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持续更新,有好的书会不断更新,历朝历代的都会逐渐更新出来,本文结构:1.历史小说(适合非专业人士)先秦东周列国志
推荐理由:
“羽翼信史而不违”,是古代文学评论家所认同的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小说中,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也许只有《东周列国志》了。这部煌煌一百零八回的小说巨著,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冯梦龙继“三言”之后的又一小说佳作。这本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据史实录,“事取其详,文撮其略”;“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这本小说虽然是明人的作品,但是读起来却并没有什么太大困难,甚至简练的古风让人更加欲罢不能。面对此起彼伏繁杂错综的事件,你来我往既多且乱的人物,冯梦龙充分展现了其杰出的组织素材的能力和深厚的叙述描摹的功力,使得小说信守史实,脉络清晰,堪称一部真正的历史教科书。
原文摘录: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夫以智御智,如用石压草,草必罅生。以暴禁暴,如用石击石,石必两碎。故弭盗之方,在乎化其心术,使知廉耻,非以多获为能也。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修订版)
推荐理由:
本书描写了东周到楚汉之争的历史。 看半小时漫画,通五千年历史,用漫画解读历史,引领阅读新潮流。仅仅通过手绘和段子,二混子就捋出清晰的历史大脉络:春秋战国像个班级、大秦过把瘾就死、三国就三大战役、魏晋乱世多奇葩、南北朝盛产败家子、大唐酷炫民族风……掀开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略去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每一页都有历史段子,每三秒让你笑翻一次,而二混子手绘的帝王将相则是又贱又蠢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曹操、孙权,全都和你我一样,有优点和缺陷,有朋友和敌人,他们在历史关键节点迸发出的惊人能量铸就了三千年的精彩中国史。
而你在笑出腹肌的同时,不知不觉已经通晓了历史。内容比较浅显,但是重要的历史事件描写的挺全面的。适合想要了解历史的人作为入门读物。尤其适合小孩子历史的入门教材。
原文摘录:
历史都是人创造的,是人就有人性, 战国时代就是人性最好的注解。 明明你已经是个国王,吃不愁穿不愁,还被无数美女围着, 你发发朋友圈享受下生活不好么?干吗还要去打打杀杀呢? 你别不理解,要搁你你也一样,好比你的同事张大牛, 能力平平,却当上了经理, 即便你衣食无忧,你还是会想:哎我去!为啥不提我? 这就等同于战国时代,在你旁边放个弱鸡国家, 土地还肥得流油,你也会想: 哎我去,老子才应该有这样的土地! 这就是人性,永远不满足。 当然了,人性还有更多正能量的部分, 所以会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大义、廉颇负荆请罪的知耻, 还有荆轲刺秦王的壮烈。 所以我们说,历史没那么玄乎,历史人物也没那么遥远, 所有这些事儿,都是人干的。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
推荐理由:
本书描写了汉朝到魏晋的历史。 看半小时漫画,通五千年历史,用漫画解读历史,引领阅读新潮流(《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是《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书的第2部)。
仅仅通过手绘和段子,二混子就捋出清晰的历史大脉络:春秋战国像个班级、大秦过把瘾就死、三国就三大战役、魏晋乱世多奇葩、南北朝盛产败家子、大唐酷炫民族风……掀开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略去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每一页都有历史段子,每三秒让你笑翻一次,而二混子手绘的帝王将相则是又贱又蠢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曹操、孙权,全都和你我一样,有优点和缺陷,有朋友和敌人,他们在历史关键节点迸发出的惊人能量铸就了三千年的精彩中国史。
而你在笑出腹肌的同时,不知不觉已经通晓了历史。
原文摘录:
天下四分五裂乱糟糟, 孙家打下江东乐淘淘, 曹操抱着皇帝牛哄哄, 刘备到处蹭饭赤条条。北:马腾韩遂常约饭、袁绍死磕公孙瓒 中:曹操玩命砍陶谦、刘表手滑捅孙坚 南:张鲁刘璋不对付、孙策玩转江东区。
秦朝大秦帝国系列
推荐理由:
大秦帝国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帝国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在这部堪称鸿篇巨制的艺术佳构中,作家力图艺术地再现,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战国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原文摘录:
为商之道:智不足以通权变,勇不足以临机决断,仁不能取予自如,强不能守定心志,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
这便是命-每个人都降生在一定的人群框架里,底层框架贫穷萧疏却极富弹性,可以任你自由伸展;上层框架富丽堂皇却生硬冰冷,注定你众生都得优游在这个金铜框架里而无法体验底层布衣的人生奋发。上天衡平,冷酷如斯!天命预断,冷酷如斯!夫复何言
当国莫怀旁观之心。为父时而能说得几句明彻之言,根由便是没有当事之志,而宁怀旁观之心也!隔岸观火,纵然说得几句中的之言,又有何用。 人各无愧,事便可为。
流血的仕途
推荐理由:
这本书试图采用镜像法则,站在李斯的角度,以正史记载为基准,正史不到之处,则辅以合理的推断和揣摩,接续空白,贯穿前后,对李斯的一生进行详细还原,使之丰满而完整。
一介布衣李斯,三十岁时仍一文不名。 他只身来到秦国,历尽磨难,差点死掉。后逢偶然之机,终成大秦丞相吕不韦三千门客之一。 在一次秦王出行中,他未经允许,冒着杀头之险,面谏秦王,从此被秦王注意。其后数年,李斯受命于秦王,小心翼翼做着幕后工作,生活作风极为低调。他暗中观察当时的政治局势,隐忍待发,默默协助秦王离间六国、削权重臣、夺取军权、震慑宗室,将少年赢政一步步推向权力之颠……
面对史上最强悍的大老板秦始皇,周旋于吕不韦、嫪毐这样权倾天下的竞争对手,李斯韬光养晦,蓄积势力,于不知不觉中崛起为大秦决定性人物!
