朝,唐朝初年在边境重要地区设置了军区,委派大将镇守。这个镇守的大将最早时叫做“大总管”或“总管”,后来改成“大都督”或“都督”,管辖的军区就叫做“大都督府”或“都督府”。有时候为了加强这位大都督或都督的权威,皇帝会给他“使持节”的权力,这种持节的都督有时候就会被人叫做“节度使”。——当然,这时还没有这个官职,仅仅是大家这样称呼。

到后来,“节度使”这个称呼就从非正式的口头称呼变成了正式官职,景云二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这就是最早的“节度使”。

此后到开元天宝年间,朝廷在边境地区一共设置了十个军区,委任了九位节度使,一位经略使,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天宝十节度”。

节度使是纯粹的军职,只能掌管军队。我们平时常说节度使权力极大,军事、财政、民政无所不管,这其实是因为每一个节度使都兼任了其他官职的缘故,比如兼任了度支使,于是就掌握了财政权。兼任了营田使,于是就掌握了管理屯田的权力,又比如兼任了采访处置使,于是就拥有了监察行政权。

下面再说观察使。

我们都知道,唐朝时,把天下划分为若干“道”,比如贞观时划分为十道,开元时划分为十五道。——但请注意,这个“道”并不是行政区划,它其实是一个监察区。这个有点象西汉时期的“州”。

既然是监察区,那肯定就得有监察官员。开元时设立十五道,就委派了十五位官员分别到各道去监察,这十五个监察官就叫做“采访处置使”。本来采访处置使仅有监察权,但在实际操作中,采访处置使的权力很快就膨胀了起来,到天宝末年甚至发展到了擅停刺史职务的地步了。

所以,请注意,“道”的主官,就是采访处置使。——到安史之乱时,采访处置使被改称为“观察使”。

然后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出于种种原因,朝廷在全国各地广设藩镇,前后共设立四十七道,成为藩镇。也就是说,藩镇的主体就是“道”。而我们前面说了,“道”的主官,就是观察使。

如此一来,在地位非常重要的地区,朝廷委任节度使领藩镇,那么这个节度使必然是同时兼任观察使的。在不太重要的地区,朝廷就不设立节度使了,直接以观察使领藩镇,那么为了掌握军权,这个观察使必然是要兼任团练使、防御使一类的军职的。——这时节度使的军区和观察使的监察区已经合二为一了,而道(或者说是方镇),也就从一个监察区变成了一级真正的行政区划。

最后说说经略使。

经略使和节度使一样,都是军职。经略使设置得极早,早在贞观二年,就是延边各州设立了经略使。但经略使的职责,我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史料。不过《新唐书·百官志》讲经略使的考核标准,称“经略使以计度为上考,集事为中考,修造为下考”,从这个考核标准来看,似乎是以经济事务为主的?

不过天宝十节度中,就包括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这个经略使下面又管了四个经略使,到后来,这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就改成了岭南节度使,下面管的那四个经略使,后来也各成方镇,其中桂管改成了观察使,其余三个(邕管、容管、安南)都是以经略使领镇。——这也是元和方镇中仅有的三个以经略使领镇的方镇。这大概是和它们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

总之,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的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节度使是持节的,拥有专杀的权力。观察使、经略使不持节。——所以,在级别上,肯定是节度使要高于观察使和经略使。另外,观察使是监察-民政系统的官员,而节度使、经略使则是军职。

上一篇: 二拍的作者是谁
下一篇: 想系统的学习历史,该阅读哪些书籍?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