原文摘录:
心变则爱憎变 天地无终极,人命如朝霜。千年之后,《吕氏春秋》尚在,你我却已皆归于黄土,与草木同朽了 歌德说过一句浪漫凄美的话:我爱你,与你无关。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一个人不能选择他的出生,也无法选择他所处的时代。数算五千年长河,留下的史书典籍,对后人来说,已是多得用一生都无法通览一遍。尽管如此,在中国的土地上,历朝历代都有着无数鲜活的生命和感情,一样的五谷杂粮,一样的男欢女爱,一样的悲喜情仇,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经历,却不曾在史书上占得只言片语,史官们也不曾慷慨地为他们记上哪怕随便一笔。
汉朝项羽与刘邦
推荐理由:
这本书和其他历史类书籍的最大区别在于作者,它的作者是日本作家。一个日本作家能够写出一本历史书籍,评分竟然还这么高,实在是值得一看。
一个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一个是屡败屡战、打不过就跑的汉中王。中国历史上,可能再没有比“楚汉争霸”更富戏剧性,更具有传奇色彩的双雄对诀!
这是一部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争霸史,也是一场项梁、萧何、韩信、张良、陈平等风云人物权智对决的精彩大戏!项羽一世英雄,何以最后兵败垓下?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如何崛起于乱世而成为汉代开国皇帝?贫士韩信因何脱离项羽转投刘邦?张良如何成为中国不世出的大军师?陈平的连番毒计、赵高的变态欲望、章邯的无奈戈,项梁的薄命、彭越的寡情、侯生、蒯通、陆贾魔术师般的谋略,人世的善与恶、义与欲、人心的险恶与脆弱,刚犯与阴柔,随着司马辽太郎笔下一个个鲜活人物的进场与退场,引领读者经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而故事在结尾处迎来高潮,如弦断般戛然而止……
原文摘录:
人们后来才渐渐明白,皇帝是这片大地上的唯一权威,皇帝一人掌握着这套官僚体制的大网,只有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将网收拢开来,一切都由他说了算。而且,只有皇位可以世袭。既然贵族这一根本上就说不清楚的中间阶层不复存在,皇帝本人就得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了。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皇帝孤零零吊在一颗大树上,下面全是平民百姓。这岂不是意味着:只要把那家伙拽下来,自己就能当上皇帝了。这个奇特而又符合情理的念头,在很多平民百姓的头脑里滋生出来。如此怪诞的政治理念在之前的历朝历代从不曾有过,这肯定也是目前这套制度的创立者始料未及的。
汉朝那些事
推荐理由:
对于讲述汉朝整个朝代的小说并没有找到想明朝那些事那么出彩的书。这本书从名字上看好像有点仿写的意味。但是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精彩,这本书作为非专业人士了解汉朝历史书籍的话还是很出彩的。全新的构思全新的笔法全新的视角,带你走进大汉帝国四百余年那段激情澎湃的历史。草根历史学家飘雪楼主白话正说大汉帝国兴衰史!全景再现中国最争议王朝的兴衰与没落!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党锢之祸、黄巾之乱……
原文摘录:
景帝之威,在于不变;慧,在于因时;机,在于应事;战,在于制气;畏,在于惧小;智,在于制大;战乱,在于断然;服众,在于正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攻守易势 寇可往,我亦可往!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汉武帝 十年养气。养骨气、养义气、养勇气、养和气、养浩然正气 刘彻:攘外必先安内 趁着天气好 赶紧晒素草 刘彻 :骠骑将军最大的优点,就是天生富贵,不受框束,怎么打都赢! 刘彻:“他娘的那些个呆鸡,就等着看朕的笑话! 朕既然能把一个骑奴提拔为大将,就照样敢立个歌 女做皇后!” 他娘的那些个呆鸡,整天在朕的背后叽叽喳喳,说朕 要不遗余力的确立卫青在朝中的威信,他们说了,这么看就对 汉军威武,大将军威武。
三国三国演义
推荐理由:
懒得说了,这本书你都不知道的话,建议不要看历史了
原文摘录:
最喜欢开场诗了,道尽人生,开场诗是明朝大才子杨慎写的,特别有才华的一个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卑鄙的圣人
推荐理由: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公元189年秋,曹操逃避董卓追杀,躲到老友吕伯奢家。吕家人磨刀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却疑心他们要谋害自己,断然砍杀吕氏全家;逃出门正好遇到吕伯奢打酒归来,问他猪杀好没?曹操惊愕中将热情的吕伯奢一刀捅死。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吕布,为激励士气,他火烧城门断绝后路,但一开战就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赶紧仓皇回撤,穿过自己刚才点燃的熊熊大火,胡子烧焦了一半,正在残余人马垂头丧气的时候,满脸烟灰的曹操沉思半晌,突然下令立即夜袭吕布,因为他算到吕营刚刚得胜,此时必然松懈!果然得计。公元220年3月15日,临终前,这个一代枭雄的遗言却如此温柔:老婆们要学会做鞋子来卖,挣钱养活自己,想改嫁的就改嫁,说完永远合上了他的眼睛。
原文摘录:
曹操和楼圭的对话。曹操:“子伯,我在家乡有一个朋友叫秦邵、他是个穷种地的,莫看他有连饭都吃不饱,得靠我家接济、可我打心眼里羡慕他过的日子·····。现在我真的看不到一点儿希望,人如果能够选择出身、我宁愿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户家里······那样的日子虽不富裕,但耕种锄刨至少不会受别人的白眼······。”楼圭:“孟德见谅,刚才我是无意的······其实你想得太多了,人既然生下来就必须要面对现实,只要无愧于心也就罢了。王子文没日没夜地习学读传为的就是找到希望、许子远整天东跑西蹿,到处巴结人为的也是找到希望,我游历西凉其实也一样·····。只要你行得正走得直又何必管人家怎么说东道西呢?好好当差吧、有朝一日匡正家族的名声,重振你们曾家曹参丞相的耀风!你现在已经是官了,凭着你的聪智,难道那一天还会远吗?
明朝
朱元璋传
推荐理由:
20世纪四大传之一,一代大师吴晗的著作,其质量毋庸置疑。本书是吴晗1948年写定的版本,当时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泼,语言生动,正当盛年。在他笔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统帅;一个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矛盾复杂多面的帝王形象活灵活现,本书终成明史及帝王传记的不朽名著。
原文摘录:
民族间的压迫是形式上的,是对没有政治地位的平民百姓的压迫。实质上,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的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对所有各族的贫苦人民,无例外地进行剥削、掠夺和奴役,归根到底,本质上仍然是阶级压迫。
显微镜下的大明王朝
推荐理由:
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奇迹,它们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最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家族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博弈;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利……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万历年间,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在徽州府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乱民、县官、州府、户部、首辅、皇帝等诸多利益集团的博弈之局。《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婺源县一场持续了六十四年的经济争端,反映了一个县级官员,是如何在重大议题上平衡一县之利害的。《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歙县一桩民间庙产争夺案。诉讼双方在这场绵延八年的官司中各展所长,用尽心思,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嘉靖法律大戏。《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一个坐落于后湖(玄武湖)中的冷门机构——大明黄册库从建立到衰败的全过程。了解明代的基层统治,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官司,却引来了无数贪婪蚊虫的叮咬。胥吏之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四个无辜的清白老百姓,是如何裹挟入朝廷斗争的。
作者力图以冷静克制的零度叙事,替那些生于尘埃、死于无闻的蝼蚁之辈作传,转述他们湮没于宏大历史中的声音。想要读懂大明,想要读懂中国古代政治,不可只注目于朝堂,亦要听到最底层的呐喊。在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蕴藏着最真实的规律。
原文摘录:
长久以来,历史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是烛照万里的规律总结,是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这虽然是正确的,但视角实在太高了,高到没什么人情味。即使有些讲述者有意放低视角,也只停留在庙堂之上、文武之间,关心的是一小部分精英,再往下,没了,或者说记录很少。 张立宪在评论著名纪实文学《巴黎烧了吗?》的两位作者时说: “ 真正的叙事高手从来不用定性或装饰性质的字眼,而是把得出结论的权利和快乐留给读者,这一点拉莱 · 科林斯和多米尼克 · 拉皮埃尔也做到了。 ” 这些论文旁征博引,推论严谨,运用史料的方法更是精妙。每一篇论文,都着眼于解决一个或几个小问题,正好能回答我对某一处细节的疑问。许多篇论文汇总起来,就能在一个方向上形成突破,形成独特的创见。让你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在研读过程中,你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所谓 “ 学术共同体 ” 的存在,他们彼此支援、借鉴与启发,一个学术成果引出另外一个,环环相扣,众人拾柴,最终堆起了一团醒目的学术火焰。 这些都是具体而微的细节,但恰恰从这些 “ 小 ” 中,我们才能真切地见到 “ 大 ” 的意义。它就像是一台显微镜,通过检验一滴血、一个细胞的变化,来判断整个人体的健康程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给这本书起名叫《显微镜下的大明》
大明王朝下的七张面孔
推荐理由: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插图版)》解读明朝历史人物,揭开人所共知的七个角色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分析其何以矛盾、扭曲和心力憔悴。这既是人在历史中的境况,也是其在文化中的境况。而这七张各不相同的面孔,构成了那个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大明王朝的侧影。
七张面孔,就是七个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大明王朝这出历史大戏里的七个角色,每一个人都演得不容易。
原文摘录:
什么传统时代的中国农民有这么强烈的生育冲动?旧时代的人生活离不开家族。人多势大的家族往往恃强为胜,占尽上风,人丁孤单的弱族则往往处于受凌虐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自然多多益善。生存竞争的需要使旧家族产生一种无限扩张人口的内在冲动。传统时代的中国人,是被锁定为传宗接代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篆刻为祠堂牌位上的几个汉字。传统家庭中,家长是绝对的权威。因此,多生养子孙,是实现和扩张这一权威的最重要方式。至于孩子生下来,能不能受到教育,未来的生活能不能幸福,似乎不是他们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所以,尽管一生都是颠沛流离当中,朱五四还是不遗余力地像倭瓜甩蔓一样,东一个西一个地生。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发现中国这样的生育激情。在欧洲几千年历史中,堕胎和弑婴一直是常用的控制人口手段。欧洲人老了之后不依靠儿女赡养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原来人死后在阴间得靠纸钱作为经济来源,他们死后或者魂飞烟灭,或者直接升了天堂花天酒地吃喝不愁。因此从文明源头开始,欧洲人对生育就抱着一种警惕的态度。古希腊思想家一直强调控制生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口增殖与城邦的经济政治状况有密切的联系:“繁殖如无限制,势必导致贫穷……跟着贫穷,又导致内乱和盗贼。”他说:“凡以政治修明著称于世的城邦,无不对人口有所限制。”他主张,国家应该根据诸如地产多少等经济条件控制人口。在一个财富资源相对固定的城邦中,人口也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各家繁殖的子嗣应有一定的限数,倘使新娠的胎儿已经超过这个限数,正当的解决方法应在胚胎尚无感觉和生命之前,施行人工流产(堕胎)”。
明朝那些事
推荐理由:
心灵历史书籍的开山之作,盛名之下,质量也是难得好。《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从1344年到1644年,明朝三百年间的历史。作品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作品也是一部明朝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原文摘录:
因为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 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得光明的。 背负着黑暗活下去吧,徐阶,坚持下去,你会找到光明的。
唐时的黄巢在考试落榜后,站在长安城门前,惆怅之余,豪气丛生,作诗一首,大大的有名——《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数年后,他带领着十余万大军,打进长安。 此时的朱元璋,站在濠州的城门前,看着自己身后的二十四个人,他知道,迈出这一步,他就将孤军奋战,或者兵败身死,或者开创霸业。 他仰望天空,还是那样阴暗,这个时候作出这个选择,似乎并不吉利,他又想起了那次无奈的占卜。 父母去世的时候,在庙里干苦力的时候,夜里望天痛哭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天空。 什么都没有变,变的只是我而已。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什么都不能阻挡我,就从这里开始吧! 出发!
万历十五年
推荐理由:
让高育良老师入坑的作品。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原文摘录: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个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次岁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分无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张居正传
推荐理由:
20世纪四大传之一,本书大体计划构思于1941年,实际落笔于1943年1月,完成于1943年8月。总共十四章,起于“荆州张秀才”,迄于“鞠躬尽瘁”与“尾声”。本书被评为“中国政治名人传记经典之作”、 “学术大师朱东润巅峰巨制”, 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新体例,是中国传记文学的不朽经典。
原文摘录:
徐阶不是这样。他不是钢铁,也不是水,他是一方橡皮。橡皮是柔的,遇到坚强的压力,能屈服,能退让,但是压力减轻的时候,立即恢复原状。对于外来的力量,他是抵抗,但是永远不采取决裂的态度,即在退让的时候,他也永远不曾忘去撑持。这是政治上的一种风度。
发表评论